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顧南陳簡短的曆史,陳朝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方向?

梁朝滅亡之際,北方的北周與北齊還處于對立中,是以江左繼續進行着朝代的更替。取代梁的新朝是陳,由陳霸先所建。

回顧南陳簡短的曆史,陳朝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方向?

陳霸先在發迹之前,一開始擔任鄉裡的裡司,後至建邺為油庫吏。在當時,裡司及油庫吏之類實為所謂下吏。這種下吏實質上屬于專役戶,與當時勞動者相混迹,社會身份十分低下。但陳霸先自成年後便"讀兵書,多武藝",收到了新喻侯蕭暎的贊賞。蕭暎擔任廣州刺史時,陳霸先參軍,開始在西南征讨,屢立戰功,被封為高要太守、督七郡諸軍事。侯景亂後,陳霸先助蕭勃鎮廣州,後者命霸先監始興郡(今廣東韶關)。大寶元年(550年)正月,率軍讨侯景,進頓南康,次年六月,沿贛水北上,并遣使至江陵勸進,蕭繹授其"東揚州刺史,領會稽太守、豫章内史"等。大寶三年(552年)二月,随王僧辯軍東進,平侯景後,軍鎮京口。同年十一月,西魏軍襲破江陵城,元帝被俘殺。王僧辯欲立北齊送歸之貞陽侯蕭淵明。陳霸先襲殺之,複立蕭方智為帝,自己掌執朝政,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禅位,陳朝建,史稱陳霸先為陳武帝。

回顧南陳簡短的曆史,陳朝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方向?

陳武帝即皇帝位後的三年内,主要精力放在平定王琳等反對勢力和熊昙朗等反叛上。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陳武帝因病駕崩,因皇子陳昌在江陵陷落時沒于西魏,身在長安,彼時已是北周,武帝曾頻頻遣使要求将他送返,但"周人許之而未遣"。于是大将侯安都班師,與武帝之侄,臨川王陳蓓俱還建康。當日,陳蓓即皇帝位,是為陳文帝。陳昌此時對北周已無大的利用價值,于次年二月被送回,歸途中過江船壞溺死。

至陳朝,疆土已基本局限于長江以南的中下遊地區和珠江流域,在通常的情況下根本無力作統一之計,是以能夠在這樣的版圖中維持社會安定,已經是不錯的政治局面了。陳文帝由于"起自艱難,知百姓疾苦",是以能兢兢業業治國,做到"見善如弗及,用人如由己,恭儉以禦身,勤勞以濟物",對一個君主來說如此已經很不容易了。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駕崩,太子陳伯宗繼位。但伯宗"仁厚儒弱",旬日之間便"以骠騎将軍、司空、揚州刺史、新除尚書令安成王顼為骠騎大将軍,進位司徒、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權盡落在陳顼之手。陳顼是文帝之弟,陳伯宗之叔。這樣的政治動向當然會引起反應,中書令劉師知、右衛将軍韓子高、南豫州刺史餘孝頃、湘州刺史華皎等先後反對。在平定了這些反叛後,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由皇太後出面,使陳伯宗讓位于陳顼,前者史稱為陳廢帝,後者為宣帝。

回顧南陳簡短的曆史,陳朝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方向?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乘北齊末政局昏亂之際,陳宣帝遣吳明微統衆十萬北伐,至年底,得淮南諸州郡,這是南朝最後一次成功的局部北伐。太建九年周滅齊,宣帝又欲奪徐、兖諸州,诏吳明徽進軍,尚書毛喜曾異議∶"淮左新平,邊氓未義。周氏始吞齊國,難與争鋒,豈以弊卒疲兵,複加深入。且棄舟楫之工,踐車騎之地,去長就短,非吳人所便。"宣帝不聽,陳軍在呂梁(今江蘇徐州東南)先勝後敗,全軍覆沒,吳明徽被俘,"陳之銳卒,于是殲焉"。至太建十一年底,周軍在淮南攻城略地,南北複以長江為界。太建十四年正月駕崩,太子陳叔寶嗣位,即是南期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

回顧南陳簡短的曆史,陳朝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方向?

陳氏起于寒微,而彼時南朝還是以門閥為主導的社會,是以作為帝室不僅大力崇儒崇佛,自己也努力進入文化主流,如文帝"留意經史,舉動方雅,造次必遵禮法"。至其第三代,更是學人名士輩出,如陳伯茂"好學,謙恭下士",并"大恭草隸,甚得右軍之法";陳伯智"有器局,博涉經史"等等。作為皇族有着這樣的努力,當然會帶動整個文化事業。陳後主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在當時是處于最高水準的,更重要的是,作為皇帝,"後主嗣業,雅尚文辭,傍求學藝,煥乎俱集。每臣下表疏及獻上賦頌者,躬自省覽,其有辭工,則神筆賞激,加其爵位,自以缙紳之徒,鹹知自勵矣"。是以陳朝存在的時間雖然不長,所湧現的文化人才卻濟濟一代∶如史學家顧野王、姚察,文學家江總、徐陵,經學家沈文阿、張譏、周弘正,佛學家真谛、智題等。

唐代的魏征批評他"扇淫侈之風。賓禮諸公,唯寄情于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軸",這當然算不上一個好皇帝,但能團結宗室,任用袁憲、蕭摩诃等舊臣,不濫殺無辜,所謂"文案簿領,鹹委小吏"不過是寒人掌機要之延續,與當時很多皇帝相比,至少不失中下。最大的問題是他系亡國之君,但如果換個中上之君,小國之堅,大國之擒也,恐怕也難逃同樣的命運。

公元589年隋軍大舉過江,兵入建康,陳叔寶被俘,陳亡,南朝結束。入隋後,陳後主以劉禅之智裝糊塗,終其天年,且陳室子弟能"并為守宰,遍于天下",這在亡國史中也不多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