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伊壁鸠鲁简介</h1>

伊壁鸠鲁(英文 Epicurus,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无神论者,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伊壁鸠鲁,他认为人生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并享受快乐,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不过,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肉体的快感,而是指一种明智、清醒和道德的生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是“没有痛苦”和“感受到幸福”。

伊壁鸠鲁出生于公元前341年,这时柏拉图去世才刚刚过去6年。伊壁鸠鲁的父母都是雅典人,但是他自己并不出生在雅典,而是出生爱琴海西岸的萨摩斯岛(雅典在爱琴海的东岸)。历史上,萨摩斯岛还出过一位大学问家,就是毕达哥拉斯。伊壁鸠鲁18岁搬到了雅典居住,当时,色诺克拉底在学园授课,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教学,但伊壁鸠鲁没有去听他们的课程。伊壁鸠鲁在希腊游学期间接触到了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学说,受到了很深的影响。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上标注的希腊首都雅典

到公元前307年,也就是伊壁鸠鲁大概34岁的时候,他在雅典建立了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活动的地点就是伊壁鸠鲁的住房和庭院,那里与外界隔绝,被人称为哲学家花园。据说在庭院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这句话代表了伊壁鸠鲁学派的主张,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快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1">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h1>

在伊壁鸠鲁主义者看来,幸福很容易获得,幸福就在于我们感觉到的快乐,他们确实主张幸福就是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是感官的享乐,而是非常基本的需要,概括起来就是两点: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这两个说法一听,指的就是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不需要更多的感官刺激。正是因为他们主张的“快乐”如此基本,所以才会说人生的幸福其实非常容易获得,有三五好友,过着没有什么痛苦的人生,享受着淡然的快乐,就已经足够了。

伊壁鸠鲁把快乐分成两类。一种是动态的快乐,它会不断地变化。比如你品尝美味,你会很快乐,但这种快乐是暂时的。另一种则是静态的快乐,更加长久。比如你读到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能够带给你内心的安宁,会让你有持续安静平和的快乐。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伊壁鸠鲁认为,人本能地会把动态的、暂时的快感放在前面,但最终幸福需要靠拥有持久的快乐。也有人把动态的快乐理解成感官的快乐,静态的快乐理解成精神的快乐,这也是很有道理的。

和快乐相对的自然就是痛苦,在伊壁鸠鲁的年代,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病痛和死亡。伊壁鸠鲁讲,生活的目的就在于最大化快乐、最小化痛苦,或者说让快乐减去痛苦的相对值最大化。那么,要想远离疾病死亡,就要过一种健康的生活,减少精神的烦忧。

最小化痛苦,人就要尽量避免身体、或者心灵上的不必要的痛苦。在生活中胆大的同时也要小心谨慎、避免遭受意外伤害;要健康饮食、锻炼身体以避免身体疾病;要聪明豁达、心胸开阔,避免为小事烦忧;不要冒犯小人、引祸上身;积极进取、事业进步,而不用为未来担心和焦虑;

但进取的人生难免会遇上很多痛苦的事情,但伊壁鸠鲁认为,不幸很容易忍受。伊壁鸠鲁提出过一个很有趣的论证来说明这一点,他说人生中的痛苦要么是短暂的,要么是长期的;要么是温和的,要么是强烈的。如果是短暂而温和的,那根本不叫事儿;如果是长期而温和的,也很容易应付;如果是短暂而强烈的,我们只要咬咬牙就过去了,人的意志力完全能够对抗;而人生里极少有长期而剧烈的痛苦,即便有,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力,加上回忆以前的快乐,忍受这些痛苦。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据说伊壁鸠鲁本人就长期受到膀胱结石的折磨,但是即便经历巨大的肉体痛苦,他依然保持泰然自若,坚持和学生讨论哲学,用回忆过去的快乐,展望没有痛苦的死亡,以及朋友在身边带来的安慰,对抗这些持续的痛苦。

伊壁鸠鲁声称,心灵快乐最强烈,心灵快乐通过预见未来和回忆过去,会加剧现时的感觉。因此,贤哲即便身处磨难,也可能感到快乐。事实上,不幸却智慧要比幸运却愚蠢更好。

伊壁鸠鲁临终前以这样的语气写信给他的朋友:“今天是我生命最后的日子,我感到非常幸福和安宁,我今天给你写下这些话。尿结石和胃病折磨着我,让我感到极度痛苦,但只要回忆起和你进行思想讨论时感到的心灵快乐,我就能抵抗所有痛苦。”淡化痛苦对人的影响,也是最小化痛苦的一方面。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今天有些人一想到快乐,就会想到狂热无节制的生活,然后冠之以伊壁鸠鲁派的名义,这是对伊壁鸠鲁思想的曲解,可以说是与他的主张背道而驰。伊壁鸠鲁坚持认为,人只有过一种理性、清醒和道德的生活,才能远离痛苦,获得幸福。

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愉悦的生活不能通过一连串的喝彩和狂欢来而取得,也不可能通过男女之欢、或者鲜美的鱼和其他昂贵食物来获得,而是需要通过清醒的思维来获得。”

因此,最大化快乐、最小化痛苦的具体办法就是,在你做一件事之前,不要只想着能得到的快感,还要理性地想一想是否会招来痛苦、会招来多少痛苦。

伊壁鸠鲁会讲这样一些例子:你吃一块奶酪或者喝一杯酒,会感觉愉悦;但如果暴饮暴食,伤害身体以至于上吐下泻,就会带来痛苦了。人享受男女之欢,会有愉悦,但是如果违背了道德和忠贞的要求,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得到的快乐远不如痛苦来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快乐减去痛苦是个负数,也就不能带来幸福。

我们要注意,虽然伊壁鸠鲁认为心灵快乐很重要,但这里的心灵快乐并不是某种为思想而思想的快乐。心灵快乐本质上与身体体验相联系,既是对过去身体快乐的回忆,也是对未来身体快乐的预期。我们需要记住,伊壁鸠鲁所说的思想只是感觉的变形,感觉又是身体作用的结果。因此,心灵的任何快乐都与在此之前的身体经验有关。正如伊壁鸠鲁的学生梅特洛多罗斯(Metrodorus)所言:“人只有在身体健康时才会感到快乐,倘若永远健康,他便会感到充满希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粗略概括伊壁鸠鲁的学说——所有快乐最终归是身体快乐。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3">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h1>

理解了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的真正含义,理解了快乐和善的关系,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们又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呢?伊壁鸠鲁有两个建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参考。

首先,降低对物质欲望的追求。

伊壁鸠鲁讲,人的生活,获得充足的生存必需品就足够了,这包括简单的食物、居所和其他基本生活保障;不要把心思花在追求奢侈上。今天很多追求奢侈生活的人说他们是“伊壁鸠鲁主义者”,其实那恰恰背离了伊壁鸠鲁的主张。

伊壁鸠鲁追求的是“快乐”本身,而不是“达到快乐的手段”。在他看来,肉欲的快感、物质带来的快感,其实都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而且这些快感往往带来副作用,伊壁鸠鲁强调,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要考虑一个行动可能的副作用,才算是理性、清醒。

真正属于我们的、我们自己可以支配的快乐,是内心和精神的快乐。这些快乐从哪里来呢?交一个好的朋友,欣赏艺术品,保持宁静的心境等等,这些事情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内心的快乐。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第二个建议,伊壁鸠鲁讲,不要担心和惧怕死亡。

伊壁鸠鲁主义者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让人们无法获得灵魂安宁和幸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想到死亡的来临,人们就不寒而栗;人做的很多事情也都是为死亡做准备的,帝王修建华丽的陵寝,平民百姓攒钱置办后事,还有人对死后的名声孜孜以求。但是伊壁鸠鲁主义者认为,这些都非常愚蠢,因为所谓的死亡,不过是原子之间原本的结合分离了而已,是再自然不过的过程。而对死亡的恐惧所带来的痛苦,比死亡本身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更大。

当然,光说死亡是一个正常的自然过程,还不足以说服人们消除恐惧,因为人们都知道自己终有一死,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依然对死亡充满恐惧。因此,伊壁鸠鲁进一步作了论证。

论证之一叫“对称性论证”。说的是,我们肯定不会担心或者害怕自己出生之前的状态;死后的状态和出生之前的状态是完全对称的,都是我们不存在而已。因此,我们对死亡的态度就应该和我们对没有出生的态度一样,完全不用担心害怕。

论证之二说的是“死亡不能伤害我们”,因此我们不需要害怕死亡。伊壁鸠鲁主义者认为,一切伤害肯定都是能感觉到的,否则就谈不上伤害了。当我还活着的时候,死亡还没有到来,它显然不能伤害我;而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感觉不到任何东西了,所以死亡同样也不可能伤害到已经死去的我。既然死亡不能给活着或者死去的我,造成任何伤害,我为什么要害怕死亡呢?

今天很多心理治疗师依然用这两个论证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其实只是对死亡本身的无知。伊壁鸠鲁讲过这样一句话:“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传说伊壁鸠鲁的墓志铭(拉丁文版本是Non Fui, Fui, Non Sum, Non Curo)翻译成英语就是:I was not; I was; I am not; I do not care。意思是:我曾经不存在;后来我存在;现在我已死;而我不在乎。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4">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h1>

进一步地,在哲学和道德层面,伊壁鸠鲁把快乐看成是善,把痛苦看成是恶,人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

比如生意人挣钱,挣到了钱,这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如果是通过坑蒙拐骗挣钱,自己良心不安,甚至招致仇恨、还会受到社会和法律的制裁,即使可以逃得过今天,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报复和法律的惩治就会来临,这就导致了静态的、长期的痛苦。只要理解了这一点,人在追求真正的幸福时,自然就会趋善避恶。

有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还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伊壁鸠鲁说:“没有理智、高尚和公正,就不可能过上快乐的生活。”不诚实或不公正的行为,终将让人产生负罪感,又或者会因为担心被别人发现而惶惶不安。伊壁鸠鲁讲,一个善良且对他人友善的人,将不会感到恐惧。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5">伊壁鸠鲁的哲学观</h1>

伊壁鸠鲁将哲学定义为通过思想和推理实现幸福的过程。他谴责科学和艺术没有这类实践目的。从卢克莱修的赞辞来看,物理学的唯一目的是使灵魂从不能预知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因此,哲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实践哲学即伦理学,自然学说是次要的和否定性的,附属于伊壁鸠鲁称之为标准论(Canonics)的学说,标准论指检验真理标准的逻辑学。

伊壁鸠鲁哲学的起点是标准论,从人类的知识来看,标准论在时间次序上属于哲学的第一部分。伊壁鸠鲁认为,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它是我们接触到的直接而真实的知觉。即便身处疯狂和梦境,人们的感官就其本身而言也是真实的,由某种或直接或间接的自然原因引发。错误源于人们对这些感觉的理解或想象。

感觉在记忆中留下痕迹,感觉之间的相似在心灵中发展出普遍概念,例如“人”、“房子”等概念,它们也是真实的,因为它们是感觉的产物。当某种感觉产生,它就会在心中相应产生这类概念。感觉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它决定了句子内容的真假。如果句子内容得到感觉的支持或至少不与感觉相矛盾,这个句子就可能是真的;如果句子内容得不到感觉的支持或与感觉相矛盾,这个句子就是假的。当我们论述伊壁鸠鲁的物理学时,我们就会理解真理和谬误的这个标准的重要性。伊壁鸠鲁物理学的基础是原子论,而原子就其本性而言并不能由感觉直接检验。

伊壁鸠鲁的自然学说只是在复述德谟克利特的理论。德谟克利特的基本命题是“无物从无中生成,无物会变成无”。自然中真正的存在是原子。原子非常细微,难以用感觉认识,但有确定大小,不能进一步分割。原子也有确定的重量和形状。这些就是原子所有的性质。原子之外是无限的虚空。德谟克利特证明,对空间的限制是不可想象的。他进而得出结论:原子数量无限,否则它们会分散消失在无限的虚空之中。各种各样的原子只在形状、大小、重量上有区别。虚空的存在由运动所证明,此外,原子之间能相互分离也证明了虚空的存在。到此为止,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的理论都相同。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灵魂的本性才是他更想处理的对象。灵魂,与其他事物类似,也由原子组成,但灵魂原子极其精细。灵魂类似于呼吸(气),并且混合了热,有时接近前者,有时接近后者。灵魂原子的结构非常精细,因此极其容易变化,灵魂容易受情感影响充满激情就是明证。灵魂包含各类思想各种经验,没有它们,我们难以生存。此外,我们之所以具有感觉,灵魂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如果没有身体各部分包围着它给它支撑,灵魂本身就不会有任何感觉。事实上,身体各部分是灵魂具有感觉的主要原因,身体各部分知觉到的是所有从外部进入身体的东西,而不是灵魂本身所拥有的东西。灵魂的质料由身体各部分组成,与身体密切相关,当然也会随身体死亡而消亡,灵魂原子会消散,并形成新的身体。我们对死亡不会有任何认识不会有任何感知,因此不用对死亡感到恐惧。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伊壁鸠鲁在感觉发生的过程上与德谟克利特的想法相同,他认为,物体表面有能力发出极其精细的影像,这些影像由非常精细的原子构成。它们极其精细,能够长时间保持它们的相对形状和秩序,即便有时候会出现混乱。它们迅速飞越虚空,通过感觉之窗直达灵魂。灵魂本性上极其精细,类似于影像,因此能够理解影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6">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h1>

罗马诗人和哲学家卢克来修(Lucretius)是伊壁鸠鲁的追随者和阐释者,他的作品《物性论》是伊壁鸠鲁学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罕见的以诗的形式表达哲学观点的著作。他将写作了献给伊壁鸠鲁的辉煌赞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很少有学者能获得这类殊荣。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

你第一个在这样的黑暗中,

高高举起如此明亮的火炬。

你最先照亮了生命的幸福目标,

你引导我,你是希腊人的荣光。

循着你留下的足迹,

我踏出坚定的步伐,

并非热衷于和你争夺荣誉,

而是出于特别的敬爱,

渴望能够学习你的榜样,

因为燕子怎能与天鹅争强?

或者,在双足柔软的羊羔

和强壮有力的骏马之间,

怎谈得上比赛竞跑?

你是我们的父亲,你是真理的发现者,

你给了我们父亲般的告诫。

从你的文字中,啊,贤名远播的你,

正像蜂蜜吮吸繁花盛开的林地花朵,

我们也以你的言辞养育自己,

你的金玉良言配得上永恒不朽。

因为只要你那出于神的智性推理,

开始它关于物性的响亮宣言,

我们心中的恐惧就飞散不见,

世界的墙垒也随之轰然倒塌。

我看见宇宙在整个虚空中运动,

神灵的庄严就在眼前浮现,

还有他们那永远宁静的驻地,

它们既不受风吹雨淋,

也不被寒冷的皑皑白雪损坏。

他们永远受到无云天空的庇护,

带着远远散开的光辉在微笑。

自然给了他们所需的一切,

也没有什么能把他们精神的安宁蛊害。

但在我眼中的任何地方,

却再也没有亚基龙的地带出现,

虽然大地再也不能阻止我观看所有

在我们脚下虚空发生的事情。

在这种景象面前有着

新的神圣喜悦和颤栗的敬畏

流遍我全身;由于你的力量,

自然终于如此清楚而明显地

在各方面都被展露在人的眼前!

伊壁鸠鲁-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伊壁鸠鲁简介伊壁鸠鲁的幸福观:身体没有痛苦,灵魂没有搅扰。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就是趋善避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卢克来修对伊壁鸠鲁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