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出身寒门,貌寝口讷三都赋成,洛阳纸贵左思的文学世界结语

作者:睡考拉随笔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和悲惨的时期,连年割据混战,生民百不遗一。剧烈的社会动荡与思想禁锢的解除使得这一时期的文人创作空前活跃,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

人们提到魏晋文学,或感慨三曹诗歌的慨当以慷、情兼雅苑,或赞美阮籍的高山仰止,或倾羡陶潜的田园风情,或惊叹谢灵运的惊世才情,却很少有人提到左思。

左思在魏晋文学史上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他因为出身寒门,相貌平庸而为世人所不待见,又因攀附外戚权臣贾谧而为后世文人所不齿。但倘若抛开这些时代的意见,左思的文学成就是不容忽视的,他开创了魏晋咏史诗的变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瑰宝与典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出身寒门,貌寝口讷</h1>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在晋武帝的时候,左思的同胞妹妹左棻因为文章写的好,被晋武帝纳为妃嫔,左思也因此成了皇亲国戚,举家搬迁到洛阳居住。虽然左思顶着皇亲国戚的光环,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获得政治上的优待。

晋朝是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左思作为寒门子弟出身,政治活动与资源受到的诸多限制,也为同侪所排挤。除了外界因素,左思自身的形貌体征也给他的仕途平添了许多不利的因素。

《晋书·左思传》对左思的描述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左思其貌不扬,说话也不利索,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不太爱和人交往,是一个看起来普通,性格又很内向的人。左思的特长是辞藻壮丽,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气势。

但在魏晋时期,当时的人们不仅品评名士的口才,对于颜值也是非常看重的,普遍追求风姿之美,谈吐之美。在魏晋时期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中,就专门设置了《容止》和《言语》两个类目,用以描写记录当时文人的风姿卓著,清谈玄丽。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左思的名字也曾经出现在《世说新语》当中,不过是作为反例出现的,甚至于被后人戏称为男版的东施效颦。

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出身寒门,貌寝口讷三都赋成,洛阳纸贵左思的文学世界结语

《世说新语·容止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潘岳便是潘安,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少年潘岳风姿潇洒,他走在京都洛阳城的大街上,就如同明星一般,引起路人的一阵骚动。妇女们看到他为之疯狂,他们手拉着手把他围起来,希望能多留他一会。左思自恃文采,希望得到潘岳一样的追捧,于是效仿潘岳,在洛阳城的大道上走了一圈,却遭到时人的唾骂。

寒门的背景与貌寝口讷使左思的仕途步履维艰,所以尽管他一生积极奔走,最终也没有做成什么显赫的大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2">三都赋成,洛阳纸贵</h1>

左思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便是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写出了《三都赋》,因而轰动洛阳。《晋书 左思传》记载了这段过程:“左思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逊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根据史书的记载,《三都赋》是左思呕心沥血,精心构思之作。他的家中遍地都是纸笔,一旦有了词句就赶紧记录下来,如此构思创作了十年,才最终写成。而写成之初,人们并没有引起重视。左思自认为自己的文章精妙,不希望因为自己卑微的身份而使他淹没。晋朝延续了汉末魏初的品评风气,名人名士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左思请来了找当时文坛最有名气的皇甫谧、张华两人为自己的作品作序。从这以后,《三都赋》轰动了当时的文坛,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出身寒门,貌寝口讷三都赋成,洛阳纸贵左思的文学世界结语

可以说,三都赋的成名,经过了创作——炒作——传播的阶段,都是左思苦心经营的结果。由此可见,左思虽然内向但是精明,功名心重,而且心思机巧城府颇深,是一个深谙社会潜规则懂得如何为自己借势包装渲扬自己的人。

然后强烈的功名心,一心想要爬到显赫位置的左思却出身寒门,常常受到排挤和压迫,这种矛盾带来的痛苦使得左思极端地寻求攀登的捷径。于是,他攀附上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外戚贾谧。成为其二十四友之一。贾谧是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左思也因此被后世文人视为身上的污点,即便是文章写得再好,也始终无法跻身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3">左思的文学世界</h1>

左思虽然致力于写赋,并凭借《三都赋》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但若论对文学史的贡献,却绕不开他的咏史诗词。

左思存世的诗歌仅有十四首,其中咏史八首最为著名,这八首诗分别创作于他人生的不同时期,是左思借历史人物、史事抒怀,以反映人生不同阶段的际遇和精神态度。

人生早期诗作——《咏史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左思在这首歌中,揉入了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贾谊、司马相如和田穰苴。

贾谊是西汉政论家,年少才高,他的政论《过秦论》全面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文笔纵横,气魄恢弘。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最著名的辞赋家,最风流倜傥的文人,他的代表作《子虚》、《山林》赋,描写皇家园林辞藻华美,文笔凌厉。

田穰苴是春秋时期的军事谋略家,是穰苴兵法的创始人。

《咏史其一》作为左思人生早期的创作,正如大多数文人年少时的创作一般,左思写作这首诗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我标榜,自我夸赞,表达其宏伟旷达的人生理想。

左思以诗言志,自曝弱冠之年就已经博览群书,论政治自比贾谊,论文学则堪比司马相如,论军事不若田穰苴。

此诗并非写实,而是左思描写理想中的自己,诗中这位兼具文采武略救国于危难之际,不慕名利的少年是左思为自己描绘的理想人生。

人生中期诗作——《咏史其五》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诗中引用的是许由与尧帝的典故。相传许由是中国古代的高士,尧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想把天下都禅让给他。许由听说之后就躲起来了,后来尧又找他出来做官,许由听到之后认为玷污了自己的耳朵,于是跑到河边去洗耳朵。

渔隐是中国古代普遍的文学意象,是古代文人士族与封建统治阶级用人取士之间长期博弈的必然产物。汉代严子陵三拒光武帝刘秀而隐其名;三国诸葛亮躬耕南阳,隐而名显,拜为布衣卿相。魏朝阮籍因司马氏当权而无心政治,写下“渔父知世患,乘流泛清舟。”这是文人一种宣泄愤怒,表达对统治阶级不满的的方式。

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出身寒门,貌寝口讷三都赋成,洛阳纸贵左思的文学世界结语

满怀理想的左思来到洛阳后,受到同侪的排挤和压迫,仕途不顺让左思不禁内心郁结。没有显赫的出身,左思在官场中步履维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他满心愤懑,愤怒地喊出“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正如屈原所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人生后期诗作——《咏史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是左思人生后期最为有名的诗歌。诗中列举了“金张“(金日磾、张安世)来代指汉代的高门大族,他们生来便注定了身居高位,世代门庭显赫;另一边则是列举了冯唐代指寒门庶族,他们虽然有能力有才华,却是一辈子沉沦下寮。王勃《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正是典出于此,表达了同样的的批判思想。

左思认为这是门阀制度造成的,自古如此,早已成为历史定局。他将寒士才子喻为山涧的青松,生而挺拔;将门阀子弟喻为山顶的小草,生而显赫,生动形象,令人不禁感慨。

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出身寒门,貌寝口讷三都赋成,洛阳纸贵左思的文学世界结语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左思的口吻已不是满腔愤怒,而是平静而悲凉,颇有些冷眼看世事,历经人间沧桑的意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4">结语</h1>

左思才华横溢,心高气傲,但他出身寒门,且貌寝口讷,这使他的仕途屡受挫折。所以在左思身上,始终存在着强烈的功名心与现实卑微地位之间的矛盾,致使他常常心态失衡,愤世嫉俗,最终更是攀附了外戚贾谊,为后世文人所不齿。

从文学上而言,左思创作的《三都赋》千古传颂,他的《咏史八首》独具特色,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南朝钟嵘《诗品》将其定位上品,称赞他道:“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清代《义门读书记》中写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概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 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

由此可见,在左思之前的咏史诗只是吟咏史事,发表议论,而左思则是借咏史直抒胸臆将咏史与咏怀融为一体,开创了咏史诗的变体,独辟蹊径,自成一格,成为后代文人效仿的对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