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思:我靠才華吃飯

在一個看臉的時代長得非常醜,怎麼辦?

拼才華!

現在不是有一個特别流行的說法“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我們稍微改動一下: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才的靈魂與衆不同”!

今天我們介紹一個靠才華“逆襲”的“醜男”——西晉文學家左思。

左思:我靠才華吃飯

【容貌特征】

個頭矮小,相貌醜陋,說話結巴

【妹妹:左棻】

左思有一個相貌普通卻同樣才華橫溢的妹妹——左棻(fen),被晉武帝換進後宮做了貴嫔。晉武帝後宮佳麗無數,但每次舉行重要的宮廷活動,左棻都要被請出來作詩作賦,是以在後宮很站得住腳,這也惠及家人,左思一家也能夠在洛陽紮根。

不得不說,在那個看重外貌的時代,左思和左棻卻靠才華“逆襲”成功。

【洛陽紙貴】

西晉太康年間的文學家左思寫了一部描寫三國時期魏都、蜀都、吳都的《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即著名的“洛陽紙貴”。

左思:我靠才華吃飯

來自百度圖檔 侵删

左思的《三都賦》在當時為何如此出名?

我們都知道魏晉時期多出美男子,比如潘嶽,比如衛階。可是,偏偏才華橫溢的左思是個“身材矮小,相貌醜陋,說話結巴”的“醜男子”,直到左思成年了,左思的爸爸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呢。”這刺激了左思的自尊心,就開始發奮讀書,才成就了後來相貌醜陋卻才華橫溢的左思。

左思發現東漢時期的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兩京賦》,對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進行了華麗的描寫,但缺乏事實和根據。左思贊歎二人的才華之餘,決心依據事實和曆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三都賦》耗時10年,左思專門拜訪專家,又到蜀都、吳都、魏都實地調查,才把三國鼎立的那一段寫出來。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無論古今都是适用的。

左思的《三都賦》在寫完之後,并沒有立馬引起人們的肯定。左思找到了當時著名文學家張華,張華又将其推薦給著名學者皇甫谧,皇甫谧不僅肯定了這部作品,而且為文章作序,更甚者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以至于有了“洛陽紙貴”的現象。

小插曲:陸機剛到到了洛陽,想寫三都賦,聽說左思也在寫三都賦,就拍着手直笑,在給弟弟陸雲的信中說:“這裡有一個粗鄙之人,想寫《三都賦》,等他寫成之後,我将用它來封蓋酒甕呢。”等待左思的賦寫出,陸機從心底歎服,認為自己無法超過左思,就擱筆不寫了。

【代表作品】

此賦的寫作手法及風格雖與班固的《兩都賦》及張衡的《二京賦》相似,但它的思想主題則不是傳統的“勸百諷一”。是以《三都賦》在後期大賦中具有重要地位。

《詠史八首》第2首:“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揭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現象。左思所創造的“澗底松”這一藝術形象也被南朝範雲、初唐王勃借用來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詠史八首》第7首:“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對扼殺人才的黑暗現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南北朝時期評論家鐘嵘在《詩品》中說左思“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緻”。形容陶淵明有“左思風力”,也說明了左思詩歌的風骨剛健,有建安遺風。

《招隐》“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文筆流利。

《嬌女詩》語言樸素,感情真摯,對小女兒的疼愛之情躍然紙上。陶淵明的《責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隐《驕兒詩》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