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五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五

鮑照的樂府詩,杜甫由此學五言,李白學七言,都能夠學到精華,并且結合自己的神韻。有人說:“《詩經》直抒胸臆,沒有不好的,那麼問一問那時的詩人,讀的是什麼書?”我認為這不正确,不讀書一定不能有這種能力。古人今人的性情都一樣,隻有受到的熏陶不同,是以作品遣詞造句也不同。以前聽過的民歌:“謝豹香花滿山紅,癞頭娘子嫁老公。”考察這種情感産生的本原,就是《周南》的《桃夭》,前者俚俗而後者文雅,很難評價二者孰優孰劣,從這個例子可以知道這是由有沒有受過書籍熏陶造成的罷了。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五

讀張華的《博陵王宮俠曲》《壯士篇》,傅玄的《惟漢行》《苦相篇》《和秋胡行》《明月篇》等詩篇,也像海外三座神山的仙露,隻有赤草和靈芝這種祥瑞,才能得到仙露的澆灌滋養罷了。心理和精神暢快舒爽的時候,那麼就容易心浮氣躁。在這時,隻有平常有積累的能力,才能在寫詩抒發情感之中,自然而然的像春天的雲朵從山洞中跑出,望見其蓬勃生機,并且感歎其是那麼自由自在啊!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五

隻有連天都不知道有多高,也不去測量更有比我還高的人,那麼我的高度就最終不能夠被超越了。五嶽在世間交錯排布,高低參差,各霸一方,也沒有比較高低的意思,其下的一些聳立的山,恐怕就沒能擺脫這種想法。赤堇氏說:“讀張九齡詩,要在字句以外探求神韻。”又說:“張九齡詩像把蜘蛛放在蛛網之上,一口氣吐出,随着風向時而卷曲時而舒展,這才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形态。剛讀到的時候看着這些詩像不加修飾的,反複多讀幾遍,仍然像就是要不加修飾,渾然天成,差不多應該就是說的這種吧?”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五

一遇到刮風下雨,就愛畫竹子,畫好後再看,畫的又不像竹子了。既然畫的不像竹子那一定就是風雨了,畫竹子容易,但畫風雨就難了。然而這樣的話,那麼畫得像竹子也就容易,畫得不像竹子也就難了。在詩裡詠物也是這樣。

讀清代厲志《白華山人詩說》五

杜甫七言古詩《杜鵑》詩有兩種版本,近來有人認為“古時杜鵑稱望帝”是後人僞造并攙和加進去的。我認為詩裡面有細小的道理,且沒有空閑去評論,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能寫這種詩的人,那麼這種人一定不是笨蛋,也一定是不願意做這種蠢事的。李白天賦異禀,都是天生就有的,他的詩最好的地方,不是通過用心學習獲得的,如果天生就讓他有了詩心,這種詩心自然也就為他學詩助一臂之力了。千年以來,人們讀到他的詩隻能歸結為不可思議四字,如果讓李白像普通人一樣寫詩,恐怕就一定不能夠像這樣好了。杜甫就不是這樣的,要寫得這樣好,好到這樣,隻有不能在不留意中寫詩增加一點,也不想在不留意中寫詩增加一點。這是此二人詩最大的不同之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