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作者:淘漉音樂

1988年12月, “年度青春大對抗”節目因“小虎隊”的三個男生引起收視轟動。

此時小虎隊出道不過五個月。

飛碟唱片公司看中他們的潛力,果斷将其簽下,吳奇隆、蘇有朋、陳志朋便從開麗的節目助理變成了飛碟唱片公司的旗下藝人。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在飛碟唱片公司的培植下,僅在1989年一年間,三個各有特點的俊俏男生收獲粉絲無數,大有橫掃娛樂圈之勢。

但這離他們成為男子偶像天團尚有一步之遙。

這一步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有脍炙人口的作品就跨過去了。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李子恒接到做小虎隊的任務那年32歲,在唱片界做了十年,最常合作的是姜育恒,還有王傑、蔡興娟這些歌手。

為了紀念倆人的友誼,姜育恒曾做過一張專輯《兩個永恒》,裡面的詞曲都由李子恒創作。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李子恒寫的都是成年人的生活與心事。

眷戀溫柔的男人:“最後這一個冬季,就該收拾熱情的過去,不要再缱绻北風裡。冰冷的雙手,也是最後的溫柔。”(姜育恒《最後的溫柔》/詞李子恒)

獨來獨往的浪子:“總是如此寂寞地飛過寂寞的浪潮,從不後悔做個叛逆的籠鳥,但是寂寞難逃,天天飛在風裡燃燒。”(王傑《寂寞之鴿》/詞李子恒)

悲歎人世的女人:“星星一眨眼,人間數十寒暑,轉眼像雲煙像雲煙。像那浮雲一片,訴說歲月的延綿。”(蔡興娟《星星知我心》/詞曲李子恒)

寫《星星知我心》的時候,老闆先寫詞,讓李子恒作曲,最後老闆寫不下去了,全部丢給他。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他把《星星知我心》的劇本找來看,一遍遍在腦海中想情節,然後把歌詞和旋律寫出來。

不過最後作詞署的名字既不是老闆也不是李子恒。

他沒有要求一定要署名,大概也覺得無所謂吧。

這是一份工作,最重要是做好它。

就像接到做小虎隊的工作,他也不知道公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決定,從年齡到詞曲風格都不合适,即使現在李子恒也沒想通。

但是要盡力去做,做了以後再來看到底合不合适。

作為一個專業的制作人,他當然知道不能要歌手配合他的音樂,那是完全錯誤的。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編劇很厲害,但不能說編一個我自己覺得很厲害但是演員不會演的戲,那這個戲就沒辦法演了。”

設計角色要适合演員本身,制作音樂要符合歌手氣質。

面對三個十幾歲的清新少年,李子恒首先要在心理上做轉換,假想自己是18歲,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想必那是一段難得的重拾青春的歲月。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紅蜻蜓》歌詞裡,很多是李子恒對故鄉的印象。

和小夥伴匍匐在地上打的彈珠,藍色天空下飛舞的紅蜻蜓。

讓人很容易回到童年,想起那些很單純的東西。

1990年1月《紅蜻蜓》專輯發行,獲得了年度十大伴唱金曲獎,銷售量在各地均排行第一,總計超過40萬張。

次年1月,為了配合關心聾啞人公益活動,小虎隊開始于籌措專輯《愛》,與專輯同名曲《愛》則是飛碟大将陳大力和李子恒合力創作。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這首歌被網友稱為小虎隊的封神之作,任何時候三隻“小老虎”比劃手語唱出:“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運草,串一個同心圓……”就足以讓全場瘋狂。

《愛》專輯一周内僅在台灣銷量突破十五萬張,兩周後全亞洲銷量過200萬張。

專輯中的《蝴蝶飛呀》(詞曲李子恒)也蟬聯亞洲各大排行榜冠軍。

海風和老船長,白雲和山崗,小雨敲醒夢中的睡荷,把青春做個風筝往天上爬,蝴蝶飛,就像童年在風裡跑。

《蝴蝶飛呀》像一首青春詩,一字一句喚醒人們的童真,美好得讓人想做一個夢到歌裡的世界走一走。

在一首首金曲加持下,小虎隊在大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甚至超過了邁克爾·傑克遜和披頭士。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少年的成長總是從離别開始。

1991年年底陳志朋要服兵役,小虎隊宣布暫時解散。

内斂的吳奇隆把心中的不舍寫成《祝你一路順風》,那番真情,一路陪伴他們的李子恒懂得,他幫這首歌譜了曲。

旋律舒緩悠揚,有傷感,有溫暖。

在小虎隊的紀念專輯《再見》中,李子恒和陳大力再度合作,把小虎隊過往的歌曲都融合其中。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寫下歌詞的時候李子恒想,是别離還是待重聚,誰知道呢。

兩年之後陳志朋退伍。

李子恒收到小虎隊重組的消息時很平靜,仿佛冥冥之中已有感覺,很快就開始醞釀他們的新歌,《星光依舊燦爛》《快樂的感覺永遠一樣》《庸人自擾》……

打造小虎隊90%作品的李子恒,是以有“小虎隊之父”的稱号。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陳志朋、李子恒、吳奇隆

小虎隊的成功是李子恒樂壇之路的巨大閃光點,但并未全面展現李子恒的音樂才能。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如果說小虎隊的歌,是李子恒心中的青春。

《星星知我心》《冬季到台北來看雨》《風雨無阻》《牽手》《哭過的天空》以及漸漸告别傳統商業音樂制作的《回家》《白龍吟》,則是李子恒作為一個詞曲人,用人生經曆譜寫出的況味人生。

當年蘇芮的制作人李壽全向李子恒邀歌,李子恒很費了一番神。

蘇芮成名已久,是很成熟的歌手。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酒幹倘賣無》《一樣的月光》幾首名曲下來,給人的感覺是黑色、搖滾,李子恒很不确定究竟要怎麼寫。

臨到要交稿,他很失落地在紙簍裡翻,無意中看到兩個字“牽手”,如夢方醒:為什麼不按我的風格寫呢。

蘇芮與李子恒同一年代,在人生某些感悟上是相通的。

創作《牽手》時,李子恒已經成家,對家庭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與了解。

是以寫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詞,譜上滄桑厚重的曲。

似乎在這首歌的詞曲當中,這份愛不再限于一對夫妻,一個家庭之間,意義變得更加深遠起來。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當嘗過更多生活的酸甜苦辣,即使是寫失戀情歌,都少了很多悲切的味道。

台灣冬天受東北季風影響,氣候濕冷多雨,而且台北是盆地地形,經常小雨不斷。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詞李子恒、吳若權)是在這種背景下産生的,天還是天,雨還是雨,我還是我,你還是你。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失戀會帶來打擊,也會讓人成長。

李子恒選擇表達成長。

雨會讓人悲傷,也讓人鬥志昂揚。

李子恒選擇表達昂揚。

李子恒為天王殺手周華健創作的《風雨無阻》(詞曲李子恒),僅台灣地區的年度銷量就突破了74萬張,還令周華健獲選1994年“坊間KTV歌王歌後選舉”四大歌王之一美譽。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風雨無阻》有一半感情是李子恒自己的。

王力宏在《四季》(詞曲李子恒)中低吟“不要生命為了寒冷悲傷”,蘇慧倫在《哭過的天空》(詞曲李子恒)中輕唱“天空有天空下雨的苦衷,你我有你我不得已的不同。”

他都在表達寬容,不論對情愛還是生命。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不過,就像李子恒既要打造小虎隊,也要姜育恒創作歌曲時,對自己的形容:通常要 “劈成”兩半,一半是小虎隊的青春,一般是姜育恒的滄桑。

一個詞曲人心裡到底裝了多少豐富的情感,外人很難想象。

1998年李子恒為梅豔芳創作《飄零》(詞曲李子恒),這首歌很明顯是為梅豔芳量身定做。

曲風悠遠典雅,歌詞述說一個飄零江湖女子的寂寞與無奈。

今夜身在哪裡好,好夢哪裡找。

終究發現情多是煩腦,卻不得不在紅塵裡漸老。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他在嗟歎人世,展現青春,豁達坦然、寂寞孤獨中來回輾轉。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李子恒與姜育恒

但千禧年後,李子恒的創作很快到了另一個境界,人文而佛性。

轉變并非無迹可尋,而是一早就埋藏在他的生命中。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李子恒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是在炮火中度過的。

1958年,金門周邊的隔海炮擊。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炮戰發生的時候,李子恒還不到兩歲,他對那44天猛烈轟擊的記憶是模糊的,更多是從長輩口中,紀錄片中還原這段曆史。

長大以後,他的生活就完全在“單打雙停”裡面,每兩天要躲一次炮彈。

那時幾乎所有的金門人都跟炮火擦身而過,炮戰和炮聲幾乎融入金門人的血液中,跟着他們一起成長。

16歲那年,他離開金門坐船經過台灣海峽到高雄,再從高雄坐車到台北。

沒有炮火的台北完全是另一種生活。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後來李子恒常說,金門人有兩種人生,金門以前的是一段人生,金門以後的是一段人生。

對很多金門遊子來說,回家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路途不便,坐船又很辛苦。

在台北念高中的時候,李子恒中間回過金門幾趟,還一度回去寄讀。

明知道回到金門沒有什麼發展,種田或者做個小生意人,還要忍受炮戰。

但是對家鄉的思念,卻使他一次又一次踏上返途。

越不容易回的家,越是牽引着遊子的思鄉的心。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有志向又眷戀家鄉的少年總是陷入糾結。

最後,他還是決定留在台北。

因為這裡還有一片遼闊的天地等着他。

那是1979年,李子恒在台南空軍基地當兵。

講習班的最後一堂課,教官也不講課了,所有人都睡覺,李子恒睡不着,随手寫了一些東西,寫着寫着發現居然很像一首歌,于是句子一直在腦海裡轉。

二三十天詞兒出來了,曲子也完成了。

那首歌叫《秋蟬》,是他的第一首作品,可謂一鳴驚人。

1980年《秋蟬》獲金鼎獎作曲獎,甚至還是第一首進入台灣中學聲樂課的流行樂作品,劉文正唱過,費玉清唱過,小虎隊、張清芳、楊钰瑩也唱過。

獲獎對李子恒來說是個美妙的契機,讓他從不喜歡的設計工作跳到音樂行業。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他在《秋蟬》裡寫: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濃,秋去冬來美景不再,莫教好春逝匆匆。煙波林野意悠悠,我這薄衣過得殘冬。

由此可見,他向來具有人文氣質,其中還帶有禅意。

是以最初,他不太認同商業音樂,覺得太流行難免庸俗。

如果可以把通俗的跟文雅的結合在一起,何樂而不為呢?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在李子恒的作品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過度的哀怨纏綿,也極少看到你愛我、我愛你的直白字眼。

思念是情匆匆,風吹不熄的火種;人匆匆,背上哀傷心過重。

孤單是忽然覺得人間微醉好入眠,莫計夢醒花落知多少。

歲月是兒時的幻想有兩甕,一甕在醒來,一甕在夢中。

這大概就是如詩如歌,李子恒把自己的浪漫情懷寫成詩,做成歌。

他的作品被記錄在課本裡,與羅大佑、李宗盛并稱卻鮮有人知

2012年,李子恒把融入骨血的鄉愁創作成歌。

一身月光 紅塵黃沙

一個踉跄 半個世紀身段

一推開門 陣陣陳年酒香

一個踉跄 曆史腳傷未曾好

一推開門耳邊傳來~

嗯 誰啊這麼晚

(《回家》詞曲李子恒)

在外的遊子,年長的聽者,一瞬間就要想起家裡的爸爸媽媽。

簡單的字句,濃濃的情意。

李子恒說,《回家》他幾乎從年初寫到年底。

他想呈現時間和空間的交錯,想呈現大陸春運那些思鄉人的心情,他想呈現的,不止是金門和他的關系。

《回家》這張專輯中,他另一首驚豔的歌。

狂歌當哭狷詩當笑 蕭蕭潮聲古月今塵

嚴禁恨火棄仇從寬 滄海桑田史詩寂寥

相逢切記莫言老 相逢切記莫言老

(《白龍吟》詞曲李子恒)

“相逢切記莫言老”,什麼樣的人不會老?

追夢的人不會老嗎?

有多少追夢人,在現實生活中敗陣下來。

或許應該說,懂得如何追夢的人不會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