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上首次墨瑞鳕魚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獲得突破

中國海洋大學

墨瑞鳕引種養殖項目課題組

墨瑞鳕魚(Murry cod)産自澳洲墨瑞河流域,從2011年開始,由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大規模的引進中國,進行循環水工業化養殖研究,并獲得養殖技術的突破,養殖成功的墨瑞鳕成品魚品質優良、味道鮮美,成魚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居國内淡水魚榜首前列。

墨瑞鳕魚(Maccullochella peelii)在分類上,屬鲈形目Perciforme,鮨鲈科Percichthyidae,鳕鲈屬 Maccullochella。此魚祖先來自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最大體重可達100千克以上。由于墨瑞鳕有特殊的外型以及肉質結實、白而細嫩、味道鮮美、無腥味,且有一股淡淡的獨特香味,肉嫩刺少,口感更是遠優于石斑及筍殼魚,含有豐富的四種呈味氨基酸及EPA與DHA,營養價值相當高,在澳洲評價極高,素有澳洲 “國寶魚”美稱。

墨瑞鳕魚在澳洲被開發成養殖品種始于2000年左右,目前在澳洲約有3家有規模的養殖企業在進行養殖生産,年産量大約500噸,供應澳洲市場及部分出口國際市場。中國目前除青島七彩澳斑水産養殖公司規模化養殖之外,還有其他幾家公司開展養殖。養殖方式以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方式為主,年産量達數百噸。

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自2011年開始從澳洲引種養殖墨瑞鳕魚,在農業部“948”項目等的支援下,開展了墨瑞鳕循環水工業化養殖的科技攻關,先後進行了養殖系統設計、水質監控、循環水條件下墨瑞鳕專用飼料的開發、自動投飼、疾病監測和防控、氧氣高效溶解、UV-臭氧聯合消毒、二氧化碳去除和高密度養殖等多項關鍵技術研發,完成了針對墨瑞鳕循環水工廠化高密度養殖的系統技術建構,養殖密度達到了目前國際領先、國内最高水準的150-200千克/M3水體 。

苗種供應是制約墨瑞鳕養殖産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墨瑞鳕魚由于性成熟年齡較大,需要6齡以上才能達到性成熟,産卵量較少,繁殖環境因素要求苛刻,是以到目前為止主要采用的苗種生産方式還是将親魚放置于魚塘之中,構置魚窩,任其自然交配,産卵受精,取回受精卵網簾進行孵化培育,基本上是一種天然采卵的半人工的育苗方式,難以獲得數量穩定,品質優良的規模化的商品魚苗的供應。國内規模化養殖墨瑞鳕每年仍然需要從澳洲進口數百萬尾魚苗來開展養殖生産。

自2011年開始引種養殖墨瑞鳕魚開始,中國海洋大學宮慶禮教授科研團隊就着手開展人工育苗的準備工作,先後引進的500萬尾魚苗進行養殖,從中根據體型、體長、生長性能、抗病力、身體花紋、雌雄個體等表觀遺傳性狀進行篩選,經過8年時間,從百萬尾計的養殖成魚中篩選出了7000多尾适合做親魚的種魚群體。該群體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親魚群體,這個親魚群體的儲備,為我國墨瑞鳕魚的産業的爆發性增長做了基礎的貯備。

自2015年開始摸索外界環境因素對親魚培育,性腺成熟的影響的研究,2018年基本上搞清楚了溫度、光照和營養條件對親魚性腺發育的影響機制,并成功催産,繁育成功,但是由于催産時機等因素把握不好,僅獲得數萬尾魚苗,未達到規模化目标。

2019年,科研團隊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對墨瑞鳕性腺發育監控、催産激素選擇、催産時機與催産劑量把控、墨瑞鳕精子儲存與活化、受精方法、受精卵挂網方法、受精卵孵化與防水黴技術、初孵仔魚養殖條件、魚苗開口餌料生物營養強化、活餌料轉口飼料配制、育苗過程水質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技術攻關,開發了一整套适合墨瑞鳕魚全人工繁殖的技術工藝路線。2018年共取得受精卵約400萬粒,初孵仔魚約80萬尾,培育成功轉口飼料的體長3-5厘米的商品魚苗50多萬尾,至此,墨瑞鳕魚規模化全人工育苗技術獲得成功。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16)對權威的24個資料庫查新證明,中國海洋大學與青島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七彩澳斑水産養殖有限公司、江蘇農牧科技學院合作開展的墨瑞鳕魚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獲得成功,該産業化技術成果的取得為世界上首次突破,為墨瑞鳕魚進一步擴大養殖産業規模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中國海洋大學和相關合作方科研團隊将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路線和技術工藝,依靠技術創新和選育的龐大的親魚群體,尋找資本對接,将打造十億元級墨瑞鳕規模化種業産業。在未來1-2年内,争取墨瑞鳕魚苗生産達到百萬數量級,支撐墨瑞鳕魚養殖産業達到千噸級規模,産業鍊産值達到數億至10億元規模;在未來3-5年内,開發墨瑞鳕魚魚苗生産量達到千萬數量級,支撐墨瑞鳕魚養殖産業達到萬噸級規模,産業鍊産值達到數十億元規模;在未來5-10年内,開發墨瑞鳕魚苗生産量達到億尾級數量,支撐墨瑞鳕魚養殖産業達到10萬噸以上規模,産業鍊産值達到數十億至百億元級規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