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衡陽風華·70年70人丨唐浩明:中國研究曾國藩第一人

00:00

衡陽風華·70年70人丨唐浩明:中國研究曾國藩第一人

編者按:在時間的碑林裡,總有一些人、一些事,銘刻在那裡。

他們是革命者、拓荒者、奮鬥者,更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但他們從來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裡。他們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堅守與擔當。他們如豐碑般樹達與銘刻,也如帛書般耐讀與沉思。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衡陽市委網信辦、紅網衡陽站聯合推出“衡陽風華·70年70人”網上展覽活動,利用紅網、“衡陽釋出”等網絡平台,通過系列報道、集中展覽、網上互動、對外宣傳、結內建冊等,對曆史緻敬,發時代宣言,向先進學習,為衡陽聚力,将精神承揚。

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為最美地級市而奮鬥,繼往開來,砥砺前行,讓我們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衡陽風華·70年70人丨唐浩明:中國研究曾國藩第一人

紅網時刻記者 蔣楠 整理報道

20世紀80年代初,他任《曾國藩全集》《彭玉麟全集》的責任編輯。通過編審、分析曾國藩留下的多達1500萬字的文稿,閱讀曾國藩同時代人的著述和大量的正史、野史資料,他對中國近代史上有争議的人物曾國藩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認為曾國藩既非聖賢完人,亦非千古罪人,而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悲劇色彩濃重的曆史人物。

他在費時11年編纂、校正、出版1500萬字、30卷的《曾國藩全集》的同時,構思、寫作三卷長篇曆史小說《曾國藩》。《曾國藩》重印23次,總印數高達數百萬冊,還在台灣印刷出版。同時還著有長篇曆史小說《彭玉麟》《楊度》《張之洞》等。

他就是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唐浩明。

唐浩明是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人物獎等榮譽稱号。先後獲過第一屆、第二屆姚雪垠長篇曆史小說獎、國家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衡陽風華·70年70人丨唐浩明:中國研究曾國藩第一人

《曾國藩全集》。(圖檔來源:百度)

1946年,唐浩明出生于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金溪鎮,父親唐振楚是蔣介石的機要秘書,母親王德蕙,衡陽市第一個接受師範教育的女子。其2歲時父母随國民黨撤退去台灣,唐浩明三兄弟被托付給伯父贍養,之後,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唐浩明被衡陽一個理發匠收養。

盡管人生經曆坎坷,但是書本卻搭建了一段奇妙的緣分,跨越時空,成就了彼此。唐浩明的老家與曾國藩的家鄉相距隻有15裡地。“人生中最艱難的那些日子,我都是看書度過的。曾國藩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唐浩明表示,曾國藩出身農民,卻憑借自己的力量闖進國家核心權力層。他一介書生,卻能創辦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改寫曆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典型的代表。

唐浩明很高興結識這樣一位朋友,他們在思想上相遇,似乎是穿越曆史時空的“異代知己”。

1982年畢業于華中師範大學研究所學生部的唐浩明進入嶽麓書社後,擔任《曾國藩全集》的責任編輯,他更加深入地走進了曾國藩的世界。

40歲那年,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寫一部以曾國藩為題材的長篇曆史小說,還原一個鮮活、完整的曾國藩。而那時,全世界還沒有一部關于曾國藩的小說。

立下這個心願後,他的人生就進入了兩條線。白天,他是嶽麓書社的編輯,編輯曾國藩全集;晚上是個作家,寫《曾國藩》小說。

他堅決辭掉了副總編輯的職務,每天寫作到淩晨一兩點。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沒有應酬,連睡夢中也常穿梭在那一段曆史叢林中。他常有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

“研究曆史,不能‘太聰明’,隻能退回到笨人。”唐浩明一字不漏地啃讀1500多萬字原始資料,極盡所能找到曾國藩的後人,踏遍所有他能尋訪到的“曾國藩足迹”。

曆史的許多細枝末節在他心中生長,漸漸活躍、複蘇起來,帶着他進入那些不為人知的隐秘世界。

1990年11月,以《血祭》為書名的《曾國藩》第一部出版。

一時洛陽紙貴。湖南文藝出版社門口車水馬龍,都是前來買書、要書的,坊間也流傳着“從政要讀曾國藩,經商要讀胡雪岩”的說法。唐浩明不太清楚究竟銷售了多少冊,“算正版的話,四五百萬冊可能是有的”。

美國《北美日報》評論:“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國人思想突破了一大禁區,其重要性完全可以和中國發射一枚衛星相比拟。”這本書在國内也獲得姚雪垠長篇曆史小說獎,進入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此後,唐浩明又創作了《楊度》《張之洞》,跟《曾國藩》并稱為“晚清三部曲”,勾勒了近代中國最為廣闊的社會場景。晚清正是湖南名人輩出、大放異彩的時代,楊度即有“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詩句。被認為近代湖湘文化重要源頭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家鄉衡陽,正是唐浩明的出生成長之地,“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無形中深刻影響了他。

寫完晚清三部曲後,他宣布封筆:不再寫其他小說,而是集中精力寫作“評點曾國藩系列”。

心中牽挂着家鄉衡陽的唐浩明,還在2013年與哥哥唐翼明一起回鄉講學,并在家鄉表示,要繼承好父親的遺志,繼續辦好“嵩亮”獎學金,資助家鄉成績優異的寒門學子完成學業。

(推薦機關:衡陽市文旅廣體局 視訊、圖檔來源:嶽麓書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