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宇文化及一直被視為殺死楊廣,篡位奪權的罪魁禍首,人們将他稱為隋末的枭雄。其實,宇文化及壓根不是枭雄,殺死楊廣這事他也隻是明面上的主謀,幕後黑手是他的弟弟宇文智及。
宇文化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這大概與宇文家的家風不正有關系。宇文化及的父親宇文述為隋朝的大将軍,位高權重,在這顆大樹下,宇文家的人一個比一個嚣張跋扈。

隋朝建立不久,當初的勳貴和功臣根深蒂固,上層階級的貴族子弟整日裡沉醉于聲色犬馬的生活,宇文化及便是其中的一員。父親的寵溺讓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兩兄弟養成了貪婪驕橫的性格,他們為非作歹,無視法度,在天子腳下都敢欺壓百姓。
就是這樣一位纨绔的公子哥,卻成為了太子楊廣的宮廷護衛官。東宮裡的護衛官負責太子的安全,宇文化及與楊廣走得很近,外人眼裡俨然是一位太子黨。攀上太子這顆參天大樹,宇文化及在朝中的地位水漲船高,無數人給他送禮。
宇文化及沒少因為收受賄賂被罷官免職,但由于楊廣的寵信,宇文化及往往很快又能官複原職。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楊廣此人做事情确實太感情化,喪失原則性,他對于宇文化及的縱容,其實正是整個烏煙瘴氣的朝廷的寫照。
不久以後,宇文化及的弟弟又娶了南陽公主,與皇帝的關系更進一步。有了這一層關系,宇文化及愈發驕橫,哪怕是百官公卿他也經常做事無禮的事情,口出狂言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隋炀帝即位以後,宇文化及升為太仆少卿,憑借着與皇帝的身份,宇文化及更加肆意妄為,以至于他竟敢公然違背诏令,與弟弟宇文智及一起同突厥人做買賣。突厥人是隋朝時期北方的勁敵,對隋朝威脅一直很大,隋文帝和隋炀帝三令五申不準與突厥人交易,防止軍馬、鐵器等流入北方。宇文化及這一次是捅了馬蜂窩,不懲罰他,楊廣這個皇帝是沒法做了。
楊廣将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下獄,準備處死他們,以儆效尤。可是最後關頭楊廣又犯了老毛病,南陽公主一來求情,楊廣便心軟了,隻是責令宇文述将宇文化及軟禁,嚴加管教。宇文述臨死前向皇帝求情,楊廣不僅下令饒恕了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還讓宇文化及做了官。這個時候的楊廣怎麼也不會想到,将來自己會死在宇文家手中。
楊廣确實想不到,因為宇文化及的确是一個廢物,一個十足的纨绔子弟,對于宇文化及來說,弑君謀反的膽量是沒有的,他充其量隻是借着皇帝的寵信在朝中嚣張跋扈,做做欺男霸女的惡事。
真正殺死楊廣的,是楊廣的骁果軍和宇文智及。楊廣将自己的親兵衛隊名為骁果,這支衛隊的統領是司馬德戡。大業末年,天下已經大亂,起義的烽火在北方燃起,楊廣卻仿佛自暴自棄一般,帶着骁果軍跑到南方享受去了。
楊廣一副打算放棄北方的架勢讓骁果軍士們無法接受,他們絕大多數都來自于關隴地區,妻兒老小家族宗親都在那裡,讓他們放棄這些陪着楊廣待在南方,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骁果軍作為楊廣的衛隊,對楊廣的忠誠度還是有的,普通兵士也不會有弑君的膽量,他們隻是想趕快回去。骁果統領司馬德戡卻不一樣,這個楊廣十分信任的人看到軍心不穩以後,心中便有了造反的心思。
不過,最狠的還要屬宇文智及,這個纨绔子弟相比于哥哥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有更大的野心。宇文智及聽說司馬德戡打算叛亂以後,找到司馬德戡,勸說他直接殺了楊廣,謀取天下。宇文智及和司馬德戡一拍即合,不過這麼大的事情,必須要有一個領頭的。
宇文智及把這個“重任”交到了哥哥身上,然而當宇文化及是一個沒有什麼膽魄的人,他一聽說自己要當叛軍首領,頓時吓得魂飛魄散,冷汗直流。
《随書》載:“化及性本驽怯,初聞大懼,色動流汗,久之乃定。”
宇文智及在旁邊安慰了半天,給宇文化及畫謀反成功的大餅以後,宇文化及這才稍稍穩住了心神,答應作叛軍首領,
盡管下令殺死楊廣的是宇文化及,但真正發動兵變搜捕楊廣以及動手的都不是他,真正的幕後黑手是他的弟弟宇文智及。
“其江都殺逆之事,智及之謀也。”(《隋書》)
其實,哪怕是殺了楊廣以後,宇文化及仍舊沒有身為造反首領該有的覺悟。造反成功,宇文化及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享受,他把楊廣的後宮佳麗全部收下,自己聲色犬馬去了,其餘的事情則全部交給了宇文智及等人。為了裝美女和财寶,宇文化及搶掠了數千頭牛,并讓兵士們背着铠甲和武器。
宇文化及一系列操作惹得天怒人怨,百姓對他怨聲載道,士兵們則義憤填膺,覺得碰上這樣一個首領真是倒了八輩子黴。
其實,宇文化及的舉動也可以了解,這個腦子裡隻有享樂的纨绔子弟壓根就沒有造反的能力,沒有宇文智及,再借給他一個膽子他也不敢殺了楊廣。
是以,當敗給李密的瓦崗軍以後,宇文化及一直埋怨宇文智及,認為自己就不該殺了楊廣。臨死前,宇文化及說了一句“人生故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然後他就殺了傀儡皇帝,自己稱帝享受去了。不久以後,宇文化及為窦建德所擒,他和他的弟弟宇文智及一起被砍了腦袋。
參考資料:
《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