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作者:嘯瞰風雲

今天我們把谌旭彬的《秦制兩千年:封建帝王的權力規則》給講完。

谌旭彬的這本書不厚,你隻需花一個下午就能讀完。頁數盡管不多,時間跨度卻很長。作者從兩千年的中國曆史中選取了幾個重要人物,自先秦到清末,把那些世代敬仰的英雄豪傑,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用權力的視角重新審視,向我們展示他們豐功偉績之外的另一面。

實際上,作者說來說去,無非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曆史上那些有為之主,往往是精通權力遊戲的高手,說得再直白些,他們清一色都是獨裁者。即便是那些打着“仁君”旗号的帝王,首先在乎的也是自己的權力是否穩固,自己的欲望能否及時得到滿足。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他們之中,有善于用制度工具駕馭黎民的皇帝,比如秦始皇。也有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魏武帝曹操。即便以開明納谏著稱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嘴上說一套,背後做一套。大臣們批評他的時候虛心接受,可回過頭來照舊我行我素,把旁人的勸誡當耳邊風。

不過在我看來,在所有的帝王中,最狡猾,最陰險,最深谙權術者,非雍正皇帝莫屬。

雍正你一定不陌生,不少人是通過曆史劇和宮鬥劇認識他的。多數人對雍正的印象,無非以下兩點:

一方面,雍正相當勤奮,是個工作狂,每天從清晨忙到深夜,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是個難得的好皇上。

另一方面,雍正也是個狠人,他能從激烈的奪嫡鬥争中脫穎而出,本身就證明了他的城府之深,手段非凡。上台之後,雍正對昔日和自己争位的親兄弟毫不留情,還創立了密折制度,鼓勵大臣打小報告,對欺上瞞下的行為零容忍。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雍正影視形象

關于雍正的獨裁,民間還有各種可怕的傳說。比如有一種叫做“血滴子”的暗器,據說是雍正的發明。它可以套在人的脖子上,四周設定了裝有利刃的機關,刺客隻需把繩子一拉,機關裡的利刃就能将人頭割下。雍正就是以這種方式誅殺不聽話的人。

雍正幾乎集中了獨裁君主的一切特征:心狠手辣、嚴刑峻法、獨斷專行。不過比起這些,雍正最獨特之處,是他喜歡侮辱大臣的人格。

在書中,作者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雍正的手段。

第一個例子來自雍正二年,這一年,河南封丘縣以修複黃河河堤需要人力物力為由,要求“生員與百姓一起當差”。結果引起了軒然大波。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清政府曾有規定,讀書人可以免除差役和徭役,無論你有無功名,隻要是讀書人,就能享受這一特權。

然而,雍正上台後覺得不對勁,讀書人憑啥例外呢?一方面,他認為讀書人沒資格享受這種特權。而另一方面,很多老百姓為了逃避徭役,通過托關系走後門把自己編入所謂的“儒戶”,如此以來,朝廷能征到的人力就減少了。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于是雍正出了一條新規定:除非當官的和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其他人一概不能免除徭役。

這個新政策的好壞我們暫且不談,可對于讀書人而言,卻不啻為極大的侮辱。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讀書人雙手從來是不沾污泥的。現在你居然要他們去幹那些髒活粗活,讀書人豈能接受?

于是,封丘縣的讀書人率先發難,他們決定給政府一個下馬威——集體罷考。

我們都知道科舉在古代社會的重要性。讀書人罷考,相當于企業勞工罷工,告訴他們的老闆:咱們以後不給政府打工了!

這原本也不算什麼大事。但雍正在考察事件來龍去脈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在鎮壓罷考行為的官員中間,隻有一個叫田文鏡的官員最為積極,其他河南的官員則普遍持消極态度。而田文鏡并不是科舉出身。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田文鏡

為什麼大多數官員不願意鎮壓罷考?原因很簡單,官員和讀書人歸根到底是一體的。官員自己就是通過科舉這條路上來的,他們自然和讀書人穿同一條褲子。若天下的讀書人倒了黴,唇亡齒寒,屆時倒黴的還不是他們!

對于雍正而言,這構成了對他權威的重大挑戰,在他看來,官員已經和讀書人沆瀣一氣,你今天拒絕為朝廷打工,明天說不準就會鼓動老百姓揭竿而起了!

于是,雍正訓示田文鏡彈劾河南省内科舉出身的官員。之前說過,田文鏡非科舉出身,在講究學曆的官場上本就遭人瞧不起。不僅如此,田文鏡還時常任用市井無賴擔任酷吏,殘害地方百姓。

對于這樣一個人,官員們當然不會買賬。他們寫信向雍正告狀,說田文鏡任用奸邪小人,是百姓的禍害。

面對官員的彈劾,田文鏡不慌不忙。出乎意料的是,他向雍正坦白了自己的罪過,随即話鋒一轉,他向雍正指出,官員們之是以彈劾他,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皆為科舉出身,為了自身利益結成朋黨,長此以往,這幫大臣們可就都不聽話了。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田文鏡這個人非常狡詐,他很清楚皇帝最關心的是什麼。對于雍正而言,權力永遠是第一位的。權力受到威脅,比老百姓受到威脅更嚴重。是以,他非但沒有懲罰田文鏡,還授予大權,鼓勵他繼續審查科舉出身的官員。

請注意,雍正不是不知道田文鏡對百姓為非作歹。即便如此,他仍故意讓一個品行上有污點,且被别人瞧不起的人來監督大夥。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對讀書人的一種羞辱。這等于告訴大家:我甯可用一個品德有缺陷的小人,也不用你們這幫所謂的正人君子。

為了報複讀書人,雍正還有更加别出心裁的做法。比方說,直隸總督李绂曾上奏彈劾田文鏡,說他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然而,雍正出于一己之私,非但沒有追究田文鏡的責任,還撤了李绂的職,最後幹脆把他投進了大牢。

即便坐牢,雍正依然不放過李绂,他曾兩次下令把李绂五花大綁,送到刑場觀看處決犯人。這就不再是暗地裡羞辱,而是明打明的要你難堪了。

請注意,這種在人格上侮辱讀書人,比在肉體上消滅或者精神上打壓要殘酷許多。讀書人愛面子,重氣節,要他們死,他們并不怕,這樣至少能青史留名。可是逼着他們出醜,還要他們認罪,這就讓讀書人斯文掃地,徹底喪失人格,雍正卻從中享受着快感。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雍正折辱讀書人的第二個例子,來自著名的年羹堯案。

年羹堯曾經是雍正的寵臣,權勢如日中天,後來君臣失和,被雍正賜死。随着年羹堯的倒台,雍正也借此事大做文章,順便教訓一下那些曾與年羹堯要好的官員。

有個叫錢名世的人,是江南的一位名士,号稱“江左才子”,年羹堯失勢以前,錢名世寫了八首詩送給他,其中的一段話,給他惹了大禍。

這段話是這麼寫的:分陝旌旗周召伯,從天鼓角漢将軍。周召伯,就是周公與召公,當年他們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成就了一番偉業。

讀書人拍官員的馬屁,這種事從古至今都不新鮮。一般人讀到這句詩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但雍正不這麼看。

雍正覺得,把年羹堯比作周公,就是把他比作年幼的周文王,這是明擺了瞧不起他。但比這更嚴重的,是這首詩背後所宣揚的價值觀。周公與周成王的關系,是輔助與被輔助的關系,他們就像一家創業公司的合夥人,互相合作,又各有分工,彼此的關系是相對平等的。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顯然,雍正是不希望他手下的大臣去做周公的,作為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雍正怎麼可能和任何人分享權力呢?于是,他抓住錢名世這首詩大做文章,決定狠狠地整他一把。

換到别的皇帝,對付這樣的文人,通常有兩個辦法,要麼殺掉,要麼流放。可雍正覺得這麼做實在便宜了對方,他要打擊讀書人最在乎的東西。

你錢名世不是愛寫詩嗎?行,皇帝現在馬上下令,要所有在京城的官員寫詩諷刺你。不僅如此,雍正還把這些諷刺詩全部交給錢名世,勒令對方将其編輯出版,自己出書諷刺自己。

不僅如此,雍正還送給錢名世一塊匾額,上書:“名教罪人”。并要求把它挂在錢家的大堂上。還訓示當地的知縣,每年初一和十五都要去錢名世家,看看大堂上方的那塊匾額還在不在。

雍正使用這一招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錢名世這樣的讀書人擡不起頭。雍正整人,非但顯示了自己的狠辣,還得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居高臨下,徹底奪走讀書人在輿論上的話語權。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由此可見,中國封建政治長達兩千餘年的專制傳統,到了雍正那裡已經爐火純青。之前的帝王雖然也獨裁,可他們的手段,無非是通過制度與殺伐。像秦始皇制定嚴苛的法律,最後弄得天怒人怨。朱元璋殘殺貪官與功臣,搞得朝野風聲鶴唳。

而有些皇帝的獨裁,則是軟性的,比如李世民,他廣開言路,虛懷納谏,還大力倡導科舉,說什麼“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表面看,李世民吸納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實則是讓他們處于自己的掌控下。

而雍正帝則要青出于藍。那些軟硬兼施的手段,他樣樣精通。一方面,他對付政敵和不聽話的大臣,一向是殺伐果決,六親不認。

而另一方面,他也能夠讓下屬臨表涕零,死心塌地擁戴自己。比方說,他會給大臣寫下諸如““朕亦甚想你”、“朕實在不知道怎麼疼你”等批複,極盡肉麻之能事。當年年羹堯受寵時,他派人将進貢的荔枝從北京送往西甯,讓對方嘗鮮。

為什麼說雍正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獨裁的君主

但除了這些,雍正還會一手,他不僅要讓不聽話的人受懲罰,還要他們心服口服,甚至讓他們打自己的臉。比起肉體上的消滅,雍正更喜歡從道德上壓制他們,在人格層面羞辱他們。

這才是獨裁者真正可怕的地方。他不僅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還強迫你承認:自己活該這樣。更糟糕的是,你甚至得感謝那個架刀子的人,進而在精神上徹底犧牲你的自由意志。

用今天流行的話說,這就是上司在“套路”你,而獨裁者的套路,總令你渾然不覺,可回頭想想,卻讓人細思極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