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澤東三次退學,終成偉業,當兵退學,英語不好退學,因年齡退學

在湖南湘潭縣韶山沖有一處叫做上屋場的地方,上屋場房屋的牆是用土磚砌的,一多半蓋着青瓦,另一小半蓋着稻草,這種房屋在當地被稱作“一擔柴”式民居。

1893年12月26日(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這天清晨,韶山沖上屋場毛家農舍喜氣盈門,毛順生和妻子文七妹迎來了他們的第三個兒子。

一個新的小生命的降生,給一家人帶來新的希望。祖父毛恩普按照族譜給他取名毛澤東,字詠芝。

毛澤東的父親毛贻昌,1870年出生,是家中的獨子,上過幾年私塾,長得身材高大,體格健壯。

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1867年出生在湖南一個叫唐家圫(yù)的地方。她在家族姐妹中排行第七,文素勤是她的正式名字。

毛澤東三次退學,終成偉業,當兵退學,英語不好退學,因年齡退學

文素勤18歲那年(1885年)與15歲的毛贻昌結婚。20歲時她有了身孕,先後出生的兩個男孩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毛澤東是他們的第三個兒子。

一個新生的小生命給一個家庭帶來新大希望與喜悅,同時給毛贻昌帶來更多的責任。上有老下有小,這時因家裡又舉債,又無幾畝薄田。已經當了父親的毛贻昌深感肩上的擔子很重,思忖着如何掙錢過日子。

當時曾國藩的湘軍發饷銀是最多的。曾國藩給他的營官開出的月薪是50兩銀子。湘軍的普通士兵,月薪是六兩銀子。毛贻昌把妻子文七妹和剛滿月不久的兒子送到妻子的娘家。就去投靠了湘軍。

毛贻昌大約在1894年到1895年當了二年的兵。長了不少見識,也積累了不少銀元。回到家鄉,還完了欠的債,贖回父親毛恩普典出的土地。農忙時種地,農閑做點買賣。毛贻昌憑着勤勞和經營,漸漸地使家境富裕起來。

少年毛澤東生長在一個典型的嚴父慈母式的中國家庭。父親精明強幹,母親是一位溫柔善良的女性,常常接濟貧苦的鄰裡鄉親。這個時期影響毛主席思想觀念的主要是家庭、私塾和韶山沖的勞苦農民。環境因素給予了毛澤東慈悲和兼濟天下蒼生的胸懷,他同時又秉承了父輩勤勞、堅韌、樸素的品格。

毛澤東三次退學,終成偉業,當兵退學,英語不好退學,因年齡退學

毛澤東在家鄉上學期間,他早晚還要放牛打柴,農忙時要和大人一起下地。當時,父親供他念書,沒有多大的雄心,無非是略識幾個字,做生意會記賬。可毛澤東對于讀書的熱忱比一般鄉下的孩子要高。他的心思不在田地裡,而在于書本和外面的世界。

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他先後在韶山一帶的南岸、關公橋、橋頭灣、鐘家灣、井灣裡、烏龜井、東茅塘六處私塾讀書。

由于家鄉的落後封閉,1910年,17歲的毛澤東還在東山學堂讀國小。

1911年春,毛澤東第一次來到省會長沙,考入湖南省湘鄉中學。大半年過後,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第一槍,随後長沙在全國第一個響應了武漢的革命。毛澤東投筆從戎,參加新軍。這是他的第一次退學,意氣風發,出于對革命的熱忱。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而後進入南北和談,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毛澤東認為革命已經結束,退出軍隊,決定繼續求學。

毛澤東三次退學,終成偉業,當兵退學,英語不好退學,因年齡退學

1912年3月,民國成立已經有三個月了。韶山沖的毛贻昌十分高興,在外求學的兒子給他的書信中說自己考取了省城一所商業學校。這個毛贻昌自然是贊同的,兒子學習生意之經,也算是子承父業。此前,他曾想把兒子送到湘潭的一家錢号學做生意,現在讀商業學校了,豈不更好。

但毛贻昌沒有欣慰太久,一個月以後兒子的再次來信,打破了父親的期望。書信中毛澤東說:“這所新學校中一大半課程,是用英文教的,而我和一般同學一樣,英文程度很壞,簡直隻認識字母。此外,還有一個困難,就是校中沒有英文教員。我讨厭這種情形,隻好在月底退學,并繼續閱讀廣告,準備再報一所好學校。”

當年長沙這所中等商業學校,校長為日本山口商業學堂畢業的陳光晉,延聘的有英美華僑戴子賢等人。他們從小生長于英美兩國,生活、語言、飲食,已為習慣。抵湘以後,他們的教學全部用英文。這是他的第二次退學,英文糟糕的毛澤東隻得退出父親希望他走的從商路。

毛澤東三次退學,終成偉業,當兵退學,英語不好退學,因年齡退學

民國長沙

離開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後,毛澤東繼續在報紙上的招生廣告中尋找适合于他的學校。在求學過程中,19歲的毛澤東也和許多年輕人一樣,走了一些彎路。那時候,報紙上刊登着各類學校的招生廣告,每個學校一塊錢的報名費。他一連報了五六個學校。

當時有很多學校正在興辦,而且都用廣告來吸收新生。《民政司招考高等巡警學校大學學生牌示》——一個警官學校的廣告吸引了他的目光,于是就去報名。

這時,他的一個朋友報考了湖南私立第一法政學校,他動員毛澤東進他的學校,毛澤東又讀了這法律學校的動人廣告,裡面保證了許多了不得的事情。它答應在三年之内教完一切關于法律的學科,保證學成可以立即做官……。在對衆多學校的選擇中,毛澤東最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省立高等第一中學。

當時省立一中“仿德國學制”,前四年,授普通學,後三年,文史分科,為将來入大學之準備。毛澤東所報考的是普通班,入校相當于就讀國中一年級,且國中要讀四年。此時毛澤東已19歲,在該校國中畢業,即已23歲了。

在他讀了《禦批曆代通鑒輯覽》以後,斷定還是單獨求學得好。于是,他甯願退學,到定王台省圖書館自學。在這所學校裡,毛澤東隻讀了半年,這是他的第三次退學。

毛澤東三次退學,終成偉業,當兵退學,英語不好退學,因年齡退學

這次退學後,他寄居在長沙新安巷的湘鄉會館,每天步行三裡路到濟陽門外定王台的湖南省立圖書館自學。

每天圖書館一開門,便有一個身材修長、穿着樸素的青年走進館裡,不聲不響地到書架上取了書,就靜靜地伏在閱覽桌前聚精會神地閱讀起來,直到關門的時間到了,才站起身。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他在回憶中寫道:“六個月後,我離開學校,自己訂立了一個讀書計劃,我十分的有規律和專心,在這個方式下費去的半年,我以為對我是極端可貴的。早上圖書館一開門我就進去,在中午隻花去買兩個米餅來吃的時間,這就算是我每日的午餐,每天我留在圖書館裡一直讀到閉館的時候。”

自修的時間維持了半年,但他的這種自學生活,不被父親了解。他覺得毛澤東在長沙既不工作,也不上學,每天隻顧着看些閑書,實在不務正業。父親聲稱要斷絕他的生活來源。兼之毛澤東所住的湘鄉會館因榮民太多,時常發生打鬥。毛澤東暫時無處可住,思來想去,毛澤東覺得自己最适合的是做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看到師範學校招生,于是就去報了名。

毛澤東在1913年春天考入了位于北門興漢門内荷花池的湖南公立第四師範。後來第四師範,并入了妙高峰的第一師範。毛澤東編入第一師範大學第八班學習。

毛澤東三次退學,終成偉業,當兵退學,英語不好退學,因年齡退學

毛澤東在一師求學期間,為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堅持鍛煉身體。高尚的道德、豐富的知識、強健的體魄,是他對自己的硬性要求。他每天總是在天色微明時就起床,洗過冷水澡,做過體操,就去教室學習,直到晚上熄燈後,依然借着走廊裡微弱的燈光繼續讀書,惜時如金。

毛澤東在求學期間,結識了一批有共同理想、志存高遠、心系國家命運的同學師友。

在一師讀書的假期,毛澤東與同學蕭子升在不帶一分錢的情形下徒步遊曆。嶽麓山下、湘江之濱,他們沿途接觸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關于對未來國家的期望。

回到學校後,毛澤東團結了一批學生,組建了新民學會。在家國危難之際,一群書生樹立了救國救民的人生真理,勤于探索、勇于實踐。

1918年暑假,25歲的毛澤東完成了學業,從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之後毛澤東等人一同籌集資金,組織新民學會的成員赴法留學,他本人卻留在了國内。新民學會的許多成員後來都成為中國革命史上有名的人物,如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等。

毛澤東,這位一步步從普通農民家庭成長起來的革命領袖,有過叛逆,有過迷茫。毛澤東作為我國近現代曆史上的傑出人物,志存高遠,不做庸俗之輩;學貴有恒,參與實踐,做到知行合一。他投身于轟轟烈烈的革命中,果然走出了一條救國救亡的道路。

1921年,他組建了湖南第一個共産主義小組,這一年他28歲。此後,他上司了無産階級革命戰士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鬥争,抗擊了日寇的侵略,建立了新中國。

毛澤東三次退學,終成偉業,當兵退學,英語不好退學,因年齡退學

感謝你看完全文。

文本由作者主觀思想+曆史客觀事實梳理撰寫。

讀曆史生智慧,讀曆史長學問,讀曆史明事理。關注@文乎

更多文章請點選下方藍色标題檢視

羅鶴樓有五個女兒,長女嫁給毛澤東,羅一秀病逝後,兩家親情不斷

楊振甯的家人與家世:父親楊武之是數學教育家,培育5個子女成才

1938年,22歲飛行員陳懷民撞敵機舍身成仁,女友王璐璐投江殉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