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我們敬愛的主席在湘贛邊上司了著名的秋收起義。因為工農革命軍缺乏作戰經驗,以及敵人勢力過于強大的原因,這次起義最終失敗。但卻為革命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道路,成功建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
最了不起的是,經過這次起義的洗禮,為我軍留下一批對黨忠誠、能力出衆的軍事人才,建國後從他們中走出21位開國将帥。其實還有不少軍事精英犧牲在革命道路中,比如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當年主席聽聞他的死訊心痛地說“還我盧德銘!給我3個師也不換”。

而在後來的第三次反“圍剿”鬥争中,也犧牲了一位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将才。主席聽說他犧牲的消息後,還把他的上級上司林彪叫了過去,狠狠批評了一頓。不僅主席對他很看重,其他開國将帥對他評價也很高,肖華上将曾說:他如果沒有犧牲,應該是個元帥了。
這個人就是曾士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放棄安逸生活,從軍入伍</h1>
曾士峨事湖南益陽人。少年時的曾士峨學業非常優秀,但因為貧寒的家境,曾一度辍學,跑去店鋪當了學徒。幸虧同族人同情他的遭遇,慷慨解囊,資助他繼續學業,才促使他最終走入革命道路。
1924年,曾士峨結束學業,經人介紹在江華縣公署找一份工作。他是窮苦人家出身,現在能有一份體面安穩的職業非常不錯了。但這安逸的環境不是他向往的生活狀态,經過深思熟慮後,曾士峨毅然辭去公職,報考了黃埔軍校長沙三分校。
畢業後曾士峨編入第八軍獨立1師學生隊,并于1926年參加了北伐戰争。此時的他已是一位我黨黨員。
大家知道,北伐之是以戰果輝煌,這與北伐軍中我黨黨員的貢獻和犧牲關系很大。但蔣介石見利忘義,在1927年4月悍然發動反革命政變,不久第八軍也開始清黨運動。由于獨立一師學生隊大都是我黨黨員,都被繳械遣散。
為了投身革命事業,曾士峨放棄穩定的工作,在戰場浴血奮戰,如今卻落得這樣的結果。曾士峨沒有放棄,而是回到湖南,參加了浏陽工農義勇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成為主席堅定的支援者</h1>
轉眼到了9月,為了給秋收起義做準備,工農義勇隊整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曾士峨擔任機槍連連長。部隊剛剛整編完,主席就來到三團視察的,還向他們傳達黨組織八七會議精神。
這是曾士峨第一次見到主席,講台上主席生動形象、繪聲繪色的演講給他留下很深的影響,也讓他感覺到這就是他一生所要追随的人。
起義進軍失利後,主席在上坪召開了三團幹部會議,向大家分析當下形勢。讓大家拾回革命信心,雖然有個别人被眼前的失敗所吓倒,但大多數和曾士峨一樣重振軍心,堅定跟随主席走。
後來文家市會議上主席提出,放棄攻打長沙,向敵軍力量薄弱的羅霄山脈轉移。雖然餘灑度不同意,但得到很多三團軍事幹部,如副團長伍中豪、連長曾士峨以及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的支援,由此開啟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新的革命發展道路。
起義前全軍五千餘人,如今隻剩下不足千人,巨大的損失令全軍士氣低落。來到永新三灣時,主席對部隊進行了改編,還挑選一批軍事素質過硬、政治上靠得住的官兵組成特務連,曾士峨就擔任連長。
雖然都是連長,但曾士峨能擔任這個職位,足以看出主席對他的欣賞和看重。
值得一提的是,抵達井岡山腳下時,主席還召集特務連,進行了一次重要講話,其中提到幾點:
“第一,行動要聽指揮;第二打土豪要歸公;第三不亂拿農民一個蕃薯。”
這就是後來我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源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成為紅軍名将</h1>
主席與進入井岡山與袁文才等人第一次商談,身邊僅帶了寥寥數人,其中就有曾士峨。
有一次曾士峨帶着特務連跟随一營攻打茶陵,沒想到戰鬥勝利,進城後團長陳浩卻動了叛變的念頭。危急關頭,曾士峨領着特務連抓住張浩幾個叛徒,成功解救被軟禁的張子清等人,順利把隊伍帶回了井岡山。要不是曾士峨的果斷行動,那革命隊伍的損失可就要大了。
曾士峨黨性忠誠,也是一位優秀的軍事人才。1928年,敵軍趁着根據地兵力空虛,攻打黃洋界。敵人足有一個師,而根據地防守力量隻有兩個連,其中有曾士峨的三連,不巧的是,他這個連長還正在養傷。
一聽戰況緊急,曾士峨帶傷赴前線指揮,他與幾位留守上司者,帶着兩個連的兵力,一舉擊潰來犯之敵。創造了一個軍事奇迹,也在革命發展史中寫下輝煌的一筆。
作為紅軍基層軍官的佼佼者,曾士峨的職位提升很快,一年後就成了紅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政委就是後來的開國元帥羅榮桓。後來第二縱隊整編為11師,27歲的曾士峨成了紅軍師長。
當時不但主席挺看重他,林彪也非常欣賞他,隻要林軍長有事外出,都是由曾士峨代理軍長的職務。
為何曾士峨如此了得,因為他平日對普通官兵非常關心,隻要知道大家有什麼困難,都是想辦法解決,與大家同甘共苦。上了戰場也是身先士卒,成為全軍官兵的表率。在他帶領下,他手下軍隊紀律嚴明、打起仗來勇猛頑強,是紅軍的主力部隊,甚至有“鋼軍”的稱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英雄犧牲</h1>
1931年第三次反“圍剿”打響後,曾士峨率11師輾轉多地,連續在蓮塘、良村、黃陂三戰三捷。敵軍潰退後,他又帶隊在竺高山痛擊敵軍,兩軍打得很激烈,曾士峨一直在前線指揮戰鬥,甚至30多個小時都沒吃一點東西。
敵軍在這裡沒有一點進展,開始派兵進攻紅四軍指揮部。危難時刻,曾士峨親自組織敢死隊沖鋒,猛烈攻勢下,敵軍被打退,曾師長卻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當時師政委羅榮桓因腳傷感染化膿留守後方,一聽到曾士峨犧牲的消息,拖着傷腳來到前線指揮隊伍追擊敵人,此戰光是抓獲的敵軍俘虜就有五千多人。但輝煌的戰績也抵不了曾師長犧牲帶來的損失。
戰後因為曾士峨的犧牲,主席專門把林彪叫了過去,狠狠批評了一頓。
對于這位犧牲的愛将,主席給予很高的評價
“曾士峨在最關鍵的時刻,組織沖鋒犧牲,他的模範行為鼓舞了戰士,也改變了戰況”,不久在主席提議下,紅軍總政治部發出向曾士峨學習的号召。通令全軍向個人學習,這在紅軍曆史中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