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偶讀李宗吾《厚黑學》,談秦末、漢末、元末群雄

作者:曆史亮亮點

民國人李宗吾作了《厚黑學》一書,通過對劉邦、項羽、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等人的分析,闡述厚薄與黑白對成敗的影響。

比如劉邦,他就是一個臉皮夠厚、心腸夠黑的人。臉皮厚,他參加呂公的宴會時,可以喊出"賀錢萬",引起呂公的注意,宴會上面對衆人的嘲笑,他可以置若罔聞,甚至反過來戲侮衆人。呂公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将呂雉許配給他。心腸黑,他可以在逃亡路上将兒女踹下馬車;在項羽說要烹殺其父時,對項羽說請分他一杯羹。這樣一個厚黑集大成者,難怪項羽會輸給他。

反觀項羽,敢做出坑殺二十萬秦兵的事,敢弑殺義帝,心倒是黑,無奈臉皮不夠厚。怎麼說?兵敗被追烏江亭畔,不肯過烏江是也。杜牧有詩評論說: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無奈,項羽以為無顔見江東父老,自刎了事,将江山送給了劉邦。

到了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最後剩得魏蜀吳三家,而終統一于晉。為什麼呢?書中分析說,曹操心黑而臉皮不厚,劉備臉皮厚而心不黑,孫權則兼具厚黑而不徹底,最後出了一個司馬懿,集厚黑之大成,又兼高壽,在曹操、劉備、孫權一一退出曆史舞台後,他所代表的晉就逐漸做大并最終奄有四海。

按着李宗吾的這一邏輯,推導元末的幾股勢力,似乎難以說通。元末有三股勢力,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可以說,這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厚黑學功底。

朱元璋自不用說,早年當過和尚、要過飯,臉皮必厚,弑殺小明王,其心也黑。

陳友諒,殺主徐壽輝而自立,殺恩人倪文俊翻臉無情,心也夠黑,而他本人出身漁民,在底層摸爬滾打,臉皮也需厚些。

張士誠作為一代鹽枭,魚肉鄉裡,貪占錢财,其心也黑,其人初為無賴,臉皮也自厚。

此三人都具厚黑學,但最後是朱元璋取得了天下,似乎厚黑一說不能影響成敗。其實不然,三人都有厚黑學,但其程度不同,也決定了其成敗。陳友諒之心太黑,在于冒殺主公、恩将仇報,為人全無信義,而一味自恃武力,一旦兵敗便衆叛親離。張士誠之心黑,則在欺壓盤剝百姓,失了民心,兵敗隻在早晚。陳、張二人不如朱元璋火候,故由朱元璋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