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一起探讨俞秀松與中國革命

這些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一起探讨俞秀松與中國革命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文 吳恺/圖

10月27日,一場現場學習在中共一大紀念館、漁陽裡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裡進行,就在前一天,衆多專家學者齊聚上海團校,參加第三屆“俞秀松與中國革命”全國學術研讨會暨慶祝上海團校建校70周年活動,圍繞“俞秀松的革命精神研究”,深入研究和學習中國共産黨早期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産黨成立發起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始人俞秀松烈士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 研究俞秀松要結合社會與曆史 //

研讨會分主旨報告和專題研讨兩部分。在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原常務副會長章百家看來,俞秀松是早期中共黨史研究中的典型人物,黨的早期人物各有特點,有的人在理論宣傳方面做的工作多,留下的文獻資料就多,如俞秀松這樣的革命實幹家,收集資料相對困難,是黨史人物研究中的難點,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他還指出,研究早期人物,一定要結合他們的曆史背景和他的心路曆程、實踐經曆一起研究,同時還可以從哲學層面探讨革命、人性、道德之間的關系。

“英年早逝的黨史人物研究起來可能存在時間跨度短、已有史料基本淘盡、研究内容時有重複等困境。”共青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館長胡獻忠表示,對俞秀松這樣的黨史人物,他有文化、社會、政治三重身份,要通過社會結構和社會心态解讀,并指出做青運史研究要有社會學的想象力,要了解他的社會與曆史意義。

作為主旨報告最後一位發言者,唐培吉是一名“90後”,今年已經92歲高齡。作為同濟大學原文法學院教授、院長、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原會長、名譽會長,唐培吉覺得俞秀松的革命精神中有救國救民的革命精神,有追求真理、堅持信仰的革命精神,有參加革命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也有堅持鬥争的革命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些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是以能不能提議俞秀松為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需要大家一起讨論。”

在專題研讨階段,與會人員從“俞秀松與偉大建黨精神”“俞秀松的革命實踐及其精神”和“學習弘揚俞秀松的革命精神”等三個視角,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這些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一起探讨俞秀松與中國革命

// 緻敬光輝曆史、偉大精神和先鋒力量 //

“偉大建黨精神形成于偉大建黨過程之中,俞秀松是建黨先驅中的重要一員;偉大建黨精神展現在偉大建黨先驅們的身上;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上海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表示,全面研究建黨先驅主導的建黨過程,可以準确把握偉大建黨精神形成于偉大建黨過程的一緻性特征,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建黨曆程中孕育的紅色基因和血脈根基。“黨的誕生地上海是建黨先驅們進行偉大鬥争的理想之地,是俞秀松烈士曾經生活過、奮戰過的地方。我們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赓續紅色血脈,把偉大建黨精神發揚光大。”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明年是建團100周年,共青團上海市委挂職副書記、上海團校黨委書記、校長戴冰指出,本次論壇的舉辦是向光輝曆史、偉大精神和先鋒力量的緻敬。上海團校作為團屬政治院校,将始終堅定政治學校和紅色學府辦學定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的要求,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将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精神作為開拓未來的豐富資源和不竭動力。

他介紹,上海團校在今年先後成立了“上海共青團俞秀松研究中心”,落成了以展示建黨建團早期先鋒人物精神為核心的先驅廣場、矗立起信仰之環和俞秀松烈士塑像,舉辦了“新時代高水準團校建設”全國性主題校慶論壇。面向未來,上海團校将繼續圍繞“俞秀松和建黨建團青年先鋒革命事迹”,闡釋好宣傳好偉大建黨精神,赓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加強團青幹部和團員青年黨史學習教育,建設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

編輯:張紅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