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左思:我靠才华吃饭

在一个看脸的时代长得非常丑,怎么办?

拼才华!

现在不是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说法“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稍微改动一下: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才的灵魂与众不同”!

今天我们介绍一个靠才华“逆袭”的“丑男”——西晋文学家左思。

左思:我靠才华吃饭

【容貌特征】

个头矮小,相貌丑陋,说话结巴

【妹妹:左棻】

左思有一个相貌普通却同样才华横溢的妹妹——左棻(fen),被晋武帝换进后宫做了贵嫔。晋武帝后宫佳丽无数,但每次举行重要的宫廷活动,左棻都要被请出来作诗作赋,所以在后宫很站得住脚,这也惠及家人,左思一家也能够在洛阳扎根。

不得不说,在那个看重外貌的时代,左思和左棻却靠才华“逆袭”成功。

【洛阳纸贵】

西晋太康年间的文学家左思写了一部描写三国时期魏都、蜀都、吴都的《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即著名的“洛阳纸贵”。

左思:我靠才华吃饭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左思的《三都赋》在当时为何如此出名?

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多出美男子,比如潘岳,比如卫阶。可是,偏偏才华横溢的左思是个“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说话结巴”的“丑男子”,直到左思成年了,左思的爸爸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这刺激了左思的自尊心,就开始发奋读书,才成就了后来相貌丑陋却才华横溢的左思。

左思发现东汉时期的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对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进行了华丽的描写,但缺乏事实和根据。左思赞叹二人的才华之余,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三都赋》耗时10年,左思专门拜访专家,又到蜀都、吴都、魏都实地调查,才把三国鼎立的那一段写出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无论古今都是适用的。

左思的《三都赋》在写完之后,并没有立马引起人们的肯定。左思找到了当时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又将其推荐给著名学者皇甫谧,皇甫谧不仅肯定了这部作品,而且为文章作序,更甚者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以至于有了“洛阳纸贵”的现象。

小插曲:陆机刚到到了洛阳,想写三都赋,听说左思也在写三都赋,就拍着手直笑,在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这里有一个粗鄙之人,想写《三都赋》,等他写成之后,我将用它来封盖酒瓮呢。”等待左思的赋写出,陆机从心底叹服,认为自己无法超过左思,就搁笔不写了。

【代表作品】

此赋的写作手法及风格虽与班固的《两都赋》及张衡的《二京赋》相似,但它的思想主题则不是传统的“劝百讽一”。因此《三都赋》在后期大赋中具有重要地位。

《咏史八首》第2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揭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也被南朝范云、初唐王勃借用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咏史八首》第7首:“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对扼杀人才的黑暗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南北朝时期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说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形容陶渊明有“左思风力”,也说明了左思诗歌的风骨刚健,有建安遗风。

《招隐》“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文笔流利。

《娇女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跃然纸上。陶渊明的《责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隐《骄儿诗》等,都受到它的一定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