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士峨是毛主席早期上司革命時最看重的将領之一,1927年他參加秋收起義,成為毛主席最堅定的支援者,三灣改編後,他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團特務連連長,當時,羅榮桓是特務連的黨代表,副連長張宗遜後來成為大将;25歲時曾士峨擔任紅四軍參謀長、十一師師長,并在林彪外出時,代理軍長一職;
上将肖華曾說:“如果曾士峨不犧牲,足以授元帥。”
毛主席高參,開國中将郭化若評價曾士峨:“他當時是最優秀的紅軍師長。”
何長工也有類似的評價:“曾士峨若是活到現在,最起碼也是個大将,沒準還是個元帥。”
毛主席為何如此看重曾士峨,他又如何能赢得衆多黨内元老的認可?今天就帶大家了解這位我黨早期傑出将領的故事;

從小天資聰穎,考入大學
曾士峨,1904年出生于湖南益陽,家境貧寒;家裡人為了讓他讀書,過着緊衣縮食的日子,曾士峨讀書期間就已展現出異于常人的聰明、刻苦,對知識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然而家庭的貧困導緻了他的辍學;
周圍的親戚朋友都覺得曾士峨是塊讀書的料,不想他被埋沒,于是紛紛資助他重返校園,就這樣他在親友們的極力支援下,順利從箴言學院讀完了高小,并且不負族人囑托,通過自己努力考入益陽信義大學。
在大學,曾士峨接觸到了先進的思想,革命的火種從此留在了他心中;
1924年11月,信義大學發生了一起外國人公然欺辱中國女學生的惡性事件,激起學生憤怒,曾士峨率領數百名學生自動退學,這一舉動使得信義大學直接停辦長達半年之久。
退學後,曾士峨到了江華縣城做起了文職工作。
加入組織,開始革命生涯
1926年,北伐軍進入湖南,曾士峨覺得時機到了,于是果斷棄筆從戎,加入國民革命軍第8軍獨立一師學生編隊,随後進入黃埔軍校長沙分校繼續學習,在這裡22歲的曾士峨經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27年,革命的熊熊烈火在全國各地燃起,抱有遠大志向的曾士峨在湘贛邊界加入了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
當時毛主席将起義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全師下轄3個團,共5000餘人,曾士峨任三團三營參謀長;
在這一段的征程中,革命遭遇了重大思想決策分歧,第一師師長餘灑度傲慢地認為應該集中部隊攻擊敵方大縣城和主要城市,而毛澤東則認為要轉向守備力量薄弱的羅霄山脈,再伺機向井岡山轉移;
餘灑度、蘇先俊等人因不服毛澤東的理論帶領部分戰士叛逃,而盧德銘、曾士峨、羅榮桓、何長工等人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毛主席身邊,成為他最堅定的支援者;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決策是偉大英明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也正是在這裡,毛主席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口号;
嶄露頭角,成為特務連長
三灣改編之後,起義部隊被毛主席縮編為一個團,下轄7個連,曾士峨成為精銳雲集的特務連連長,負責保衛毛主席安全,當時羅榮桓是特務連黨代表;
剛剛到達井岡山,部隊建設非常困難,曾士峨一直跟随毛主席左右,在無論任何大小戰事都是身先士卒。
很快毛主席就開始了革命的反攻,提出攻打湘東的建議,1927年11月18日,曾士峨率部奪取茶陵,并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縣級工農兵政權;然而也正是在這裡,團長陳浩暴露出了背叛革命的意圖,鼓動戰士們投靠蔣介石,徹底出賣革命;曾士峨很快發現陳浩的這一陰謀,迅速将此事告知毛主席,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曾士峨和羅榮煌等人挫敗了以陳浩為首的4名叛徒反革命行徑,成功解救了革命同胞和革命前途;
以少勝多,黃洋界保衛戰
1928年8月末,曾士峨率領不足一個營的兵力,在黃洋界保衛戰中擊潰敵軍一個師的進攻,創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自建立以來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鬥奇迹,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得知勝利消息的毛主席,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悅之情,即興創作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從此黃洋界保衛戰成為世人皆知的著名戰役;
25歲成代理軍長
與毛主席并肩作戰的日子,曾士峨深受影響,始終對革命态勢保持着積極進取的樂觀主義精神,在緻親友的信中他寫到:“士峨離家革命四載有餘,雖奔波南北、曆盡艱辛,然為大衆之生息,常覺無形之快慰,精神爽奮。”
曾士峨治軍嚴格,他的這種信念深深感染了部隊戰士們,就連毛主席都說曾士峨的部隊是全軍最為精神的!從主席的話語裡,我們能看出他對這位正直、精幹部下的認可和喜愛;
1929年曾士峨先後擔任了紅四軍參謀長,十一師師長,并代理軍長。那一年他才25歲,可謂是少年英才。
在第一次“反圍剿戰役”中,曾士峨與羅榮桓通力配合,沉着應戰,活捉敵軍十八師師長張輝瓒,全殲敵軍九千餘人,創下巨大戰果,史稱“龍崗大捷”。
在第二次“反圍剿戰役”中曾士峨又指揮部隊在東固九寸嶺全殲敵軍43師一個旅團,振奮全軍。
曾士峨憑借出色的能力,取得了累累戰果,同時也讓他成為革命早期我黨職位的最高将領之一,當時高他半級的軍長正是開國元帥林彪,林彪常因職務外出,曾士峨便是代理軍長,全權負責部隊的指揮。
其實按照曾士峨的資曆,他是完全可以擔任軍長一職的,曾士峨是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參與者,具有較高文化水準,打仗勇猛,戰果累累;然而随着革命隊伍的壯大,來自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們都開始彙聚井岡山,毛澤東為了團結各方力量搞革命,有意将自己身邊的革命老同志曾士峨的軍銜壓了半級。
其實對于曾士峨自己來說,他并不在乎究竟是什麼等級,隻要能上戰場殺敵就心滿意足了,可惜的是,作為一名進階将領,他的這種身先士卒的精神最終讓他香消玉損,一代将才是以隕落;
27歲壯烈犧牲
1931年8月,蔣介石調集十萬大軍采用“分進合擊、長驅直入的”作戰方針,全面地展開了第三次“圍剿”,企圖一舉消滅中央紅軍。
曾士峨率領11師從閩西趕赴中央戰場,參與了蓮塘、黃陂、良村三大戰役,三戰三捷,全殲國民黨軍上官雲相部第四十四師,擊斃敵軍5000餘人,敵軍全線潰退,基本粉碎了蔣介石的第三次“圍剿”。
敵軍落敗後後奪路逃往富田、吉安一帶,曾士峨奉命前往阻擊,與敵軍在江西興國縣高興圩附近的一個山頭展開激戰,部隊在追擊中傷亡慘重,戰鬥中曾士峨不顧危險帶頭沖鋒,被流彈連續擊中腹部,壯烈犧牲,年僅27歲。
消息傳到紅軍總部後,羅榮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懷着悲痛的心情,不顧腳上的化膿的傷口,火速趕往前線,為了替老搭檔報仇,他指揮部隊繼續追擊敵人,成功殲滅敵軍5000餘人;
毛主席在得知曾士峨犧牲時淚流不止,罕見地對林彪暴怒道:“你是打紅了眼啊?以後仗有的是打,哪能同意讓進階幹部下去拼殺,幹部都拼完了,革命誰來指揮?誰來搞?”
林彪也自知犯下大錯,向紅軍總部作出了深刻檢讨。
毛主席在“第三次反圍剿”的慶功大會上,第一個站出來号召大家為曾士峨同志緻敬和默哀,并在大會上沉痛地說:“曾士峨同志的犧牲是英勇、壯烈的,他是在最為危險緊急的時候還在勇猛拼搏,他親自帶領部隊沖鋒,改變了戰況,最大程度減小了損失。”事後,毛主席給全體紅軍發出“向曾士峨同志學習”的通令。
後來曾士峨的親屬寫信給中央詢問他的去處,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遺憾地回複:“曾士峨同志為我黨我軍之優秀幹部,為革命犧牲,實屬重大損失。”
新中國成立後,曾士峨的遺骸被運回老家益陽,安葬在會龍山頂。
曾士峨将軍的事迹令人惋惜,一代将才就這樣隕落,然而在革命的道路上,還有千千萬萬像曾士峨将軍一樣的人才,他們抛頭顱灑熱血,一生艱苦,不求回報,為革命獻偉大的一生,他們的事迹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永遠值得我們去銘記。向所有革命烈士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