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定縣城戰國時期的遺址(東垣古城遺址)、南高營和北高營的由來

作者:最美旅行季

現在的正定古城,不是正定最早的發源地,最早的地方,在正定縣東古城村和西古城村的東垣古城遺址。這個遺址,可是戰國時期就存在的真正的正定老古城,現在,“東垣古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正定縣城戰國時期的遺址(東垣古城遺址)、南高營和北高營的由來

東垣古城遺址

正定縣城戰國時期的遺址(東垣古城遺址)、南高營和北高營的由來

現在的“南高營”和“北高營”,是當時的兵營,隻可惜,前些年還能看到的過去留下來的土堆(有可能是古城牆遺址),已經不見了。

正定縣城戰國時期的遺址(東垣古城遺址)、南高營和北高營的由來

南高營村

那個時候,“正定”還是“真定”!是以,“東垣古城遺址”應該稱為“東垣真定古城遺址”更合适一些。

當地人稱東垣古城遺址為“疙瘩”,當年面積很大,包含東古城村和西古城村,現在僅僅留下3平方公裡左右很小的一片,在這裡,曾經挖掘出真定王公署遺址、鑄錢作坊的遺址。

東垣真定古城建設于公元前414年。

當年南越王趙佗、三國名将趙雲,都是遺址興盛年代的真定人。

現在的正定城,是什麼時候開始建設的呢?

南北朝時期開始建設現在的正定城。當地人流傳下來的“古城有一丢,正定有一修”,就是說東垣古城沒落,新正定城開始修建。

東垣真定古城遺址于1956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經2005年初步勘探,古城址為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面積約3平方公裡。

東垣古城城牆牆基寬約20米,四周城牆均有遺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磚瓦殘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趙刀币和西漢半兩陶範。城址内的斷崖上暴露的文化層中含有豐富的陶質生活用品和建築構件的殘片。

據《史記·趙氏家》、《史記正義》、《漢書·地理志》等文獻記載:東垣古城曾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重要城邑,後屬趙,秦置東垣縣,兩漢為真定縣,真定國治城屬常山郡。晉初(公元265年)将常山郡治所由元氏移至東垣。唐朝初年,真定縣與常山郡的治所一并遷往滹沱河以北。至此東垣古城失去其政治、經濟都會的地位,并逐漸廢棄。

東垣古城遺址作為戰國中山國的重要城邑,特别是作為漢代真定國都,是石家莊市僅次于中山靈壽古城的一處重要城址,對研究石家莊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正定縣城戰國時期的遺址(東垣古城遺址)、南高營和北高營的由來

現在故城遺址急需要保護。希望“東垣真定古城遺址博物館”早一點建起了,讓更多人了解正定的文化脈絡。

現在如果去東垣古城遺址參觀,還是比較亂的。但是,這裡是值得石家莊人、尤其是正定人了解的地方。

連結:

正定的園博園收費嗎?好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