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您好,我是子陌,有幸在這裡與您相遇。您的每一次點贊、關注、收藏和轉發都是我創作之路前行的動力,感恩彼此的相伴,讓我們一起墨潤書香。

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人這一生為什麼活着?是為外物,還是活着本身呢?它的價值和意義又何在呢?剛剛經曆變故的我,看着一個生命就這樣消逝,如同再絢爛的煙火也有燃盡的時候,再蔥茏的綠葉也有凋零的一天!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每個人在這世間都如同過客,萬物皆空,生命的色彩斑斓更襯托出生命本真的黑白原色!

作家餘華在《活着》中講到: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他深知中國人遭受了太多苦難,能夠吃飽飯穿暖衣,簡簡單單地活着,過着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這就是莫大的幸福。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無獨有偶,作家賈平凹對于人生的解讀便是: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這個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潇灑就潇灑吧,各自完成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

凡越是偉大的人物,反而越覺得人生很平淡,能夠簡簡單單、幸福快樂地活着,足矣。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正如《菜根譚》中所言: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

每個人的人生經曆不同,賦予人生的意義也不同。

人活着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著名國學大師、文學家季羨林老先生的回答更是精辟而通透。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季老在《漫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這篇文章中也談到了自己90多年人生自己對于人生的感悟,他說:長壽對了解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會有一些好處的。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正如叔本華所言:人生根本就沒有意義,一個人就是一團欲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就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中擺動,結局是死亡,人生最終是一場空。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為什麼季羨林老先生會得出絕大數人的人生無意義無價值呢?

在季老看來,大多數人的一生不過如此。

他們也從來不考慮人生之意義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裡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活這一生。  

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籲短歎。即使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溫飽,然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縛于利鎖。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麼活這一生。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對這樣的芸芸衆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何處談起呢?我自己也屬于芸芸衆生之列,也難免渾渾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絲一毫。如果想勉強找一點差別的話,那也是有的:我,當然還有一些别的人,對人生有一些想法,動過一點腦筋,而且自認這些想法是有點道理的。  

先生說:當今世界上戰火紛飛,人欲橫流,“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一個十分不安定的時代。但是,對于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不管還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曆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人類大同之域絕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鍊子,是由許多環組成的,每一環從本身來看,隻不過是微末不足道的一點東西;但是沒有這一點東西,鍊子就組不成。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說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裡。

簡短扼要地歸納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先啟後的責任感。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然事實就是如此,許多人一輩子就是為了吃喝玩樂罷了。雖然他們終日忙忙碌碌,但是被名和利鎖住、困住。一晃就是幾十年,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麼活這一生。

是以季羨林老先生感歎道:對這樣的芸芸衆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何處談起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類社會中,依然有極少數的有識之士,他們對推動人生社會發展與進步,起着重大作用。魯迅先生所稱之“中國的脊梁”,指的就是這種人。比如說,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等偉大人物。

既然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隻是屬于絕少數功勳卓著的偉大人才,那麼對于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意義到底在哪裡呢?

季羨林老先生很謙虛地說自己也是芸芸衆生當中的一員,他對于人類的前途,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不管還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曆多少時間,季羨林老先生依舊堅信: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人類大同之域絕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

這個觀點和魯迅先生的如出一轍,因為魯迅先生也曾告誡大家: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着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麼都阻止他不得。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獨木難成舟,光靠極少數的精英人才,人生社會也會很難發展與進步的,畢竟我們吃的、喝的、用的都是靠别人。

實體天才愛因斯坦那麼偉大,他也誠實地說:“我們吃别人種的糧食,穿别人縫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和信仰都是别人創造的,由别人傳授給我們的……”

可見,有的人對于人生社會的發展起着直接主導作用,有的人則是起着間接輔助的作用。

這就好比是秦始皇那麼偉大,但是他也離不開李斯、王翦、蒙恬等文臣武将的輔佐,正所謂是“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是以說,普通大衆、芸芸衆生也是有曆史貢獻的。

活着的意義:向死而生,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作為衆生,也許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如同活着本身就是意義!

人生實苦,喜樂參半,福禍相依, 請記得時刻提醒自己生命的有限,努力綻放自己,向死而生,向陽生長,帶着覺知地行走在這人世間!

您的點贊、關注、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美文共賞,子陌期待與您共勉,非常感謝!

備注:圖檔來自網絡,侵權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