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存還是毀滅:客觀評價高貴鄉公曹髦及其奮起反抗類似曹操,聰明謹慎借題發揮,志向遠大井底困龍,孤注一擲事件評價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赢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甯高貴赴死!我不編造故事,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曆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

作者:大黃扯點曆史

高貴鄉公曹髦,曹魏第四個皇帝,曹丕之孫,在曆史上因為不滿司馬昭擅權,憤然帶領身邊的衛士向司馬昭發動攻擊,結果在戰鬥中被殺死,曾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關于曹髦,後世有很多争議,有人說他是以卵擊石的愚蠢,也有人稱贊他不屈抗争的精神,對此,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h1 class="pgc-h-arrow-right">類似曹操,聰明謹慎</h1>

首先我們可以确定一件事,曹髦絕對不是一個愚蠢的人。因為當時與後世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我這裡摘錄其中一些:

少好學,夙成。——《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魏氏春秋》

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晉書》

少主相仍,唯高貴英雅,顧盼含章,動言成論。——《文心雕龍》

從這些評論中我們可以知道兩件事:首先,曹髦很好學,而且學有所成,出口成章;其次,曹髦的氣質很像他的曾祖父曹操。學問暫且不提,将曹髦比作曹操,可以說是一個很高的、綜合性的評價,如果一個很像曹操的人是個蠢人,那麼不僅是對這個人的不公正評價,也是對曹操的一種抹黑了,是以曹髦不可能是一個愚蠢的人。

生存還是毀滅:客觀評價高貴鄉公曹髦及其奮起反抗類似曹操,聰明謹慎借題發揮,志向遠大井底困龍,孤注一擲事件評價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赢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甯高貴赴死!我不編造故事,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曆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

而且從他繼承皇位的過程來看,這個人很明顯是個聰明謹慎的人。當他從封國來到洛陽的時候,文武群臣都去迎接他,但他非常謙虛地要下車答拜百官,旁邊掌管禮儀的官員告訴他,作為天子是沒有必要向臣下行禮的,這時的曹髦以超高的情商回答了一句:“我現在也還是是臣子的身份。”于是下車向群臣答謝。随後來到止車門,左右的人告訴他按照慣例皇帝可以直接乘車進入,曹髦再次謙遜地說:“我被皇太後征召來此,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呢。”意思和剛才差不多,都是說還不是皇帝是以不能僭越,于是步行入宮門拜見太後。當天他便在太極前殿正式登基稱帝,參與典禮的百官都很高興(百僚陪位者欣欣焉)。曹髦剛來第一天,就以超高的情商征服了群臣,這樣的人又怎麼會是一個蠢貨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借題發揮,志向遠大</h1>

甘露元年(256年)二月丙辰日,曹髦在太極東堂宴請群臣,并和諸位大臣、學者讨論夏少康與漢高祖劉邦的高下,最終定論以少康為優。這次讨論明顯是曹髦故意帶節奏,本來開始讨論的是禮儀方面的事情,說着說着就被曹髦帶跑偏了,開始讨論起了曆代君王的功過得失,然後曹髦就引出了夏朝中興之主少康和漢朝建立者劉邦誰更優秀的話題。

這個話題本身沒有問題,将兩個不同時代的君王進行比較,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都經常這麼幹。但問題的關鍵是,少康是中興了夏朝的君王,當時夏朝的朝政被寒浞篡奪,少康躲藏在民間暗中積蓄力量,最終奪回了國家統治權。當時曹魏大權旁落司馬氏,魏帝曹髦讨論少康中興,那就不是單純的評價人物了,這其中應該有兩層涵義:其一,曹髦通過推崇少康告訴大家,他是一個有志向的君主,立志成為少康,中興大魏;其二,通過群臣們的反應,看看大家是不是仍然心向曹魏,贊成他的言論,以此來判斷哪些人可以拉攏利用。

生存還是毀滅:客觀評價高貴鄉公曹髦及其奮起反抗類似曹操,聰明謹慎借題發揮,志向遠大井底困龍,孤注一擲事件評價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赢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甯高貴赴死!我不編造故事,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曆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

曹髦的這個手段可以說很巧妙,最終經過兩天的讨論,群臣也至少在表面上贊同他的觀點——少康強于劉邦。但在我看來,群臣似乎對于這個觀點并不十分認同,隻是礙于曹髦的身份,被曹髦近乎于強逼着表态了。這還不夠,曹髦還指令鐘會将這次讨論的過程記錄下來,這就有點立字為證,拖人下水的感覺了,隻要是最後贊成少康強的大臣,就可以被被人曲解為贊同曹魏中興。

曹髦這次借題發揮,不知道收攏了多少曹魏大臣的心,但可以确定的是,必然會引起司馬昭的警覺,這個小皇帝手段高明,确實有點像曹操。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井底困龍,孤注一擲</h1>

此後的曹髦,更多的隻是和文臣學者讨論學術問題,并利用讨論學術,推行教化的由頭,提拔了一些人,算是在培植自己的勢力,但和司馬昭不斷加快的篡權程序比起來,隻能是杯水車薪。

生存還是毀滅:客觀評價高貴鄉公曹髦及其奮起反抗類似曹操,聰明謹慎借題發揮,志向遠大井底困龍,孤注一擲事件評價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赢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甯高貴赴死!我不編造故事,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曆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

甘露元年,“命大将軍司馬文王加号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黃钺”。甘露二年,諸葛誕不就征,發兵反,次年被司馬昭平定,需要說明的是諸葛誕反的是司馬昭而不是曹魏政權。甘露三年,平定諸葛誕後,“大将軍司馬文王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錫”。了解曆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錫那就是要徹底篡位的前奏了,在這之前王莽加了九錫,曹操加了九錫,然後漢朝兩次被終結。

甘露四年的時候,“黃龍二,見甯陵縣界井中”。黃龍是土德的征兆,而曹魏是以土德自居,取代了大漢的火德,本來應該是祥瑞,但曹髦卻有着不同的了解:

是時龍仍見,鹹以為吉祥。帝曰:“龍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數屈于井,非嘉兆也。”仍作潛龍之詩以自諷,司馬文王見而惡之。——《漢晉春秋》

曹髦這基本上就已經是半公開化地在抱怨了,司馬昭聽說後感到很厭惡,覺得小皇帝有些不知好歹了,兩個人的沖突逐漸激化。

生存還是毀滅:客觀評價高貴鄉公曹髦及其奮起反抗類似曹操,聰明謹慎借題發揮,志向遠大井底困龍,孤注一擲事件評價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赢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甯高貴赴死!我不編造故事,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曆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

到了甘露五年,被困在井中的黃龍——曹髦,終于忍耐不住了,發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讨之”的呐喊,發動了兵變,說起來既幽默又殘忍,居然是皇帝要對臣子發動兵變。他當時是對三個大臣說的這話,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這三個人中隻有王經出言勸谏皇帝繼續忍耐,發動兵變勝算極小,并不适合。但曹髦這時已經忍不了了,留給他的時間也确實不多了,終于還是出征了。另外兩個人,趕緊去給司馬昭告密,這才使得司馬昭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戰鬥中殺了曹髦。

生存還是毀滅:客觀評價高貴鄉公曹髦及其奮起反抗類似曹操,聰明謹慎借題發揮,志向遠大井底困龍,孤注一擲事件評價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赢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甯高貴赴死!我不編造故事,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曆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事件評價</h1>

後世有人評價此處,如果不是王沈、王業的告密,面對沒有準備的司馬昭,曹髦的成功幾率很大。但我想說,即使僥幸成功了,曹髦也不過就是他後世粉絲元子攸的下場(北魏孝莊帝元子攸誅殺權臣爾朱榮前,曾說“甯作高貴鄉公死,不作漢獻帝生。”雖然他殺了爾朱榮,但爾朱榮的的侄子替叔叔報仇,随後就殺了元子攸)。司馬氏勢力已成,死了一個司馬昭還有好多姓司馬的會繼承政治遺産,繼續掌權。

而更多的人都是在指責曹髦做事急躁,愚蠢,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真的是這樣嗎?我上一段說了,司馬氏勢力已成,如果不發動兵變,無非就是多苟活幾年而已,已經沒法翻轉局面了。曹髦作為大魏的皇帝,流淌着的是太祖武皇帝曹操的血,他有他的高傲。陳勝吳廣都能說出“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這種話,曹髦為何不能慷慨赴死?漢獻帝是一種人生境界,高貴鄉公也是一種人生境界,我們可以贊同漢獻帝的選擇,但不能指責曹髦的決斷。

生存還是毀滅:客觀評價高貴鄉公曹髦及其奮起反抗類似曹操,聰明謹慎借題發揮,志向遠大井底困龍,孤注一擲事件評價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赢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甯高貴赴死!我不編造故事,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曆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

<h1 class="ql-align-justify">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赢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甯高貴赴死!</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我不編造故事,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曆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h1>

生存還是毀滅:客觀評價高貴鄉公曹髦及其奮起反抗類似曹操,聰明謹慎借題發揮,志向遠大井底困龍,孤注一擲事件評價曹髦用壯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嚴,也理所應當赢得後世人的尊重。與其苟且偷生,毋甯高貴赴死!我不編造故事,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曆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有書共讀】四冊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浒傳西遊記四大名著好書分享 ¥198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