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剛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舉行授銜儀式,評定了10大元帥,10大将。這些元帥和大将無一不是立下赫赫戰功,挽救民族于危難之際的大英雄。在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上,其實還有很多人有資格評定元帥和大将頭銜。可惜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犧牲了,王爾琢便是其中一個。
他曾經是紅軍最年輕的參謀長,是林彪元帥的上級,是周恩來總理最得意的弟子,他犧牲時,年僅25歲。有人說憑他的資曆,要是能活到新中國成立,到1955年完全可以評個元帥。此人究竟有何能耐,為何能在人才濟濟的紅軍中脫穎而出,又為何會英年早逝,壯烈犧牲?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一、周恩來的得意弟子</h1>
1903年,王爾琢出生在湖南省的一個農戶,他的家庭條件還算優渥,自小就能夠上私塾,并且一路讀到高中。1920年,17歲的王爾琢考進了湖南省家中工業學校。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家,王爾琢苦學專業技術,立志要以工業救國。
但是,那時的天下,已經容不下一張可以安然學習的書桌了。1922年,軍閥的統治,資本家的剝削,令老百姓苦不堪言。湖南省勞工聯合會的幾位負責人更是被殘忍殺害。為了讨回公道,中國共産黨上司長沙底層老百姓站出來,遊行示威,抗議軍閥的暴行。
王爾琢與同學也加入其中,參與了反對軍閥的鬥争。在這次鬥争中,王爾琢看到了社會的真相,看到了統治階級的腐朽,這些所見所聞極大地沖擊了王爾琢,最終令他放棄了工業救國的夢想,轉而投身革命事業。
1924年,王爾琢被黃埔軍校錄取為第一期學生。在這裡,他遇到了他的老師周恩來。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對王爾琢十分賞識,多次主動找他談心談話,向其宣揚馬克思主義。在周恩來的悉心培養下,1924年末,王爾琢成為了共産黨員,成為革命一份子。
1926年,北伐軍建立,王爾琢被任命為3師的政治部主任。在王爾琢的努力下,這支隊伍成功被改造為革命隊伍,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攻克南昌、桐廬乃至上海。但是北伐最終還是因為蔣介石背叛革命而失敗了。很快,蔣介石就向共産黨人舉起屠刀,汪精衛也緊随其後,展開“清黨運動”,王爾琢該何去何從呢?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二、最年輕的紅軍參謀長</h1>
在中國共産黨陷入危機時,王爾琢堅定地選擇了黨,率領部隊前往南昌,參加起義。在這裡,他與周恩來一塊,取得了南昌首義的成功。随後,王爾琢随部隊南下,與周恩來分别,誰也沒料到。這一别竟是永别。
王爾琢随部隊來到了廣東,此時,他的直系上司正是朱德。那會兒起義部隊面對的是國民黨大軍的圍追堵截,局勢十分不好。為了穩住軍心,鼓舞鬥氣,王爾琢經常主動為戰士們背槍,扛行李,給他們做說服。休息時間,他又經常找一些基層指揮員來談話。因為終日繁忙,他也沒有時間打理自己,很快就由一個年輕帥小夥變成了滿臉胡子的大叔。
此後的時間裡,王爾琢和朱德、陳毅等人率領這支部隊一邊對抗國民黨軍隊,一邊在廣東各地開展革命運動。1928年1月,這支部隊還成功奪取了宜章縣城,并将部隊改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随後,第一師揮師北上,打入湘南,建立湘南工農兵蘇維埃政府。
這時,黨中央訓示第一師前往井岡山,與毛澤東彙合,共同建立蘇維埃政權。1928年4月28日,兩支部隊勝利會師,并合并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王爾琢出任參謀長一職。這一年,王爾琢25歲,這也是紅軍曆史上最年輕的參謀長。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6">三、壯烈犧牲,天地同悲</h1>
在擔任第四軍參謀長後,王爾琢充分發揮指揮才能,協助毛澤東、朱德兩人制定戰略,并多次親臨前線指揮戰鬥,多次取得戰鬥的勝利。眼看井岡山形勢一片大好,中共湖南省委犯了冒進錯誤,派了杜修經等人來到井岡山,要求紅軍開赴湘南。
這個要求無疑會對新生的革命事業帶來毀滅性打擊。毛澤東和朱德等人義正詞嚴地拒絕了這一要求。王爾琢也在大會上與杜修經進行了激烈争吵,最終不歡而散。但是杜修經等人不肯罷休,利用29團士兵想家的心理,鼓動士兵開赴湘南。
王爾琢知道這一情況後,認為29團孤軍前往湘南很危險,便趕緊率領28團追了上去。果不其然,29團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打擊。幸虧28團及時趕到,最終成功将其救下,避免其全軍覆沒。随後,毛澤東等人趕來接應,決定班師回井岡山。
這時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在途中,28團2營營長袁崇全脅迫部隊脫離大部隊,向國民黨軍隊投降。袁崇全此人出生地主家庭,本來就是打着升官發财的目的加入紅軍。在戰鬥中,他對革命前途産生懷疑,遂開始計劃逃跑。幸運的是,袁崇全這一舉措引發了幾位連長的懷疑,設法脫離了袁崇全的控制,回歸大部隊。但是第5連和迫擊炮連還是被帶走了。
面對這一情況,王爾琢率領軍部警衛排去追。一看到王爾琢來了,那兩個連的士兵也趕緊回到了王爾琢身旁。但是袁崇全此人窮兇極惡,趁大家不注意,居然向王爾琢連開數槍,最終導緻王爾琢壯烈犧牲,年僅25歲。
但是王爾琢的犧牲并非沒有意義,他用自己的生命,向這兩個連的将士揭露了袁崇全的醜惡嘴臉,讓他們明白這個口口聲聲說為了革命事業好的人,是會對自己的親密戰友開槍的,這件事的發生也給中央敲響了警鐘,從此更加注重紅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剔除掉隊伍裡的不純潔因素。這一改變令紅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隊伍忠誠度也有了保證。
是以毛主席在得知這件事後,感歎王爾琢的犧牲是挽救了這兩個連,同時也穩定了紅軍,挽救了革命。在王爾琢的追悼大會上,毛澤東悲痛不已,眼含熱淚,親手寫下了“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的挽聯。
這副挽聯飽含深情,聞者落淚。王爾琢本該繼續上司紅軍,為革命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卻死于叛徒之手。如果他能帶領部隊堅持到建國後,元帥軍銜不在話下。在革命時期,還有許多先烈都犧牲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今天我們能夠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更應該時刻銘記這些為了新中國付出寶貴生命的人。
文/樂宇
參考來源:《紅軍參謀長王爾琢的悲壯人生》,苗體君 窦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