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我们敬爱的主席在湘赣边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因为工农革命军缺乏作战经验,以及敌人势力过于强大的原因,这次起义最终失败。但却为革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成功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最了不起的是,经过这次起义的洗礼,为我军留下一批对党忠诚、能力出众的军事人才,建国后从他们中走出21位开国将帅。其实还有不少军事精英牺牲在革命道路中,比如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当年主席听闻他的死讯心痛地说“还我卢德铭!给我3个师也不换”。

而在后来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也牺牲了一位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将才。主席听说他牺牲的消息后,还把他的上级领导林彪叫了过去,狠狠批评了一顿。不仅主席对他很看重,其他开国将帅对他评价也很高,肖华上将曾说:他如果没有牺牲,应该是个元帅了。
这个人就是曾士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放弃安逸生活,从军入伍</h1>
曾士峨事湖南益阳人。少年时的曾士峨学业非常优秀,但因为贫寒的家境,曾一度辍学,跑去店铺当了学徒。幸亏同族人同情他的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继续学业,才促使他最终走入革命道路。
1924年,曾士峨结束学业,经人介绍在江华县公署找一份工作。他是穷苦人家出身,现在能有一份体面安稳的职业非常不错了。但这安逸的环境不是他向往的生活状态,经过深思熟虑后,曾士峨毅然辞去公职,报考了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
毕业后曾士峨编入第八军独立1师学生队,并于1926年参加了北伐战争。此时的他已是一位我党党员。
大家知道,北伐之所以战果辉煌,这与北伐军中我党党员的贡献和牺牲关系很大。但蒋介石见利忘义,在1927年4月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不久第八军也开始清党运动。由于独立一师学生队大都是我党党员,都被缴械遣散。
为了投身革命事业,曾士峨放弃稳定的工作,在战场浴血奋战,如今却落得这样的结果。曾士峨没有放弃,而是回到湖南,参加了浏阳工农义勇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成为主席坚定的支持者</h1>
转眼到了9月,为了给秋收起义做准备,工农义勇队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曾士峨担任机枪连连长。部队刚刚整编完,主席就来到三团视察的,还向他们传达党组织八七会议精神。
这是曾士峨第一次见到主席,讲台上主席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演讲给他留下很深的影响,也让他感觉到这就是他一生所要追随的人。
起义进军失利后,主席在上坪召开了三团干部会议,向大家分析当下形势。让大家拾回革命信心,虽然有个别人被眼前的失败所吓倒,但大多数和曾士峨一样重振军心,坚定跟随主席走。
后来文家市会议上主席提出,放弃攻打长沙,向敌军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转移。虽然余洒度不同意,但得到很多三团军事干部,如副团长伍中豪、连长曾士峨以及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支持,由此开启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新的革命发展道路。
起义前全军五千余人,如今只剩下不足千人,巨大的损失令全军士气低落。来到永新三湾时,主席对部队进行了改编,还挑选一批军事素质过硬、政治上靠得住的官兵组成特务连,曾士峨就担任连长。
虽然都是连长,但曾士峨能担任这个职位,足以看出主席对他的欣赏和看重。
值得一提的是,抵达井冈山脚下时,主席还召集特务连,进行了一次重要讲话,其中提到几点:
“第一,行动要听指挥;第二打土豪要归公;第三不乱拿农民一个红薯。”
这就是后来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源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成为红军名将</h1>
主席与进入井冈山与袁文才等人第一次商谈,身边仅带了寥寥数人,其中就有曾士峨。
有一次曾士峨带着特务连跟随一营攻打茶陵,没想到战斗胜利,进城后团长陈浩却动了叛变的念头。危急关头,曾士峨领着特务连抓住张浩几个叛徒,成功解救被软禁的张子清等人,顺利把队伍带回了井冈山。要不是曾士峨的果断行动,那革命队伍的损失可就要大了。
曾士峨党性忠诚,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人才。1928年,敌军趁着根据地兵力空虚,攻打黄洋界。敌人足有一个师,而根据地防守力量只有两个连,其中有曾士峨的三连,不巧的是,他这个连长还正在养伤。
一听战况紧急,曾士峨带伤赴前线指挥,他与几位留守领导者,带着两个连的兵力,一举击溃来犯之敌。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也在革命发展史中写下辉煌的一笔。
作为红军基层军官的佼佼者,曾士峨的职位提升很快,一年后就成了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政委就是后来的开国元帅罗荣桓。后来第二纵队整编为11师,27岁的曾士峨成了红军师长。
当时不但主席挺看重他,林彪也非常欣赏他,只要林军长有事外出,都是由曾士峨代理军长的职务。
为何曾士峨如此了得,因为他平日对普通官兵非常关心,只要知道大家有什么困难,都是想办法解决,与大家同甘共苦。上了战场也是身先士卒,成为全军官兵的表率。在他带领下,他手下军队纪律严明、打起仗来勇猛顽强,是红军的主力部队,甚至有“钢军”的称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英雄牺牲</h1>
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打响后,曾士峨率11师辗转多地,连续在莲塘、良村、黄陂三战三捷。敌军溃退后,他又带队在竺高山痛击敌军,两军打得很激烈,曾士峨一直在前线指挥战斗,甚至30多个小时都没吃一点东西。
敌军在这里没有一点进展,开始派兵进攻红四军指挥部。危难时刻,曾士峨亲自组织敢死队冲锋,猛烈攻势下,敌军被打退,曾师长却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当时师政委罗荣桓因脚伤感染化脓留守后方,一听到曾士峨牺牲的消息,拖着伤脚来到前线指挥队伍追击敌人,此战光是抓获的敌军俘虏就有五千多人。但辉煌的战绩也抵不了曾师长牺牲带来的损失。
战后因为曾士峨的牺牲,主席专门把林彪叫了过去,狠狠批评了一顿。
对于这位牺牲的爱将,主席给予很高的评价
“曾士峨在最关键的时刻,组织冲锋牺牲,他的模范行为鼓舞了战士,也改变了战况”,不久在主席提议下,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向曾士峨学习的号召。通令全军向个人学习,这在红军历史中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