在清朝晚期的時候,慈禧太後掌管了朝廷的大權。這時候,是傀儡皇帝——光緒皇帝在位的期間。他當時是任人擺布的,心情非常陰郁。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女人,她的出現,使光緒皇帝變得陽光起來,而且她也是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珍妃。
珍妃 ,又叫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即他他拉氏,人們一般習慣按她曾獲封的珍妃來稱呼她。她是戶部右侍郎長叙之女,滿洲鑲紅旗人,是在光緒僅有的兩個妃嫔之中最受寵愛的女人。《國聞備乘》中說:“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尤寵愛之”。

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13歲的他他拉氏與15歲姐姐被入選宮中(長叙有三子、五女。其中四女即為瑾妃,五女即為珍妃),分别封為瑾嫔、珍嫔(嫔為八等後妃中的第五等,次于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慈禧太後六旬萬壽,二人得以加恩,升到妃位,同年又因忤逆慈禧,以“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名被褫衣廷杖,并降為貴人,第二年,複升為珍妃。
珍妃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獵奇心強。她對皇宮中的繁文缛節、呆闆的生活方式十分厭惡,尤其對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極為反感。她喜歡新生事物,喜歡過無拘無束的潇灑生活。珍妃的性格,有先天因素的影響,也與她的成長環境有關。
珍妃與其姐瑾妃自幼随伯父長善在廣州長大。廣州将軍長善雖為武将,卻喜攬交文人墨客,他曾聘文人文廷式教習兩位侄女讀書。文廷式乃一代名士,後連榜高中得為榜眼。
廣州是五口通商的最主要口岸城市,開放最早,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接觸最早最多,受影響也最大,思想較内地開放許多。加之長善本人廣交名人雅士,其中多具有先進思想的著名人物,這些都對珍妃的思想和個性形成産生了巨大影響。
再者,珍妃的兩位長兄志銳、志鈞也都是思想比較開明的人物,珍妃的母親也很開通,整個家庭對她的熏陶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光緒為何喜歡珍妃,一方面是因為珍妃年齡尚小,活潑可愛,閱曆較淺是以毫無心計,另一方面是因為珍妃崇尚西學,對朝中之事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與光緒帝的維新思想不謀而合“德宗尤寵愛之,與皇後不甚親睦。”(《國聞備乘》)
珍妃最引人非議的行為,就是 她喜歡穿男裝去見光緒皇帝。
珍妃之是以要穿男裝去見光緒,其實并非她的本意。按照皇家的規矩,皇帝如果要召妃子侍寝,就要“背宮”,也就是說妃子洗幹淨之後,由太監拿一條棉被裹起來,送到皇帝的寝宮侍寝。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妃子都要背宮,也有很多妃子因為特别受到皇帝喜愛,是以被皇帝召見的時候是“走宮”。
不過,按照清朝的規定,女子是不能進入皇帝批閱奏折的地方的。但是有時候光緒皇帝卻特别喜歡在批閱奏折的時候有人陪着,是以這時候想要找妃子的話,就讓她們扮成男裝,進入批閱奏章的地方找皇帝。
光緒非常寵愛珍妃,是以經常在批閱奏折的時候讓珍妃去找他,是以,珍妃就不得不穿上男裝進去,這樣珍妃穿男裝的次數多了,人們就以為這是珍妃的特殊愛好。
但珍妃的非常行為卻招來慈禧太後的嫉恨。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7月20日,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慈禧決定攜帶光緒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此時,慈禧太後想起珍妃平時不如己意的各種行為,于是找藉口,強詞說帶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她年輕,惹出是非,于是指令太監将樂壽堂前的井蓋打幾開,要珍妃自盡,珍妃不肯死。慈禧便指令太監将珍妃推入井中,珍妃死時,年僅二十五歲。
主流史學界認為珍妃的死因是因為支援光緒進行戊戌變法,向慈禧争奪最高權力而觸怒了慈禧太後,但部分史學家認為,珍妃主要因多次違反宮闱禁忌,賣官受賄,再加上清德宗對她情有獨鐘,冷落了慈禧的親侄女隆裕皇後,最終落得被殺的下場。
晚清著名清宮名女德齡在《瀛台泣血記》中記載,光緒帝幾乎每天都召幸珍妃,每隔三四天還到珍妃的景仁宮去一次。聰明的珍妃了解光緒帝處境的艱難和内心的苦楚,對他非常了解和同情。珍妃是一位多情善良的少女,千方百計地溫存體貼關愛光緒帝,竭盡一切使自己的夫君感到溫馨和快樂。
據《宮女談往錄》記載,有老宮女這樣回憶珍妃:提起珍妃來,她并不是塊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過權,賣過官。在清末曆史上,除慈禧外,珍妃就是最具傳奇色彩、最受人矚目的妃子了。雖然她隻活了短短25年,但至今人們依然對她的故事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