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伊壁鸠魯簡介</h1>

伊壁鸠魯(英文 Epicurus,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是古希臘的哲學家,無神論者,被認為是西方第一個無神論哲學家,伊壁鸠魯學派的創始人。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伊壁鸠魯,他認為人生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會并享受快樂,達到不受幹擾的甯靜狀态。不過,伊壁鸠魯所說的快樂并不是肉體的快感,而是指一種明智、清醒和道德的生活,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在于是“沒有痛苦”和“感受到幸福”。

伊壁鸠魯出生于公元前341年,這時柏拉圖去世才剛剛過去6年。伊壁鸠魯的父母都是雅典人,但是他自己并不出生在雅典,而是出生愛琴海西岸的薩摩斯島(雅典在愛琴海的東岸)。曆史上,薩摩斯島還出過一位大學問家,就是畢達哥拉斯。伊壁鸠魯18歲搬到了雅典居住,當時,色諾克拉底在學園授課,亞裡士多德在呂克昂教學,但伊壁鸠魯沒有去聽他們的課程。伊壁鸠魯在希臘遊學期間接觸到了哲學家德谟克利特的學說,受到了很深的影響。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上标注的希臘首都雅典

到公元前307年,也就是伊壁鸠魯大概34歲的時候,他在雅典建立了學派。伊壁鸠魯學派活動的地點就是伊壁鸠魯的住房和庭院,那裡與外界隔絕,被人稱為哲學家花園。據說在庭院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上面寫着:“陌生人,你将在此過着舒适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這句話代表了伊壁鸠魯學派的主張,他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快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1">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h1>

在伊壁鸠魯主義者看來,幸福很容易獲得,幸福就在于我們感覺到的快樂,他們确實主張幸福就是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并不是感官的享樂,而是非常基本的需要,概括起來就是兩點: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這兩個說法一聽,指的就是一種非常平靜的狀态,不需要更多的感官刺激。正是因為他們主張的“快樂”如此基本,是以才會說人生的幸福其實非常容易獲得,有三五好友,過着沒有什麼痛苦的人生,享受着淡然的快樂,就已經足夠了。

伊壁鸠魯把快樂分成兩類。一種是動态的快樂,它會不斷地變化。比如你品嘗美味,你會很快樂,但這種快樂是暫時的。另一種則是靜态的快樂,更加長久。比如你讀到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能夠帶給你内心的安甯,會讓你有持續安靜平和的快樂。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伊壁鸠魯認為,人本能地會把動态的、暫時的快感放在前面,但最終幸福需要靠擁有持久的快樂。也有人把動态的快樂了解成感官的快樂,靜态的快樂了解成精神的快樂,這也是很有道理的。

和快樂相對的自然就是痛苦,在伊壁鸠魯的年代,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病痛和死亡。伊壁鸠魯講,生活的目的就在于最大化快樂、最小化痛苦,或者說讓快樂減去痛苦的相對值最大化。那麼,要想遠離疾病死亡,就要過一種健康的生活,減少精神的煩憂。

最小化痛苦,人就要盡量避免身體、或者心靈上的不必要的痛苦。在生活中膽大的同時也要小心謹慎、避免遭受意外傷害;要健康飲食、鍛煉身體以避免身體疾病;要聰明豁達、心胸開闊,避免為小事煩憂;不要冒犯小人、引禍上身;積極進取、事業進步,而不用為未來擔心和焦慮;

但進取的人生難免會遇上很多痛苦的事情,但伊壁鸠魯認為,不幸很容易忍受。伊壁鸠魯提出過一個很有趣的論證來說明這一點,他說人生中的痛苦要麼是短暫的,要麼是長期的;要麼是溫和的,要麼是強烈的。如果是短暫而溫和的,那根本不叫事兒;如果是長期而溫和的,也很容易應付;如果是短暫而強烈的,我們隻要咬咬牙就過去了,人的意志力完全能夠對抗;而人生裡極少有長期而劇烈的痛苦,即便有,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力,加上回憶以前的快樂,忍受這些痛苦。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據說伊壁鸠魯本人就長期受到膀胱結石的折磨,但是即便經曆巨大的肉體痛苦,他依然保持泰然自若,堅持和學生讨論哲學,用回憶過去的快樂,展望沒有痛苦的死亡,以及朋友在身邊帶來的安慰,對抗這些持續的痛苦。

伊壁鸠魯聲稱,心靈快樂最強烈,心靈快樂通過預見未來和回憶過去,會加劇現時的感覺。是以,賢哲即便身處磨難,也可能感到快樂。事實上,不幸卻智慧要比幸運卻愚蠢更好。

伊壁鸠魯臨終前以這樣的語氣寫信給他的朋友:“今天是我生命最後的日子,我感到非常幸福和安甯,我今天給你寫下這些話。尿結石和胃病折磨着我,讓我感到極度痛苦,但隻要回憶起和你進行思想讨論時感到的心靈快樂,我就能抵抗所有痛苦。”淡化痛苦對人的影響,也是最小化痛苦的一方面。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今天有些人一想到快樂,就會想到狂熱無節制的生活,然後冠之以伊壁鸠魯派的名義,這是對伊壁鸠魯思想的曲解,可以說是與他的主張背道而馳。伊壁鸠魯堅持認為,人隻有過一種理性、清醒和道德的生活,才能遠離痛苦,獲得幸福。

伊壁鸠魯有一句名言:“愉悅的生活不能通過一連串的喝彩和狂歡來而取得,也不可能通過男女之歡、或者鮮美的魚和其他昂貴食物來獲得,而是需要通過清醒的思維來獲得。”

是以,最大化快樂、最小化痛苦的具體辦法就是,在你做一件事之前,不要隻想着能得到的快感,還要理性地想一想是否會招來痛苦、會招來多少痛苦。

伊壁鸠魯會講這樣一些例子:你吃一塊奶酪或者喝一杯酒,會感覺愉悅;但如果暴飲暴食,傷害身體以至于上吐下瀉,就會帶來痛苦了。人享受男女之歡,會有愉悅,但是如果違背了道德和忠貞的要求,就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得到的快樂遠不如痛苦來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快樂減去痛苦是個負數,也就不能帶來幸福。

我們要注意,雖然伊壁鸠魯認為心靈快樂很重要,但這裡的心靈快樂并不是某種為思想而思想的快樂。心靈快樂本質上與身體體驗相聯系,既是對過去身體快樂的回憶,也是對未來身體快樂的預期。我們需要記住,伊壁鸠魯所說的思想隻是感覺的變形,感覺又是身體作用的結果。是以,心靈的任何快樂都與在此之前的身體經驗有關。正如伊壁鸠魯的學生梅特洛多羅斯(Metrodorus)所言:“人隻有在身體健康時才會感到快樂,倘若永遠健康,他便會感到充滿希望。”是以,我們可以這樣粗略概括伊壁鸠魯的學說——所有快樂最終歸是身體快樂。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3">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h1>

了解了伊壁鸠魯所說的快樂的真正含義,了解了快樂和善的關系,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我們又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呢?伊壁鸠魯有兩個建議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參考。

首先,降低對物質欲望的追求。

伊壁鸠魯講,人的生活,獲得充足的生存必需品就足夠了,這包括簡單的食物、居所和其他基本生活保障;不要把心思花在追求奢侈上。今天很多追求奢侈生活的人說他們是“伊壁鸠魯主義者”,其實那恰恰背離了伊壁鸠魯的主張。

伊壁鸠魯追求的是“快樂”本身,而不是“達到快樂的手段”。在他看來,肉欲的快感、物質帶來的快感,其實都是外界強加給我們的。而且這些快感往往帶來副作用,伊壁鸠魯強調,在采取行動之前,必須要考慮一個行動可能的副作用,才算是理性、清醒。

真正屬于我們的、我們自己可以支配的快樂,是内心和精神的快樂。這些快樂從哪裡來呢?交一個好的朋友,欣賞藝術品,保持甯靜的心境等等,這些事情給我們帶來的都是内心的快樂。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第二個建議,伊壁鸠魯講,不要擔心和懼怕死亡。

伊壁鸠魯主義者認為,對死亡的恐懼是讓人們無法獲得靈魂安甯和幸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一想到死亡的來臨,人們就不寒而栗;人做的很多事情也都是為死亡做準備的,帝王修建華麗的陵寝,平民百姓攢錢置辦後事,還有人對死後的名聲孜孜以求。但是伊壁鸠魯主義者認為,這些都非常愚蠢,因為所謂的死亡,不過是原子之間原本的結合分離了而已,是再自然不過的過程。而對死亡的恐懼所帶來的痛苦,比死亡本身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更大。

當然,光說死亡是一個正常的自然過程,還不足以說服人們消除恐懼,因為人們都知道自己終有一死,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依然對死亡充滿恐懼。是以,伊壁鸠魯進一步作了論證。

論證之一叫“對稱性論證”。說的是,我們肯定不會擔心或者害怕自己出生之前的狀态;死後的狀态和出生之前的狀态是完全對稱的,都是我們不存在而已。是以,我們對死亡的态度就應該和我們對沒有出生的态度一樣,完全不用擔心害怕。

論證之二說的是“死亡不能傷害我們”,是以我們不需要害怕死亡。伊壁鸠魯主義者認為,一切傷害肯定都是能感覺到的,否則就談不上傷害了。當我還活着的時候,死亡還沒有到來,它顯然不能傷害我;而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已經不存在了,也就感覺不到任何東西了,是以死亡同樣也不可能傷害到已經死去的我。既然死亡不能給活着或者死去的我,造成任何傷害,我為什麼要害怕死亡呢?

今天很多心理治療師依然用這兩個論證減輕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其實隻是對死亡本身的無知。伊壁鸠魯講過這樣一句話:“死亡和我們沒有關系,因為隻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

傳說伊壁鸠魯的墓志銘(拉丁文版本是Non Fui, Fui, Non Sum, Non Curo)翻譯成英語就是:I was not; I was; I am not; I do not care。意思是:我曾經不存在;後來我存在;現在我已死;而我不在乎。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4">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h1>

進一步地,在哲學和道德層面,伊壁鸠魯把快樂看成是善,把痛苦看成是惡,人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

比如生意人掙錢,掙到了錢,這當然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如果是通過坑蒙拐騙掙錢,自己良心不安,甚至招緻仇恨、還會受到社會和法律的制裁,即使可以逃得過今天,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報複和法律的懲治就會來臨,這就導緻了靜态的、長期的痛苦。隻要了解了這一點,人在追求真正的幸福時,自然就會趨善避惡。

有的人會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還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伊壁鸠魯說:“沒有理智、高尚和公正,就不可能過上快樂的生活。”不誠實或不公正的行為,終将讓人産生負罪感,又或者會因為擔心被别人發現而惶惶不安。伊壁鸠魯講,一個善良且對他人友善的人,将不會感到恐懼。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5">伊壁鸠魯的哲學觀</h1>

伊壁鸠魯将哲學定義為通過思想和推理實作幸福的過程。他譴責科學和藝術沒有這類實踐目的。從盧克萊修的贊辭來看,實體學的唯一目的是使靈魂從不能預知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是以,哲學研究主要關注的是實踐哲學即倫理學,自然學說是次要的和否定性的,附屬于伊壁鸠魯稱之為标準論(Canonics)的學說,标準論指檢驗真理标準的邏輯學。

伊壁鸠魯哲學的起點是标準論,從人類的知識來看,标準論在時間次序上屬于哲學的第一部分。伊壁鸠魯認為,感覺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它是我們接觸到的直接而真實的知覺。即便身處瘋狂和夢境,人們的感官就其本身而言也是真實的,由某種或直接或間接的自然原因引發。錯誤源于人們對這些感覺的了解或想象。

感覺在記憶中留下痕迹,感覺之間的相似在心靈中發展出普遍概念,例如“人”、“房子”等概念,它們也是真實的,因為它們是感覺的産物。當某種感覺産生,它就會在心中相應産生這類概念。感覺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它決定了句子内容的真假。如果句子内容得到感覺的支援或至少不與感覺相沖突,這個句子就可能是真的;如果句子内容得不到感覺的支援或與感覺相沖突,這個句子就是假的。當我們論述伊壁鸠魯的實體學時,我們就會了解真理和謬誤的這個标準的重要性。伊壁鸠魯實體學的基礎是原子論,而原子就其本性而言并不能由感覺直接檢驗。

伊壁鸠魯的自然學說隻是在複述德谟克利特的理論。德谟克利特的基本命題是“無物從無中生成,無物會變成無”。自然中真正的存在是原子。原子非常細微,難以用感覺認識,但有确定大小,不能進一步分割。原子也有确定的重量和形狀。這些就是原子所有的性質。原子之外是無限的虛空。德谟克利特證明,對空間的限制是不可想象的。他進而得出結論:原子數量無限,否則它們會分散消失在無限的虛空之中。各種各樣的原子隻在形狀、大小、重量上有差別。虛空的存在由運動所證明,此外,原子之間能互相分離也證明了虛空的存在。到此為止,伊壁鸠魯和德谟克利特的理論都相同。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靈魂的本性才是他更想處理的對象。靈魂,與其他事物類似,也由原子組成,但靈魂原子極其精細。靈魂類似于呼吸(氣),并且混合了熱,有時接近前者,有時接近後者。靈魂原子的結構非常精細,是以極其容易變化,靈魂容易受情感影響充滿激情就是明證。靈魂包含各類思想各種經驗,沒有它們,我們難以生存。此外,我們之是以具有感覺,靈魂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如果沒有身體各部分包圍着它給它支撐,靈魂本身就不會有任何感覺。事實上,身體各部分是靈魂具有感覺的主要原因,身體各部分知覺到的是所有從外部進入身體的東西,而不是靈魂本身所擁有的東西。靈魂的質料由身體各部分組成,與身體密切相關,當然也會随身體死亡而消亡,靈魂原子會消散,并形成新的身體。我們對死亡不會有任何認識不會有任何感覺,是以不用對死亡感到恐懼。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伊壁鸠魯在感覺發生的過程上與德谟克利特的想法相同,他認為,物體表面有能力發出極其精細的影像,這些影像由非常精細的原子構成。它們極其精細,能夠長時間保持它們的相對形狀和秩序,即便有時候會出現混亂。它們迅速飛越虛空,通過感覺之窗直達靈魂。靈魂本性上極其精細,類似于影像,是以能夠了解影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6">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h1>

羅馬詩人和哲學家盧克來修(Lucretius)是伊壁鸠魯的追随者和闡釋者,他的作品《物性論》是伊壁鸠魯學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罕見的以詩的形式表達哲學觀點的著作。他将寫作了獻給伊壁鸠魯的輝煌贊辭,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很少有學者能獲得這類殊榮。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

你第一個在這樣的黑暗中,

高高舉起如此明亮的火炬。

你最先照亮了生命的幸福目标,

你引導我,你是希臘人的榮光。

循着你留下的足迹,

我踏出堅定的步伐,

并非熱衷于和你争奪榮譽,

而是出于特别的敬愛,

渴望能夠學習你的榜樣,

因為燕子怎能與天鵝争強?

或者,在雙足柔軟的羊羔

和強壯有力的駿馬之間,

怎談得上比賽競跑?

你是我們的父親,你是真理的發現者,

你給了我們父親般的告誡。

從你的文字中,啊,賢名遠播的你,

正像蜂蜜吮吸繁花盛開的林地花朵,

我們也以你的言辭養育自己,

你的金玉良言配得上永恒不朽。

因為隻要你那出于神的智性推理,

開始它關于物性的響亮宣言,

我們心中的恐懼就飛散不見,

世界的牆壘也随之轟然倒塌。

我看見宇宙在整個虛空中運動,

神靈的莊嚴就在眼前浮現,

還有他們那永遠甯靜的駐地,

它們既不受風吹雨淋,

也不被寒冷的皚皚白雪損壞。

他們永遠受到無雲天空的庇護,

帶着遠遠散開的光輝在微笑。

自然給了他們所需的一切,

也沒有什麼能把他們精神的安甯蠱害。

但在我眼中的任何地方,

卻再也沒有亞基龍的地帶出現,

雖然大地再也不能阻止我觀看所有

在我們腳下虛空發生的事情。

在這種景象面前有着

新的神聖喜悅和顫栗的敬畏

流遍我全身;由于你的力量,

自然終于如此清楚而明顯地

在各方面都被展露在人的眼前!

伊壁鸠魯-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伊壁鸠魯簡介伊壁鸠魯的幸福觀:身體沒有痛苦,靈魂沒有攪擾。如何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什麼追求快樂、遠離痛苦就是趨善避惡?伊壁鸠魯的哲學觀盧克來修對伊壁鸠魯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