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嫡系将領投日後逃回,蔣介石為何還為其三次授勳譽其為"楷模"?

有一個出身黃埔且是國民黨中央軍嫡系将領的人,在抗戰中因寡不敵衆而投日,逃回重慶後,不僅沒受到嚴厲處罰,反而三次受勳,并被蔣介石譽為“當代軍人之楷模”,真乃咄咄怪事。

這個人,就是方先覺。

方先覺,安徽宿縣人。1926年畢業于黃埔軍校第3期步兵科,後又入黃埔軍校高教班第2期、陸軍大學乙級将官班第4期受訓。

1943年,方先覺升任國軍第10軍軍長,同時兼任長沙警備司令。

1943年10月,常德會戰開始,第10軍由長沙赴援。方先覺令所屬預10師師長孫明瑾先行奪取資江南岸江堤。孫明瑾在接連五次進攻失利的情況下,親率部隊沖鋒,終于奪取了日軍橋頭堡。而孫明瑾卻在沖上江堤的時候英勇殉職。繼而第10軍所屬第3師成功占領德山,接應了57師殘部突出包圍圈,立下了功績。此戰方先覺威震全國,蔣介石特送他一匾,題詞“忠義表天地”。

戰後,師長孫明瑾被埋葬于南嶽衡山的南坡上。靈柩下井的時候,方先覺親自手拉繩索,把靈柩放到井下。并在孫明瑾師長的靈柩前宣誓“殺盡日寇為死難軍民報仇”。

1943年冬,全軍調在衡山整編,方先覺因家住衡陽市南郊黃茶嶺附近,當他從火車站下車,全城鞭炮聲響徹雲霄。全市各界人士,由趙君邁市長主持在社會服務部禮堂開了個盛大慰勞宴會。

常德會戰之後,第10軍聲譽鵲起,方先覺也開始有點趾高氣揚了。不僅讨了一房小老婆,而且連作為戰區司令長官的薛嶽也不放在眼裡了。

薛嶽對方先覺沒任何好感,但是礙于方先覺的名聲,一時也動不了他。于是薛嶽決定采取滲沙子、挖牆角的方法,給方先覺設定障礙。他首先指派容有略為第10軍的參謀長,當第190師師長出缺後,又點名要容有略接任師長。方先覺雖然表面上接受了這個任命,但是到了衡陽戰役開始不久後就把容有略的師長職權架空。另外一些由薛嶽指派的人或借故撤職、或法辦、或判刑。

這種種做法使得薛嶽惱羞成怒,他說服了蔣介石,下令免去了方先覺的軍長職務,調任軍事委員會進階參議,另委薛嶽的心腹,廣東人方日英為第10軍軍長。

方先覺氣壞了,但不敢遷怒于蔣介石,隻得辦理移交手續完畢後回家賦閑。

正當薛嶽認為第10軍就要到手的時候,日軍于1944年5月下旬将在南京的前進指揮所推進至武漢,其派遣軍總司令官俊六開始向國軍發起了豫湘桂戰役。5月18日,日軍攻占長沙,此後又相繼奪取醴陵、攸縣等地,箭鋒直指衡陽。

在衡陽的第10軍軍部裡,繼任軍長還沒到任,薛嶽一看情勢危急,隻得拉下臉面親自電命仍在衡陽家裡等待辦理移交手續的方先覺代理第10軍軍務,負責指揮衡陽保衛戰。

方先覺堅辭不出。薛嶽隻得請示在重慶的委員長蔣介石。蔣介石親自給方先覺打電話讓其奉命于危難之間。

方先覺率第10軍,從1944年6月22日至8月8日,守衛衡陽四十七天,戰鬥之慘烈,令時人動容。但方先覺未能殺身成仁,而于最後關頭卻投降日軍,令人唏噓。

更令人費解的是,方先覺從日占區逃回重慶後,蔣介石及軍令部對其非但沒有處罰,反而譽其為“當代軍人之楷模”,且三次為其授勳:1945年2月19日,授予方先覺青天白日勳章,使其成為該勳章的第129位獲得者。抗戰勝利之後,又先後向方先覺頒發了忠勤勳章(1945年10月10日)和勝利勳章(1946年5月5日)。

國民黨元老王昆侖曾在一次會議上,指責蔣介石“功罪不分”:“若認為方先覺守城有功,則賞之尚輕;如認為降敵有罪,則不應該不罰。”

方先覺後來到台灣,郁郁寡歡。1968年,方先覺因為不堪忍受對他降日一事的指責,一怒之下,竟削發為僧,後于1983年在台北逝世。(劉繼興)

嫡系将領投日後逃回,蔣介石為何還為其三次授勳譽其為"楷模"?
嫡系将領投日後逃回,蔣介石為何還為其三次授勳譽其為"楷模"?
嫡系将領投日後逃回,蔣介石為何還為其三次授勳譽其為"楷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