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心說金庸12:無塵大戰苗人鳳,你認為誰的赢面更大?

看金庸,評金庸,小心說金庸。

無塵道長大戰苗人鳳!

雖然這是一件金庸作品中并未實際發生過的事情,但空穴來風,事出有因。

(注:空穴來風,最初的意思是一個空的洞,自己就會有風透出來。比喻凡事總有原因,一件事情不會平白無故的發生。但現在往往作為“無中生有”的意思來使用。)

小心說金庸12:無塵大戰苗人鳳,你認為誰的赢面更大?
小心說金庸12:無塵大戰苗人鳳,你認為誰的赢面更大?
小心說金庸12:無塵大戰苗人鳳,你認為誰的赢面更大?

《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是金庸作品中的一套三連環系列

苗人鳳的外号叫做“打遍天下無敵手”,自然為苗人鳳招來許多挑戰者,在《雪山飛狐》第二章中說到,“為了這七個字外号,不知給他招來多少強仇,樹上多少勁敵”,可是“不論是哪一門哪一派的好手,無不一一輸在他的手裡。”

當然,除了商劍鳴、鐘氏三雄外,到底還有哪些好手挑戰過苗人鳳,我們不得而知(胡一刀不算,因為是苗人鳳挑戰他,胡一刀本人從沒有主動挑戰過苗人鳳)。不過在《飛狐外傳》中,有一位真正的高手,曾經也想約戰苗人鳳,這人便是紅花會的二當家無塵道長。

“……至于那位苗大俠,我們在回疆也曾聽到過他的名頭。當時紅花會的無塵道長很不服氣,定要到中原來跟他較量較量”。(《飛狐外傳》第十四回“紫羅衫動紅燭移”)

無塵道長,名頭極大,武藝也是極高。當年被紅花會老當家于萬亭請出來做二當家,曾經有一次紅花會和青旗幫發生火并,無塵将右臂縛在背後,僅憑腿法,一套連環迷蹤腿,把青旗幫的幾位當家全都踢倒,青旗幫的人心悅誠服,就此并入紅花會,鐵塔楊成協本是青旗幫幫主,入紅花會後坐了第八把交椅。(詳情參閱《書劍恩仇錄》第五章“烏鞘嶺口拼鬼俠,赤套渡頭扼官軍”)

像紅花會這樣的大幫派,一般情況下,大當家或總舵主是不會輕易出手的,于萬亭請出無塵來做二當家,就是看中了無塵的武力,在需要靠武力說話的時候,讓無塵來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無塵就是紅花會除總舵主外的第一戰力。無塵的多次實戰表現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無塵道長單挑過的同級别高手極多。《書劍》中有張召重、白振、陳正德(褚圓這類低一級别的還不算);《飛狐》中則有胡斐、德布等人。而且,無塵的這些單挑極具品質,對手們各個身懷絕技,名動江湖,但無塵一次也沒有輸過,可以稱得上“書劍飛狐”系列中單挑界的王者。

可以這樣說,在《書劍》中,無塵道長就是第一流高手的天花闆。實際出場的人物中,除了袁士霄、阿凡提、南少林天虹、天鏡這些世外高人和學會了“庖丁解牛”掌的陳家洛外,其他人再也沒有比無塵武力更高的了。

現在,《書劍》中未曾出場的《飛狐》高手苗人鳳來了,讓他和無塵來一場對決,絕對是一場好戲!

今天這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評判一下:在公平合理的情況下,無塵道長大戰苗人鳳,誰更有可能勝出,或者按武力來說,兩人誰更技高一籌?

小心說金庸12:無塵大戰苗人鳳,你認為誰的赢面更大?

影視劇中關鋒飾演的無塵道長

我們先看無塵。

在《書劍》第五章“烏鞘嶺口拼鬼俠,赤套渡頭扼官軍”中,文泰來認為無塵“劍法淩厲無倫,天下獨步”。

按字面意思,“無倫”就是指:無以倫比,無可比拟;而“天下獨步”更說明無塵的劍法無雙無對。

這樣看來的話,劍法上無塵應該是天下最厲害的,因為已經是“天下獨步”,沒有對手了,那按照這樣一個定位,似乎苗人鳳的“苗家劍法”應該處在無塵之下。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NO!小編搖了搖頭,非也!

這裡涉及到金庸武俠的一個冷知識!我來考考大家:

在金庸書中,哪一位高手的劍法被稱作“天下獨步”,又有哪一位高手的劍法被稱為“獨步天下”?(嗯?是不是有點懵逼?“天下獨步”和“獨步天下”有差別嗎?)

答案:

劍法被稱作“天下獨步”的是無塵;而劍法被稱作“獨步天下”的是苗人鳳!(具體可參閱原文,一個在《書劍恩仇錄》第五章,一個在《飛狐外傳》第二回)

無塵七十二路追魂奪命劍法是“天下獨步”,而苗人鳳的苗家劍是“獨步天下”。

看到這裡,我們一定會很奇怪?“天下獨步”不就是“獨步天下”嗎?而且既然是“天下獨步”了,那就是無雙無對,不就是天下第一嗎?難道還會有兩個天下第一?!

問題是,金大俠就是這樣寫的。

這說明什麼?說明金庸寫作品的時候,這類修飾性的形容詞是随便用的,特别在早中期的許多作品中,這個問題很常見。

小編曾看到有些金庸武評的文章中,專門來分析各種修飾性的形容詞分别代表什麼含義,比如這個字眼代表了什麼層次,那個字眼說明武藝到了什麼境界。其實,小編仔細看下來,沒那麼複雜,大家不用想太多。很多時候金庸先生在作品中的用詞就是“随心所欲”,特别是在前中期的作品中,文筆還沒有嚴謹到連形容詞都要斟字酌句的地步,“高手”、“好手”、“名家”一大堆,“武功卓絕”、“上乘境界”、“内外俱臻化境”等各種形容詞金庸想給誰用就給誰用,沒有統一的标準。

比如,在《雪山飛狐》中,胡斐使出的胡家刀法被稱為“名家刀法”,而在《射雕》中,也明确寫有一位使刀的名家,誰呢?“黃河四鬼”中的大師兄斷魂刀沈青剛!(你心中是否有一萬頭羊駝呼嘯而過?)

如果都是按“名家”這一層次來做武評的話,“黃河四鬼”的大師兄沈青剛豈不是和胡斐一個層次了?

再比如,“武功卓絕”這個形容詞,在《射雕》中,被用在了很多人身上。

第一回“風雪驚變”中,

楊郭二人久聞江湖上言道,長春子丘處機武功卓絕,為人俠義

第二十一回“千鈞巨岩”中,

慌亂之中,歐陽克又吃了幾口水,身往下沉,雙足踏到了海底。他武功卓絕,為人又甚機敏……

而到了第三十八回“錦囊密令”中,

周、裘、歐三人武功卓絕,而郭靖與歐陽鋒鬥了這數十日後,刻苦磨練,骎骎然已可與三人并駕齊驅。

大家都是“武功卓絕”,難道丘處機、歐陽克、周伯通、裘千仞、歐陽鋒這幾個人的武力是一樣的?

是以,很多時候金大俠在使用這些形容詞的時候并不嚴謹,本小編在做金庸武評時,就是要避免去鑽這種牛角尖,這類修飾性的形容詞基本不作為武評的标準。

當然,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

無塵的“天下獨步”是指他的劍法淩厲和快速,德布與其對戰時,就覺得無塵“招數神出鬼沒,出劍之快,實非人之所能及”(《飛狐外傳》第十九回“相見歡”);

而苗人鳳的苗家劍“獨步天下”在于它的“精妙”,胡一刀自承“跟他拆了數千招,始終瞧不出半點破綻”,而胡夫人在一旁也是“看得又驚又怕”,“果然門戶嚴密,沒分毫破綻”(《雪山飛狐》第四章)。

是以一個是劍法快速淩厲“天下獨步”,一個是毫無破綻,精妙絕倫“獨步天下”,各自角度不同。這樣一了解,這個問題就可以圓回來了。

我們再說回無塵。

在《飛狐》第十九回“相見歡”中,胡斐和無塵在陶然亭大戰500多合,雙方快刀對快劍,這一戰非常出名,一般都認為兩人是平手,書中也這樣說道“胡斐……和快劍無雙的無塵道人戰成平手”。但是,這個說法很值得研究,仔細分析,其實無塵的武力明顯要比胡斐高出一籌。

書中道,兩人“劇鬥正酣,胡斐和那獨臂道人心中卻都起了惺惺相惜之意,隻是劍刺刀劈,招數綿綿不絕,誰也不能先行罷手”。也就是說,當時兩人以快對快,因為打的太快了,如果你停手對方不停,在如此快的招法下,你很可能吃大虧。

那麼最終誰先停手的呢?無塵!

那獨臂道人一聲長笑,托地跳出圈子,叫道:“且住!小兄弟,你刀法很高,這當口有敵人來啦!”

胡斐不敢先停手,怕萬一停了以後躲不開對手可能實施的攻擊,但無塵能,而且是“一聲長笑,托地跳出圈子”,明顯無塵更遊刃有餘。

然後無塵告訴胡斐,“這當口有敵人來啦!”

此時号稱“滿洲第一勇士”的禦前侍衛頭領德布,率領着“四滿、五蒙、九藏僧”大内十八高手蜂擁而來。

結果,後面與德布和衆侍衛的較量,将無塵與胡斐的差距展現出來了。

這邊,無塵大戰德布,絲毫不受剛才與胡斐劇鬥500合的影響:

寒光一閃,無塵長劍已刺向身前,德布橫劍擋架,當的一響,雙劍相交,嗡嗡之聲不絕,顯是兩人劍上勁力均甚渾厚。無塵贊了聲:“也還可以!”劍招源源遞出。

德布的劍招遠沒無塵快捷,但門戶守得極是嚴密,偶爾還刺一劍,卻也十分的狠辣,那“滿洲第一勇士”的稱号,果然并非幸緻。

而胡斐和大内十八高手中的“關東四傑”較量,一上來便吃了虧:

那侍衛道:“小賊好橫!”舉刀砍将過來。

胡斐閃身避開,還了一刀。豈知另一名侍衛手中一柄鐵錘蓦地裡斜刺打到,擊在胡斐的刀口之上,此人膂力甚大,兵器又是奇重。胡斐和無塵力戰之餘,手臂隐隐酸麻,一個拿捏不住,單刀脫手,直飛起來。

原來适才和無塵道人劇鬥,耗力太多,這時元氣未複

這兩相一比較,就顯出差距了。同樣是在比拼之後,無塵内力不衰,招式不減,照樣将号稱“滿洲第一勇士”的德布打得“背上冷汗淋漓,越打越怕”。

而胡斐經過與無塵的前一場鏖戰後,卻是“耗力太多”,“元氣未複”,被一個原本毫無壓力的對手給砸飛了兵刃,這一進一出,說明兩人的功力其實差了一截。

(以上幾處原文,均摘自《飛狐外傳》第十九回“相見歡”)

胡斐能與無塵大戰500餘合而不敗,究其原因,在于無塵采取了錯誤的戰鬥方式——和胡斐比快!

快劍是無塵“天下獨步”的絕技,但到了飛狐時代,無塵畢竟“年事已高”,人老不以筋骨為強,總不能去和年輕人好勇鬥狠。而胡斐正當少年,年輕力壯,正值血氣方剛的時候,書中寫道,

兩人以快打快,什麼騰挪閃避,攻守變化,到後來全說不上了,直是閉了眼睛狠鬥(《飛狐外傳》第十九回“相見歡”)

你無塵“閉了眼睛狠鬥”,胡斐一個年輕人還怕你這個?

更何況,胡斐家傳的胡家刀法中,就有一路“胡家快刀”,正好拿出來用。這等于無塵用年老的短處去硬剛胡斐年輕人的長處。

其實,如果無塵換一種戰術,很可能就赢了。兩人後來與德布和衆侍衛的交手就可以看出來。無塵與德布 “雙劍相交,嗡嗡之聲不絕”,說明無塵内力毫無損失。而胡斐也和别人交手一招,卻是“手臂隐隐酸麻,一個拿捏不住,單刀脫手,直飛起來”。

是以,無塵的内力功底明顯比胡斐高一籌,書中其實也明确說了,

這獨臂道人的功力實比胡斐深厚得多,倘若并非快鬥,胡斐和他見招拆招,自求變化,獨臂道人此時已然得勝。(《飛狐外傳》第十九回“相見歡”)

其實,無塵正确的戰術反而應該打得慢一點。

如果你參加過高強度的比賽或對抗,很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在比賽過程中,即使對抗再激烈,此時你全神貫注,精神高度集中,不會覺得累和疲勞,但是比賽結束後,你一口氣松了,這股力氣就再也聚不起來了,而且到了第二天,身體像散了架,全身上下這裡酸,那裡疼。這就是人的生理特點。

是以,胡斐為什麼雖然“耗力太多”,但是在和無塵快刀對快劍時,卻一點沒有表現出來,可是停下來以後,立刻出現“手臂隐隐酸麻”的現象,和人過招時,手中單刀都“拿捏不住”,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無塵把節奏慢下來,甚至故意停一停,胡斐可能反而不行了。這就叫“遲勝于急”。而這個道理,正是苗人鳳點撥胡斐時提到過的!

請大家看《飛狐外傳》第十一回“恩仇之際”:

胡斐一怔,道:“原來如此?”

苗人鳳道:“是啊,與其以主欺客,不如以客犯主。嫩勝于老,遲勝于急。……”

無塵搶先出招,主動進攻“奔到離胡斐尚有數丈之處,蓦地裡縱身躍起,半空拔劍,借着這一躍之勢,疾刺過來。”這是“以主欺客”。

而胡斐被動出招,屬于“客”,書中寫道,

越打越快之後,胡斐來不及思索,隻是将平素練熟了一套“快刀”使将出來應付。

這路“快刀”乃明末大俠“飛天狐狸”所創,傳到胡斐之父胡一刀手上,又加了許多變化妙着。

精微奇奧之處甚多,不逢強敵,……其妙處不顯,這時給那獨臂道人一逼,才現出刀法中的綿密精巧來。

(以上均摘自《飛狐外傳》第十九回“相見歡”)

本來,無塵功力在胡斐之上,但急于“以主欺客”,胡斐被動出招,反而逼出了平時練不到的境界,等于無塵幫胡斐提高了水準,兩個人反而打成了平手。

是以,“與其以主欺客,不如以客犯主”!

先前苗人鳳對胡斐講解的武學要點,在這場大戰中被完美地印證了!

這種上乘的武學道理,放到現在許多職業比賽中也是一樣的。足球比賽中,破密集防守是最難的,有時候一方球隊拼命壓着對方踢,結果對方因為防守高度集中,反而越守越嚴密,防守陣型被壓縮後反而使得進攻方找不到好的進攻線路。這時候有經驗的球隊會稍微緩一緩,把進攻速度慢下來,等大家都慢下來的時候,突然來個直傳斜插,可能一下子就出機會了,甚至還可以故意讓出球權,讓對手來進攻,對方一進攻,原來很緊密的防守陣型自己就拉開了,如果這個時候來一個中場斷球打反擊,創造出的威脅遠勝于你一味壓着進攻。

世間萬物,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網友@勸架王渾拓大聖曾經提出,為什麼《書劍》中無塵實力在陸菲青之上,但《飛狐》中對戰胡斐,陸菲青表現反而遠強過無塵?原因就在這兒,無塵的戰術政策選錯了。

對上乘武學的了解和領悟,苗人鳳遠高于無塵,那是不是說明苗人鳳的武力也遠高于無塵?

是的!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為在大部分人的感覺中,苗人鳳好像是屬于和無塵同級别的高手。這其實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初淺印象。苗人鳳和無塵絕不是一個級别的!苗人鳳比無塵高得多!

無塵與胡斐之間實際武力頂多差一籌,那苗人鳳比胡斐高多少呢?

答案是:苗人鳳要比胡斐高出一倍不止!

小心說金庸12:無塵大戰苗人鳳,你認為誰的赢面更大?

慕思成飾演的苗人鳳

我們來看原文,當時劉鶴真被人哄騙,前來給苗人鳳傳假信,想不到信中暗藏毒藥,緻使苗人鳳雙眼中毒,胡斐去抓劉鶴真,被苗人鳳誤會了。

胡斐心中已然雪亮:“原來這劉鶴真在信中暗藏毒藥,毒害苗大俠的雙目。”

他大叫:“狗賊休走!”飛身向劉鶴真撲去……伸手去奪他鍊子槍,猛覺背後風聲勁急,一股剛猛無比的掌力直撲自己背心,隻得雙掌反擊,運力相卸。

他知道苗人鳳急怒之下,這掌力定然非同小可,……當下使出趙半山所授的太極拳妙術“陰陽訣”,想卸開對方掌力,豈知雙手與對方手掌甫接,登時眼前一黑,胸口氣塞,騰騰騰連退三步,苗人鳳的掌力隻卸去了一半,餘一半還是硬接了過來。

胡斐叫道:“苗大俠,我幫你拿賊……”

(《飛狐外傳》第八回“江湖風波惡”)

苗人鳳掌力“剛猛無比”,胡斐用太極拳中的“陰陽訣”想卸開掌力,想法是對的,但“隻卸去了一半”,就這一半的掌力,胡斐都接得“眼前一黑,胸口氣塞,騰騰騰連退三步”。

胡斐這樣的表現,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案例來參考一下:

歸辛樹低聲道:“讓開!”踏上一步。柳大洪張開雙手,攔在門前。

歸辛樹左手前探,便去抓他胸口。柳大洪伸手擋格,拍的一聲,雙掌相交,柳大洪身子晃了兩下,一張臉登時變得慘白。歸辛樹道:“我隻使了五成力道。”(《鹿鼎記》第四十二回“九重城阙微茫外,一氣風雲吐納間”)

這裡歸辛樹也是使了一半的内力。柳大洪雖說是沐王府第一高手,但和絕頂高手歸辛樹相比,差着檔次呢。

我們再看另一個案例:

史叔剛緩步上前,伸掌平平推出。楊過叫道:“好功夫!”左掌伸出相抵,微微一笑,使上了三成掌力。

……史叔剛曾得異人傳功,内力卻亦不同凡俗,身子一晃,竟不後退。

楊過道:“小心了!”掌力催動,又加上了兩成勁道。史叔剛眼前一黑,知道性命不保,忽聽得楊過說道:“啊,你身上有病!”身前一股排山倒海而至的巨力瞬時間消于無影無蹤。(《神雕俠侶》第三十四回“排難解紛”)

大家看到了嗎?内力差一倍,武力之間的差距要大到類似柳大洪與歸辛樹、史叔剛與楊過之間的差距!

當然,相比較柳大洪對歸辛樹,史叔剛對楊過,胡斐與苗人鳳之間的内力差距要相對小一點,因為苗人鳳當時被毒瞎了眼睛,他以為又來一個敵人,是以這一掌是全力擊出,意欲斃敵,胡斐能抗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而歸辛樹和楊過并沒有要殺死對手的意圖,出招不會那麼狠辣,都留着勁,是以對照3組表現,隻有胡斐除了“眼前一黑,胸口氣塞”外,還“騰騰騰連退三步”。

雖然,從見到苗人鳳之後,胡斐的内力又有了增長,從一開始比田歸農略輸一籌(第十一回“恩仇之際”),到了書末已和田歸農不相上下(第二十回“恨無常”),但這點提升絕對抵不掉原先一倍以上的差距,更何況田歸農那點内力在苗人鳳眼裡也不夠看。

除了内力,我們再來看看招法。胡斐的胡家刀法,還是苗人鳳幫他提升的!

想當年,苗人鳳和胡一刀比拼了足足五天,中間兩人促膝長談,彼此交流,最後還互換兵器,苗人鳳的胡家刀法由胡一刀親自傳授講解,甚至最後還來一場實戰演練,試問胡一刀亡後,全天下還有誰比苗人鳳更懂“胡家刀法”?其實,在胡斐未悟胡家刀法精要之前,苗人鳳才是“胡家刀法”的正宗傳人!

綜合上述資訊:

論内力,原先胡斐不到苗人鳳5層内力,後面提高了算6層吧,無塵再高一點算到苗人鳳7層内力,差不多了吧?

論招式,胡斐使出胡家刀法就和無塵打平,而苗人鳳身兼“苗家劍”和“胡家刀”兩大上乘武藝,絕不可能低于無塵;

論對上乘武學的領域和了解,苗人鳳更是遠在無塵之上。

是以,苗人鳳的武力肯定高于無塵,而且高出不少!

無塵是“書劍飛狐”系列中,第一流高手的天花闆;而苗人鳳則達到了絕頂高手的境界,兩人不是一個級别的。如果公平對戰,赢的人肯定是苗人鳳!

小編再舉一個例子,大家可以從中體會。

在《飛狐外傳》書末,出現了“滿洲第一勇士”德布以及他手下的大内十八高手。巧的是,在《雪山飛狐》中,也有一位“滿洲第一高手”,侍衛總管賽尚鄂。

那賽總管向稱滿洲武士的第一高手,素為乾隆皇帝所倚重。(《雪山飛狐》第八章)

胡斐卻知賽總管是滿洲第一高手,内功外功俱臻化境,為人兇奸狡詐,不知害死過多少忠臣義士。(《雪山飛狐》第九章)

更巧的是,賽尚鄂手下也有大内十八高手。為了捉拿苗人鳳,賽尚鄂率領大内十八高手拿住興漢丐幫的範幫主,投入天牢當作誘餌,按劉元鶴的說法,

“嘿嘿,賽總管在北京安排下天羅地網,專候苗人鳳大駕光臨。他若是不上這當,我們原是拿他沒有法兒。他竟上京救人,這叫做啄木鳥啃黃連樹,自讨苦吃。”(《雪山飛狐》第八章)

結果呢?真不知是誰在自讨苦吃!

苗人鳳隻身闖天牢,獨戰“滿洲第一高手”賽尚鄂+大内十八高手+布下的天羅地網,不僅全身而退,還劍傷賽尚鄂,大内十八高手殺了11個,

苗人鳳何嘗沒去北京?他單身闖天牢,搭救範幫主,人雖沒救出,但一柄長劍殺了十一名大内侍衛,連賽總管臂上也中了劍傷。賽總管布置雖極周密,終因對方武功太高,竟然擒拿不着。(《雪山飛狐》第九章)

這種文字看得爽不爽?這就是苗人鳳的實力!

兩相比較,一個是無塵戰德布,胡斐戰大内十八高手;一個是單人一劍,獨鬥賽尚鄂+大内十八高手;一個是在公平戰場上公平決鬥,一個是隻身闖入天羅地網。難易之别,可想而知。

這樣一比,大家心裡肯定都會有一個客觀評價。苗人鳳的武力值幾乎等于無塵+胡斐(飛狐時期)。苗人鳳高出無塵甚多,絕非戲言。

這個結論雖然令人驚訝,但絕對客觀。

是以看金庸武評,還是要看小心評金庸,經常會給你一個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果。[呲牙]

上面說到“與其以主欺客,不如以客犯主。嫩勝于老,遲勝于急”的武學道理,其實無塵未必不懂,但無塵的性格就是争強好勝,有好勝心是好事,但也要分場合。

真正掌握上乘武功精髓的人,往往無可無不可,一切以當時最合适的方法來應對,不争一時之氣。

是以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也同樣決定一個人的武藝在實戰中的發揮。

金書中就有這樣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他的武力值一直是個謎,論硬實力的配置很高,一到實戰就拉胯,這個人就是金輪法王。

到底是什麼影響了他的實戰發揮?下一篇文章,我們就來評一評。

且看下回《頂配的實力+拉胯的實戰,這就是金輪法王》。歡迎各位朋友繼續圍觀、點評。如果您看了覺得好,請關注一下,幫忙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