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作者:書法密碼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書于戊子(1528)正月十六日,時王寵35歲。作品寬25.3厘米,長310厘米,為朵雲軒藏品。内容為李白五古四首,詩境曠遠高邁,意接鬼神,極盡造景抒情之能事。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王寵 《李白古風詩卷》 ¥40 購買

王寵的書法,跨過宋元取法晉人,在《李白古風詩卷》中表現得十分明顯。這件草書得晉人主韻,與他身邊的書家風格拉開了距離。如果和王羲之的草書相比,它的氣息比較清雅柔和,不似王羲之筆下爽快練達。

如果和文征明相比,文征明是露巧于外,王寵則寓拙于巧,使巧帶有一種比較婉轉豐潤的情調。在寓拙于巧中,王寵把許多棱角泯去了,筋骨不外露尖峭而裹上一層圓轉的潤澤墨趣,看似柔弱無骨,實則筋骨在内,拙中見秀。

王寵的具體用筆是這樣的,均勻、内含,以實為主,輕重不見懸殊,每一筆厚度相近,字與字之間素繞很少,卻在單字裡轉換很快,每一字似乎都在一刹那便完成了。筆勢帶來了連貫的流暢,細細審察,是王寵取了斜勢,便于筆畫的穿插。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往往是右肩擡起,左低右高,形成坡度,線條落下則有種俯沖感。有一些長落而下的線條是很精彩的,如“帶”字之最後一豎,把一個字都捆紮好了,一豎遙遙垂落,空間刹那變得開闊疏朗了,章法得以活躍。可以說,取斜勢是為了用筆的淩厲和氣度,但《李白古風詩卷》整卷而言并不求氣勢勝,它顯得溫和、溫順,緣由也在于用墨的功夫,末了用筆總是收束得不露鋒芒,禿的、斂的,以含而不發為主,是以既婉麗,又達到遒逸效果。從王寵的年齡來看,是很容易在書寫中出現兩個弊病的是幼稚;二是張揚之氣。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因為這個年齡正是青年時期,修煉未成熟,正是生澀時,這兩個缺陷是自然而然的。但在王寵的用筆上,讓人驚詫他的老練,情酣意足而毫無張狂,已是超過了這個年齡的作為。《李白古風詩卷》 的溫和氣息充滿了全篇。篇中也有不少縱拔的線條,隻是漾起全篇的活躍感,而非狂浪擊石以示豪縱。年輕的王寵已知溫和的魅力,使溫和成為主導。《書史會要續編》談到:“初寤寐大令,後脫去弩張之勢,漸入圓融,”按正常,圓融是晚年追求之道,而王寵已能脫弩張之勢漸人圓融,這是何等穎慧和具有審美眼光。溫和是審美趣味中的低調,古人就倡:“平和為體”,認為不失正宗,這是因為“和”能納更多的味道,而書法引人入勝,是要有味道的。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宋人張戒就說到:“大抵句中若無意味,譬之山無煙雲,春無草樹,豈複可觀?” 《李白古風詩卷》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味道,漸漸沁出,為觀者吸收,何止橄榄回味,久方覺永。王寵在此篇的用筆也是值得關注的。用筆平和中見自然。這個年齡的書家,總是用筆雄放開合時夾帶着火氣,使用筆直露,尖刻而過分地表現欲充斥紙面。王寵似不用勁,自然而然,簡潔的線條就出現了。尤其用筆中還有些許章草的遺韻,自然中又添古雅。用筆的自然在心境,也在于動作。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心境寬松,動作簡便,不故作險奇之筆,亦不使線條駁雜。《李白古風詩卷》是用極為簡潔的線條組成的,似乎無法再減省,這種減省筆畫自然寫出,通篇靈動、疏朗。《李白古風詩卷》 全篇自如通暢,顯示了一位年輕書家的持恒能力,是以一種平常心來完成的,明人李贽認為:“矯強乃失之,故以自然之為美耳,又非于情性之外複有所謂自然而然也。以此來衡王寵的創作,是一種情性之需要,而非寫給别人欣賞有意為之。溫和的氣息,溫和的墨氣,連左顧右盼的筆畫律動都是溫和的。王寵不做飛瀑般傾瀉的一筆書也不做數字相連的字組。那麼,這件作品讓人感到興酣意足、情分綿密,又是從何形成的呢?那就是呼應法。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以筆斷意不斷來處理,在每個字末了,停止行進,利用一個小動作,或一個小鈎,或一個回轉,對下一字進行聯系。呼應有直接、間接兩種:直接者即以明線相連,觀者可見;間接的呼應則是一種暗示,暗示把鋒芒藏起,讓伸者不伸,連者不連,含住、控住,伏采潛發,秘響旁通,寓意深隐。《漫齋語錄》稱:“雄深雅健,此便是含蓄不露也。”《木天禁語》也認為:“辭簡意味長,言語不可明白說盡,含糊則有餘味。”王寵深得含蓄之功,以斷為連,以藏為露,效果反而出奇地好。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部分單字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李白古風詩卷》整卷欣賞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王寵草書《李白詩卷》寓拙于巧,拙中見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