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心说金庸12:无尘大战苗人凤,你认为谁的赢面更大?

看金庸,评金庸,小心说金庸。

无尘道长大战苗人凤!

虽然这是一件金庸作品中并未实际发生过的事情,但空穴来风,事出有因。

(注:空穴来风,最初的意思是一个空的洞,自己就会有风透出来。比喻凡事总有原因,一件事情不会平白无故的发生。但现在往往作为“无中生有”的意思来使用。)

小心说金庸12:无尘大战苗人凤,你认为谁的赢面更大?
小心说金庸12:无尘大战苗人凤,你认为谁的赢面更大?
小心说金庸12:无尘大战苗人凤,你认为谁的赢面更大?

《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山飞狐》是金庸作品中的一套三连环系列

苗人凤的外号叫做“打遍天下无敌手”,自然为苗人凤招来许多挑战者,在《雪山飞狐》第二章中说到,“为了这七个字外号,不知给他招来多少强仇,树上多少劲敌”,可是“不论是哪一门哪一派的好手,无不一一输在他的手里。”

当然,除了商剑鸣、钟氏三雄外,到底还有哪些好手挑战过苗人凤,我们不得而知(胡一刀不算,因为是苗人凤挑战他,胡一刀本人从没有主动挑战过苗人凤)。不过在《飞狐外传》中,有一位真正的高手,曾经也想约战苗人凤,这人便是红花会的二当家无尘道长。

“……至于那位苗大侠,我们在回疆也曾听到过他的名头。当时红花会的无尘道长很不服气,定要到中原来跟他较量较量”。(《飞狐外传》第十四回“紫罗衫动红烛移”)

无尘道长,名头极大,武艺也是极高。当年被红花会老当家于万亭请出来做二当家,曾经有一次红花会和青旗帮发生火并,无尘将右臂缚在背后,仅凭腿法,一套连环迷踪腿,把青旗帮的几位当家全都踢倒,青旗帮的人心悦诚服,就此并入红花会,铁塔杨成协本是青旗帮帮主,入红花会后坐了第八把交椅。(详情参阅《书剑恩仇录》第五章“乌鞘岭口拼鬼侠,赤套渡头扼官军”)

像红花会这样的大帮派,一般情况下,大当家或总舵主是不会轻易出手的,于万亭请出无尘来做二当家,就是看中了无尘的武力,在需要靠武力说话的时候,让无尘来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无尘就是红花会除总舵主外的第一战力。无尘的多次实战表现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无尘道长单挑过的同级别高手极多。《书剑》中有张召重、白振、陈正德(褚圆这类低一级别的还不算);《飞狐》中则有胡斐、德布等人。而且,无尘的这些单挑极具质量,对手们各个身怀绝技,名动江湖,但无尘一次也没有输过,可以称得上“书剑飞狐”系列中单挑界的王者。

可以这样说,在《书剑》中,无尘道长就是第一流高手的天花板。实际出场的人物中,除了袁士霄、阿凡提、南少林天虹、天镜这些世外高人和学会了“庖丁解牛”掌的陈家洛外,其他人再也没有比无尘武力更高的了。

现在,《书剑》中未曾出场的《飞狐》高手苗人凤来了,让他和无尘来一场对决,绝对是一场好戏!

今天这篇文章,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评判一下:在公平合理的情况下,无尘道长大战苗人凤,谁更有可能胜出,或者按武力来说,两人谁更技高一筹?

小心说金庸12:无尘大战苗人凤,你认为谁的赢面更大?

影视剧中关锋饰演的无尘道长

我们先看无尘。

在《书剑》第五章“乌鞘岭口拼鬼侠,赤套渡头扼官军”中,文泰来认为无尘“剑法凌厉无伦,天下独步”。

按字面意思,“无伦”就是指:无以伦比,无可比拟;而“天下独步”更说明无尘的剑法无双无对。

这样看来的话,剑法上无尘应该是天下最厉害的,因为已经是“天下独步”,没有对手了,那按照这样一个定位,似乎苗人凤的“苗家剑法”应该处在无尘之下。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NO!小编摇了摇头,非也!

这里涉及到金庸武侠的一个冷知识!我来考考大家:

在金庸书中,哪一位高手的剑法被称作“天下独步”,又有哪一位高手的剑法被称为“独步天下”?(嗯?是不是有点懵逼?“天下独步”和“独步天下”有区别吗?)

答案:

剑法被称作“天下独步”的是无尘;而剑法被称作“独步天下”的是苗人凤!(具体可参阅原文,一个在《书剑恩仇录》第五章,一个在《飞狐外传》第二回)

无尘七十二路追魂夺命剑法是“天下独步”,而苗人凤的苗家剑是“独步天下”。

看到这里,我们一定会很奇怪?“天下独步”不就是“独步天下”吗?而且既然是“天下独步”了,那就是无双无对,不就是天下第一吗?难道还会有两个天下第一?!

问题是,金大侠就是这样写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金庸写作品的时候,这类修饰性的形容词是随便用的,特别在早中期的许多作品中,这个问题很常见。

小编曾看到有些金庸武评的文章中,专门来分析各种修饰性的形容词分别代表什么含义,比如这个字眼代表了什么层次,那个字眼说明武艺到了什么境界。其实,小编仔细看下来,没那么复杂,大家不用想太多。很多时候金庸先生在作品中的用词就是“随心所欲”,特别是在前中期的作品中,文笔还没有严谨到连形容词都要斟字酌句的地步,“高手”、“好手”、“名家”一大堆,“武功卓绝”、“上乘境界”、“内外俱臻化境”等各种形容词金庸想给谁用就给谁用,没有统一的标准。

比如,在《雪山飞狐》中,胡斐使出的胡家刀法被称为“名家刀法”,而在《射雕》中,也明确写有一位使刀的名家,谁呢?“黄河四鬼”中的大师兄断魂刀沈青刚!(你心中是否有一万头羊驼呼啸而过?)

如果都是按“名家”这一层次来做武评的话,“黄河四鬼”的大师兄沈青刚岂不是和胡斐一个层次了?

再比如,“武功卓绝”这个形容词,在《射雕》中,被用在了很多人身上。

第一回“风雪惊变”中,

杨郭二人久闻江湖上言道,长春子丘处机武功卓绝,为人侠义

第二十一回“千钧巨岩”中,

慌乱之中,欧阳克又吃了几口水,身往下沉,双足踏到了海底。他武功卓绝,为人又甚机敏……

而到了第三十八回“锦囊密令”中,

周、裘、欧三人武功卓绝,而郭靖与欧阳锋斗了这数十日后,刻苦磨练,骎骎然已可与三人并驾齐驱。

大家都是“武功卓绝”,难道丘处机、欧阳克、周伯通、裘千仞、欧阳锋这几个人的武力是一样的?

所以,很多时候金大侠在使用这些形容词的时候并不严谨,本小编在做金庸武评时,就是要避免去钻这种牛角尖,这类修饰性的形容词基本不作为武评的标准。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

无尘的“天下独步”是指他的剑法凌厉和快速,德布与其对战时,就觉得无尘“招数神出鬼没,出剑之快,实非人之所能及”(《飞狐外传》第十九回“相见欢”);

而苗人凤的苗家剑“独步天下”在于它的“精妙”,胡一刀自承“跟他拆了数千招,始终瞧不出半点破绽”,而胡夫人在一旁也是“看得又惊又怕”,“果然门户严密,没分毫破绽”(《雪山飞狐》第四章)。

所以一个是剑法快速凌厉“天下独步”,一个是毫无破绽,精妙绝伦“独步天下”,各自角度不同。这样一理解,这个问题就可以圆回来了。

我们再说回无尘。

在《飞狐》第十九回“相见欢”中,胡斐和无尘在陶然亭大战500多合,双方快刀对快剑,这一战非常出名,一般都认为两人是平手,书中也这样说道“胡斐……和快剑无双的无尘道人战成平手”。但是,这个说法很值得研究,仔细分析,其实无尘的武力明显要比胡斐高出一筹。

书中道,两人“剧斗正酣,胡斐和那独臂道人心中却都起了惺惺相惜之意,只是剑刺刀劈,招数绵绵不绝,谁也不能先行罢手”。也就是说,当时两人以快对快,因为打的太快了,如果你停手对方不停,在如此快的招法下,你很可能吃大亏。

那么最终谁先停手的呢?无尘!

那独臂道人一声长笑,托地跳出圈子,叫道:“且住!小兄弟,你刀法很高,这当口有敌人来啦!”

胡斐不敢先停手,怕万一停了以后躲不开对手可能实施的攻击,但无尘能,而且是“一声长笑,托地跳出圈子”,明显无尘更游刃有余。

然后无尘告诉胡斐,“这当口有敌人来啦!”

此时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御前侍卫头领德布,率领着“四满、五蒙、九藏僧”大内十八高手蜂拥而来。

结果,后面与德布和众侍卫的较量,将无尘与胡斐的差距体现出来了。

这边,无尘大战德布,丝毫不受刚才与胡斐剧斗500合的影响:

寒光一闪,无尘长剑已刺向身前,德布横剑挡架,当的一响,双剑相交,嗡嗡之声不绝,显是两人剑上劲力均甚浑厚。无尘赞了声:“也还可以!”剑招源源递出。

德布的剑招远没无尘快捷,但门户守得极是严密,偶尔还刺一剑,却也十分的狠辣,那“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果然并非幸致。

而胡斐和大内十八高手中的“关东四杰”较量,一上来便吃了亏:

那侍卫道:“小贼好横!”举刀砍将过来。

胡斐闪身避开,还了一刀。岂知另一名侍卫手中一柄铁锤蓦地里斜刺打到,击在胡斐的刀口之上,此人膂力甚大,兵器又是奇重。胡斐和无尘力战之余,手臂隐隐酸麻,一个拿捏不住,单刀脱手,直飞起来。

原来适才和无尘道人剧斗,耗力太多,这时元气未复

这两相一比较,就显出差距了。同样是在比拼之后,无尘内力不衰,招式不减,照样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德布打得“背上冷汗淋漓,越打越怕”。

而胡斐经过与无尘的前一场鏖战后,却是“耗力太多”,“元气未复”,被一个原本毫无压力的对手给砸飞了兵刃,这一进一出,说明两人的功力其实差了一截。

(以上几处原文,均摘自《飞狐外传》第十九回“相见欢”)

胡斐能与无尘大战500余合而不败,究其原因,在于无尘采取了错误的战斗方式——和胡斐比快!

快剑是无尘“天下独步”的绝技,但到了飞狐时代,无尘毕竟“年事已高”,人老不以筋骨为强,总不能去和年轻人好勇斗狠。而胡斐正当少年,年轻力壮,正值血气方刚的时候,书中写道,

两人以快打快,什么腾挪闪避,攻守变化,到后来全说不上了,直是闭了眼睛狠斗(《飞狐外传》第十九回“相见欢”)

你无尘“闭了眼睛狠斗”,胡斐一个年轻人还怕你这个?

更何况,胡斐家传的胡家刀法中,就有一路“胡家快刀”,正好拿出来用。这等于无尘用年老的短处去硬刚胡斐年轻人的长处。

其实,如果无尘换一种战术,很可能就赢了。两人后来与德布和众侍卫的交手就可以看出来。无尘与德布 “双剑相交,嗡嗡之声不绝”,说明无尘内力毫无损失。而胡斐也和别人交手一招,却是“手臂隐隐酸麻,一个拿捏不住,单刀脱手,直飞起来”。

所以,无尘的内力功底明显比胡斐高一筹,书中其实也明确说了,

这独臂道人的功力实比胡斐深厚得多,倘若并非快斗,胡斐和他见招拆招,自求变化,独臂道人此时已然得胜。(《飞狐外传》第十九回“相见欢”)

其实,无尘正确的战术反而应该打得慢一点。

如果你参加过高强度的比赛或对抗,很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比赛过程中,即使对抗再激烈,此时你全神贯注,精神高度集中,不会觉得累和疲劳,但是比赛结束后,你一口气松了,这股力气就再也聚不起来了,而且到了第二天,身体像散了架,全身上下这里酸,那里疼。这就是人的生理特点。

所以,胡斐为什么虽然“耗力太多”,但是在和无尘快刀对快剑时,却一点没有表现出来,可是停下来以后,立刻出现“手臂隐隐酸麻”的现象,和人过招时,手中单刀都“拿捏不住”,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无尘把节奏慢下来,甚至故意停一停,胡斐可能反而不行了。这就叫“迟胜于急”。而这个道理,正是苗人凤点拨胡斐时提到过的!

请大家看《飞狐外传》第十一回“恩仇之际”:

胡斐一怔,道:“原来如此?”

苗人凤道:“是啊,与其以主欺客,不如以客犯主。嫩胜于老,迟胜于急。……”

无尘抢先出招,主动进攻“奔到离胡斐尚有数丈之处,蓦地里纵身跃起,半空拔剑,借着这一跃之势,疾刺过来。”这是“以主欺客”。

而胡斐被动出招,属于“客”,书中写道,

越打越快之后,胡斐来不及思索,只是将平素练熟了一套“快刀”使将出来应付。

这路“快刀”乃明末大侠“飞天狐狸”所创,传到胡斐之父胡一刀手上,又加了许多变化妙着。

精微奇奥之处甚多,不逢强敌,……其妙处不显,这时给那独臂道人一逼,才现出刀法中的绵密精巧来。

(以上均摘自《飞狐外传》第十九回“相见欢”)

本来,无尘功力在胡斐之上,但急于“以主欺客”,胡斐被动出招,反而逼出了平时练不到的境界,等于无尘帮胡斐提高了水平,两个人反而打成了平手。

所以,“与其以主欺客,不如以客犯主”!

先前苗人凤对胡斐讲解的武学要点,在这场大战中被完美地印证了!

这种上乘的武学道理,放到现在许多职业比赛中也是一样的。足球比赛中,破密集防守是最难的,有时候一方球队拼命压着对方踢,结果对方因为防守高度集中,反而越守越严密,防守阵型被压缩后反而使得进攻方找不到好的进攻线路。这时候有经验的球队会稍微缓一缓,把进攻速度慢下来,等大家都慢下来的时候,突然来个直传斜插,可能一下子就出机会了,甚至还可以故意让出球权,让对手来进攻,对方一进攻,原来很紧密的防守阵型自己就拉开了,如果这个时候来一个中场断球打反击,创造出的威胁远胜于你一味压着进攻。

世间万物,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网友@劝架王浑拓大圣曾经提出,为什么《书剑》中无尘实力在陆菲青之上,但《飞狐》中对战胡斐,陆菲青表现反而远强过无尘?原因就在这儿,无尘的战术策略选错了。

对上乘武学的理解和领悟,苗人凤远高于无尘,那是不是说明苗人凤的武力也远高于无尘?

是的!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在大部分人的感觉中,苗人凤好像是属于和无尘同级别的高手。这其实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初浅印象。苗人凤和无尘绝不是一个级别的!苗人凤比无尘高得多!

无尘与胡斐之间实际武力顶多差一筹,那苗人凤比胡斐高多少呢?

答案是:苗人凤要比胡斐高出一倍不止!

小心说金庸12:无尘大战苗人凤,你认为谁的赢面更大?

慕思成饰演的苗人凤

我们来看原文,当时刘鹤真被人哄骗,前来给苗人凤传假信,想不到信中暗藏毒药,致使苗人凤双眼中毒,胡斐去抓刘鹤真,被苗人凤误会了。

胡斐心中已然雪亮:“原来这刘鹤真在信中暗藏毒药,毒害苗大侠的双目。”

他大叫:“狗贼休走!”飞身向刘鹤真扑去……伸手去夺他链子枪,猛觉背后风声劲急,一股刚猛无比的掌力直扑自己背心,只得双掌反击,运力相卸。

他知道苗人凤急怒之下,这掌力定然非同小可,……当下使出赵半山所授的太极拳妙术“阴阳诀”,想卸开对方掌力,岂知双手与对方手掌甫接,登时眼前一黑,胸口气塞,腾腾腾连退三步,苗人凤的掌力只卸去了一半,余一半还是硬接了过来。

胡斐叫道:“苗大侠,我帮你拿贼……”

(《飞狐外传》第八回“江湖风波恶”)

苗人凤掌力“刚猛无比”,胡斐用太极拳中的“阴阳诀”想卸开掌力,想法是对的,但“只卸去了一半”,就这一半的掌力,胡斐都接得“眼前一黑,胸口气塞,腾腾腾连退三步”。

胡斐这样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案例来参考一下:

归辛树低声道:“让开!”踏上一步。柳大洪张开双手,拦在门前。

归辛树左手前探,便去抓他胸口。柳大洪伸手挡格,拍的一声,双掌相交,柳大洪身子晃了两下,一张脸登时变得惨白。归辛树道:“我只使了五成力道。”(《鹿鼎记》第四十二回“九重城阙微茫外,一气风云吐纳间”)

这里归辛树也是使了一半的内力。柳大洪虽说是沐王府第一高手,但和绝顶高手归辛树相比,差着档次呢。

我们再看另一个案例:

史叔刚缓步上前,伸掌平平推出。杨过叫道:“好功夫!”左掌伸出相抵,微微一笑,使上了三成掌力。

……史叔刚曾得异人传功,内力却亦不同凡俗,身子一晃,竟不后退。

杨过道:“小心了!”掌力催动,又加上了两成劲道。史叔刚眼前一黑,知道性命不保,忽听得杨过说道:“啊,你身上有病!”身前一股排山倒海而至的巨力瞬时间消于无影无踪。(《神雕侠侣》第三十四回“排难解纷”)

大家看到了吗?内力差一倍,武力之间的差距要大到类似柳大洪与归辛树、史叔刚与杨过之间的差距!

当然,相比较柳大洪对归辛树,史叔刚对杨过,胡斐与苗人凤之间的内力差距要相对小一点,因为苗人凤当时被毒瞎了眼睛,他以为又来一个敌人,所以这一掌是全力击出,意欲毙敌,胡斐能抗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归辛树和杨过并没有要杀死对手的意图,出招不会那么狠辣,都留着劲,所以对照3组表现,只有胡斐除了“眼前一黑,胸口气塞”外,还“腾腾腾连退三步”。

虽然,从见到苗人凤之后,胡斐的内力又有了增长,从一开始比田归农略输一筹(第十一回“恩仇之际”),到了书末已和田归农不相上下(第二十回“恨无常”),但这点提升绝对抵不掉原先一倍以上的差距,更何况田归农那点内力在苗人凤眼里也不够看。

除了内力,我们再来看看招法。胡斐的胡家刀法,还是苗人凤帮他提升的!

想当年,苗人凤和胡一刀比拼了足足五天,中间两人促膝长谈,彼此交流,最后还互换兵器,苗人凤的胡家刀法由胡一刀亲自传授讲解,甚至最后还来一场实战演练,试问胡一刀亡后,全天下还有谁比苗人凤更懂“胡家刀法”?其实,在胡斐未悟胡家刀法精要之前,苗人凤才是“胡家刀法”的正宗传人!

综合上述信息:

论内力,原先胡斐不到苗人凤5层内力,后面提高了算6层吧,无尘再高一点算到苗人凤7层内力,差不多了吧?

论招式,胡斐使出胡家刀法就和无尘打平,而苗人凤身兼“苗家剑”和“胡家刀”两大上乘武艺,绝不可能低于无尘;

论对上乘武学的领域和理解,苗人凤更是远在无尘之上。

所以,苗人凤的武力肯定高于无尘,而且高出不少!

无尘是“书剑飞狐”系列中,第一流高手的天花板;而苗人凤则达到了绝顶高手的境界,两人不是一个级别的。如果公平对战,赢的人肯定是苗人凤!

小编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从中体会。

在《飞狐外传》书末,出现了“满洲第一勇士”德布以及他手下的大内十八高手。巧的是,在《雪山飞狐》中,也有一位“满洲第一高手”,侍卫总管赛尚鄂。

那赛总管向称满洲武士的第一高手,素为乾隆皇帝所倚重。(《雪山飞狐》第八章)

胡斐却知赛总管是满洲第一高手,内功外功俱臻化境,为人凶奸狡诈,不知害死过多少忠臣义士。(《雪山飞狐》第九章)

更巧的是,赛尚鄂手下也有大内十八高手。为了捉拿苗人凤,赛尚鄂率领大内十八高手拿住兴汉丐帮的范帮主,投入天牢当作诱饵,按刘元鹤的说法,

“嘿嘿,赛总管在北京安排下天罗地网,专候苗人凤大驾光临。他若是不上这当,我们原是拿他没有法儿。他竟上京救人,这叫做啄木鸟啃黄连树,自讨苦吃。”(《雪山飞狐》第八章)

结果呢?真不知是谁在自讨苦吃!

苗人凤只身闯天牢,独战“满洲第一高手”赛尚鄂+大内十八高手+布下的天罗地网,不仅全身而退,还剑伤赛尚鄂,大内十八高手杀了11个,

苗人凤何尝没去北京?他单身闯天牢,搭救范帮主,人虽没救出,但一柄长剑杀了十一名大内侍卫,连赛总管臂上也中了剑伤。赛总管布置虽极周密,终因对方武功太高,竟然擒拿不着。(《雪山飞狐》第九章)

这种文字看得爽不爽?这就是苗人凤的实力!

两相比较,一个是无尘战德布,胡斐战大内十八高手;一个是单人一剑,独斗赛尚鄂+大内十八高手;一个是在公平战场上公平决斗,一个是只身闯入天罗地网。难易之别,可想而知。

这样一比,大家心里肯定都会有一个客观评价。苗人凤的武力值几乎等于无尘+胡斐(飞狐时期)。苗人凤高出无尘甚多,绝非戏言。

这个结论虽然令人惊讶,但绝对客观。

所以看金庸武评,还是要看小心评金庸,经常会给你一个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呲牙]

上面说到“与其以主欺客,不如以客犯主。嫩胜于老,迟胜于急”的武学道理,其实无尘未必不懂,但无尘的性格就是争强好胜,有好胜心是好事,但也要分场合。

真正掌握上乘武功精髓的人,往往无可无不可,一切以当时最合适的方法来应对,不争一时之气。

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也同样决定一个人的武艺在实战中的发挥。

金书中就有这样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他的武力值一直是个谜,论硬实力的配置很高,一到实战就拉胯,这个人就是金轮法王。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他的实战发挥?下一篇文章,我们就来评一评。

且看下回《顶配的实力+拉胯的实战,这就是金轮法王》。欢迎各位朋友继续围观、点评。如果您看了觉得好,请关注一下,帮忙转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