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腓特烈大帝,從“弱受”到“大帝”的蛻變

楊清筠 時拾史事

腓特烈大帝,從“弱受”到“大帝”的蛻變

拿破侖的鐵蹄橫掃歐洲的時候,曾對着一個人墓碑說,如果他還在世,我們就不可能在這裡了。

戰争狂魔希特勒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第三帝國對他的宣傳,幾乎将他神化。

他隻不過是當時歐洲一個小王國的君主,卻被後世尊稱為“大帝”。

起初,他隻是當時德意志十八線小王國普魯士的一個小王子,生來就是個溫和的文藝少年,最大的願望就是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陶醉。他一生不曾愛過女人,敷衍的夫妻感情都稱不上寡淡。然而也是他,在命運的漩渦中飽受折磨後,終于走進了戰争的中心,最終憑着天賦與運氣締造了一個無比強大的普魯士。他的一生跌宕傳奇,也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謎團。腓特烈大帝。還記得我們之前講過、也叫腓特烈的紅胡子和語言天才皇帝嗎?德國有很多君王都叫腓特烈,而我們接下來要見面的這一位無疑是所有腓特烈當中最有名、最傳奇的。我們所熟知的德意志特色精神中的黩武、好戰、軍國主義都是來源于他這裡。

上幾期無聊的新教老頭馬丁路德是不是早就看煩了呢,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進入到刺激的18世紀,一起體驗德意志崛起的硝煙中鐵與血交融的光榮與悲歌。

普魯士的崛起記得嗎,條頓騎士團強行霸占土地把那裡硬生生掰成了德國人的地盤,但是到了十五世紀,對條頓騎士團這種強行霸占懷恨在心已久的波蘭人終于蓄積力量,把騎士團國打得大敗,從此條頓騎士團一蹶不振,再沒有能力掀起大的風波。直到16世紀,條頓騎士團的第三十七任團長就職,這位團長來自霍亨索倫家族——這個家族可是要劃重點的,它最早有出息的人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武将,名叫,好吧,還是叫腓特烈,我們可以叫他老祖腓特烈,他被賜予了勃蘭登堡的封地,一代一代傳到了條頓騎士團這個團長這裡,團長就将普魯士和他的領地合二為一,解散了條頓騎士團,放棄之前天主教信仰,整個領地改信新教。于是普魯士這個地方終于結束了政教合一,而變成了霍亨索倫家族統治下的一個小公國。18世紀初,由于幫助神羅皇帝打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普魯士争取到了一個更新的機會,從公國變成了王國,頭頭也從公爵變成了國王。這個國家起步雖晚,但是後來居上最終統一了分裂千年的德國,類似于戰國末期秦國滅六國大一統這種地位,可以說非常勵志了。

好了,更新完成,接下來就要開挂暴走了。不過腓特烈大帝的大暴走還得需要前輩們韬光養晦一番,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為他的輝煌奠定基礎的先遣部隊。首先是腓特烈一世,好吧他依然叫腓特烈。。。他在位期間頒布了一個敕令,歡迎新教徒來普魯士定居,這個敕令主要是針對法國路易十四在國内鞏固天主教、壓迫新教徒的,衆所周知在那個時代,信新教的大都是從事手工業、商業這些具有進步性質的行業人士,他們的壯大勢必會推動一個地區的發展,于是在法國被壓迫的新教徒積極往普魯士移民,令這個小國人口。經濟都大大提升。不過這個腓特烈一世呢,有一個當時歐洲的君主都存在的毛病,就是太奢侈,追求鋪張浪費的生活引起了旁人的巨大不滿。這個不滿意的“旁人”,就是他的兒子,下一任國王。

聰明的你一定猜到這位新國王叫什麼名字了吧。哦呵呵呵,沒錯他仍然叫腓特烈。為了加以區分我們叫他曆史上通用的名字,腓特烈·威廉。看不慣他老爹生活作風太奢侈,新國王一上任就反其道而行之,摳門比什麼都重要,他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宴請人吃飯的,自己很愛抽煙但是舍不得抽好煙,每天都是卷劣質煙葉,把宮殿裡嗆得烏煙瘴氣。為了表現自己重視文化,他勉強給圖書館捐過一點錢,折合人民币也就100多一點……簡直了,這貨居然比我還摳。腓特烈·威廉的這種鐵公雞的精神家喻戶曉,歐洲境内出名,人們送了他個外号叫乞丐國王。

乞丐國王緊巴巴過日子,攢下的錢準備帶進棺材裡面嗎?當然不是,他攢錢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練兵。德國地處歐洲腹地,強鄰環伺,當然當時的德意志并不能稱為一個國家,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這個概念下包括着大大小小1000多個小邦,它們之間且混戰不已,是以對于普魯士來說,保障安全是生存的第一要義,這一點要義一直影響到德國今天。為了保障安全就必須提高國防建設,腓特烈·威廉不僅僅意識到了軍隊的重要性,甚至把自己投入其中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狂人。他在練兵的事務上一反摳門常态,大把大把地砸錢進去,全民搞軍訓,練得不滿意就打人,而他本人也踏實踐行這種愛軍習武的理念,他常與士兵同吃住,軍裝更是一年四季不離身,除了“乞丐”,他還有個外号就叫士兵國王(說句題外話,德國的軍服确實非常漂亮,尤其是希特勒那會兒的,講到第三帝國的時候,我會給大家準備德國軍裝的彩蛋๑乛◡乛๑)。這樣的執念給普魯士創造了一支非常硬的軍隊,也給這個國家正式争取到了“軍國主義”的特色定義,說白了軍國主義意思就是軍大于國,早在古希臘的斯巴達就有這種特色了,不過普魯士的軍國主義是在腓特烈·威廉這裡起步的。

這麼用心養兵,腓特烈·威廉卻基本上沒怎麼用,他所做的就是韬光養晦積蓄力量,至于今後要發揮怎樣驚人的力量,他估計是看不到了,他抽了一輩子爛煙,嘔心瀝血締造的優良軍隊,他殷殷期望能在他的兒孫手裡大施威力。然而……與他幻想不同的是,他唯一養大的那個兒子似乎并沒有那麼令人滿意。

這個兒子出生的時候,他正在研究一種新式的武器。對于這個小家夥降生腓特烈·威廉是非常開心的,于是為他起名——嗯,讓我們一起大聲說——腓特烈!!orz德國人這樣起名字有意思嗎。。。這個人就是我們要細說的主角、今後的傳奇君主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小的時候性格非常溫和,優柔寡斷,這讓他的軍人老爸看得十分惱火。腓特烈平時需要學習的課程最重要的就是軍事政策,然而他對帶兵打仗一點興趣都沒有,這個憂郁的少年心裡全都是音樂、藝術、文學,和現在的裝b青年不一樣,腓特烈是從骨子裡就文藝到不行,他特别喜歡吹笛子,宮裡經常回響着小王子悠揚的笛聲。然而他老爸并沒有因為兒子的音樂天賦感到驕傲,老爸覺得男人就應該身披铠甲眷戀沙場,至于吹笛子這種事是女孩子才幹的,于是腓特烈的音樂老師被老爸趕走,樂器被銷毀,被迫學習他并不喜歡的戰術和數學,腓特烈内心非常痛苦,他一面被迫妥協,一面暗暗準備反抗。

腓特烈18歲那年,他老爸給他準備了一門親事,是奧地利的女公爵伊麗莎白,和奧地利的聯姻對普魯士非常有利,然而叛逆少年腓特烈勇敢地說,我不喜歡她,我喜歡的是英格蘭的公主阿梅裡亞。他老爸震驚了,卧槽作為王室成員還由得了你喜歡誰不喜歡誰?普魯士要跟英國聯姻奧地利和法國不得跳起來打我們啊!英格蘭的公主那是想都不要想了。于是趁着這一場撕b大戰,腓特烈聯合了他的小夥伴,一個叫卡特的貴族青年,準備一起逃到英國去。

至于腓特烈是不是真喜歡英國那個阿梅裡亞呢?這兩個人也就是在小時候見過幾面,也沒什麼特别深的感情基礎,說要去英國表白女票隻不過是個托詞罷了。大部分國外的研究都傾向腓特烈是gay,(比如BBC的紀錄片)他一輩子對女人都沒興趣,死後連孩子都沒留下,而根據他溫柔的性格更有可能是受……呃,千古大帝是弱受,這确實有點……而據人們推測,腓特烈聯合一起向英國出逃的小夥伴卡特,是他真正的心上人,與其說是去找對象,不如說是私奔。到底是不是呢,我也不知道,如果是的話,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心都要看碎了……

姜還是老的辣,小腓特烈怎能逃出老腓特烈的手掌心呢?這個一心想飛走的藝術青年不出意外地被他怒不可遏的老爹抓回來了,而跟他一起出逃的小夥伴卡特,被拉到腓特烈面前,當場砍頭。這麼看卡特如果真是腓特烈的心上人,老爹為了懲罰兒子,讓他的夫妻在他面前被斬首,太狠了。。。腓特烈在事後立刻被關在一個城堡裡不得出門,被暫停了王儲身份,有期徒刑長達一年半,不知是卡特被殺還是禁閉太久,腓特烈性情大變,他受到了極大震驚,一年半以後,他表示願意放棄他之前的倔強聽爸爸的話,将精力投入到治國練兵上面去,老腓特烈很興奮兒子終于改邪歸正了,也就表示妥協,同意他在課餘時間學習音樂。

禁閉結束以後,腓特烈如約娶了伊麗莎白為妻,但是一輩子都不曾與她親熱,也沒有找過什麼真正的情人。他的心裡就像一座孤島,埋葬了隻有他自己知道的東西。

他确實履行了對父親的諾言,将他的精力都用在了強兵習武、對外擴張上。28歲之後,曾經童年的夢魇化作碧血橫飛,戎馬硝煙散盡後歐洲大地上便強勢刻下普魯士的簽名,腓特烈大帝有如朝陽之光淩空噴薄,時光匆匆流過,眼中也不曾淡去敢睥睨世界的顔色。下一期,讓我們期待金戈鐵馬的戰場上,腓特烈大手筆縱橫豪賭,驚險跌宕的故事!

參考文獻 《十個人的德意志》《德意志人》德國紀錄片《德國人》b站可搜

更多靠譜内容關注微信公衆号: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email protected]

讀者群号 53585837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