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一

作者:歸虛子

所說的“不薄今人愛古人”,這句話需要靈活地去了解,古之中也有今存在,不一定非要全部取法今人,比如從兩漢到魏晉,直至陳和隋,那麼漢魏晉宋是古,而齊梁陳隋是今。整個唐代的詩,初唐盛唐是古,中晚唐是今。學古體詩的人,依靠古的古學習它,學近體詩的人,依靠古的今學習它。從這往後,最終也沒有不可以取法的了,隻是偶爾有可以取法之處,仍然是由古的古、古的今來的。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一

學習古人寫詩最困難,需要用我的性情學問,暗暗地和古人較勁,争奪的在于神和氣蘊,單純模仿古人的内容和形式是不足稱道的。直白卻能委婉曲折,淺顯卻有意蘊深刻,這是寫文章的密訣。有大的能發揮,可以讨論之處,卻偏偏要用淺顯平淡的筆調,簡潔幹淨的語句,後人即使寫了成千上萬首詩歌也沒有能夠超越的人,這才是詩三百篇真正的意旨,兩漢和魏時的詩人偶而也有這種詩。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一

杜甫少陵在唐代詩人之中本來就是天庭馬廄的神駿馬,平生愛寫關于馬的詩,沒有一首不好,也沒有一首不是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讀到“顧影驕嘶自矜寵”,盡管時過千年也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漢魏七言古體詩都和諧通暢,到了鮑照明遠開始作高亢的聲音和響亮的節拍,此間又獨辟蹊徑。初唐四傑尚且承襲和遵循最初的方法,到了李白杜甫有天賦豪情,自己創造出一套寫詩方法,然而同樣常常取法于鮑照,憑借這點又産生了一種變體。在李杜二人之外,又有高适、岑參、王維等詩人也有盛名,隻有王維偏偏多有虛弱低沉的詩句,經常遭後人非議。我認為王維的詩尚且有初唐的風格,在聲調和韻律上更加接近古體。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一

我小時候非常愛寫直接了當的詩句,後來知道這樣不行,痛定思痛,後而改之。那作詩和說話不同的地方,在于作詩要有醞釀然後再寫下來,不像說話那樣能夠直抒胸臆。是以即使用語非常幹淨直接,也很有情趣和韻味,即使差不多所有人都稱誦,但是我最終覺得這樣不對。

憋着一口氣,捏着一支筆,滔滔不絕的寫詩,這自然很有才氣,也并不是不好,但是離古詩就遠了。人們讀李太白的詩,說這是李詩。讀杜少陵的詩,說這是杜詩。不知道李杜二詩仍然不是自己生造出來的,隻不過是古人擅長學習更古的詩人,沒有什麼痕迹,用心探求這,各詩體的特征和界限也很明晰。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一

阮籍的詠懷詩,有人說是源于二雅,有人說是源于《離騷》,這都是說和二者的神韻相似罷了。在這點上能夠體悟前人學習古詩的奧妙。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一

王安石收集杜甫詩,分辨其真假,可以說是很有眼光的人了。但對于李白的詩,卻這為“見識很低”,他為什麼能賞識杜詩,卻不能賞識李詩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