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朝建康令王複“指馬為虎”:“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

作者:微成都
梁朝建康令王複“指馬為虎”:“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

不食人間煙火的官員自古就有!顔之推《涉務》中說到的建康令王複“指馬為虎”,贻笑千古:

建康令王複,性既儒雅,未嘗乘騎,見馬嘶噴陸梁,莫不震懾,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涉務》)

作為地方行政長官,梁朝建康令王複有學問,有風度,翩翩公子世無雙。可惜的是見識短淺,梧鼠五技。聽見馬嘶就吓得要死,“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足以令人啞然失笑。

也許六朝這個時代,流行的就是“娘炮文化”!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持,郊郭之内,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所愛,給一果下馬,常服禦之,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涉務》)

系闊腰帶,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門就乘車代步,進門就有人伺候,城裡城外,見不着騎馬的士大夫。在冷兵器時代,這種羸弱風氣真是另類!細皮嫩肉的士大夫們一遇變亂,隻有坐以待斃。惋惜,一笑!

吾見世中文學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諸掌,及有試用,多無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陳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務也。(《涉務》)

顔之推說的一針見血。“居承平之世,處廟堂之下,保俸祿之資,肆吏民之上,”都應該在其位,謀其政,有危機感,心存百姓疾苦,通達人情世故,經世緻用。品藻古今,口吐蓮花,很好!“不通世故”則會誤國誤民。

出自《晉書·惠帝紀》: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宴,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您說呢?

梁朝建康令王複“指馬為虎”:“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