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吾到彼處,方能無憂”——德國無憂宮的主人腓特烈大帝

事件簡概:

在腓特烈登上王位的同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領袖查爾斯六世駕崩,他的女兒特蕾西亞繼位,腓

特烈直覺地感到機會來了,以女性沒有繼承權為借口出兵奧地利,他的目标是西裡西亞。

他手裡握着父親訓練出的虎狼之師。沒有任何懸念,腓特烈占領西裡西亞。但戰場上殘酷的厮殺與鮮血橫飛的場面,讓第一次見識的腓特烈受驚不小。

三年後,特蕾西亞緩過勁來,在英國人的支援下,她決定奪回西裡西亞。腓特烈誘敵深入,

當奧地利與薩克森聯軍打算伏擊普魯士軍隊時,腓特烈當機立斷,派騎兵向山上的奧薩聯軍側翼發起攻擊,徹底打亂對方的作戰計劃,普魯士勝利。

奧地利無法承受這一系列慘重的失敗,隻得求和。普奧簽訂德累斯頓條約,承認普魯士對西裡西亞的占領。

普魯士國王

腓特烈大帝是歐洲史上最偉大的名将之一,

1740年,年僅28歲的腓特烈登基成為普魯士國王。

當年,神聖羅馬帝國帝國卡爾六世去世,按照他的遺囑,年僅23歲的女公主瑪利亞·特蕾莎繼承了中西歐最顯赫的權位,成了奧地利皇位的繼承者。這兩位在同一年繼位的年輕王子和公主,從此便展開了彼此鬥争的生涯。

按照慣例,神聖羅馬帝國隻能有皇帝而不能有女皇,是以,瑪利亞·特蕾莎的繼位不合法,這就為歐洲列強幹涉奧地利提供了非常恰當的借口,

巴伐利亞的選帝候就對女王地位未穩,認為正是普魯士擴張并吞西裡西亞的好時機,于是向瑪利亞·特蕾莎女王表示,普魯士願意以軍事力量支援她的繼承權,

但是要求西裡西亞作為交換條件,這明顯就是要趁火打劫嘛~是以,奧地利女王斷然拒絕了腓特烈的提議。

“吾到彼處,方能無憂”——德國無憂宮的主人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一看形勢,懷柔政策不行那就搶吧!

于是腓特烈決定出兵搶占西裡西亞,他想着搶完後,奧地利女王再怎麼不同意也成了事實了。腓特烈違反了當時的戰場慣例,

還沒對奧地利宣戰就開始偷襲。

1740年,雞賊的腓特烈率領8萬普軍南下突襲西裡西亞。奧地利在西裡西亞隻有少量駐軍,毫無防禦準備的守軍很快被擊潰。西裡西亞陷落,隻有幾個孤立的堡壘仍然有守軍,腓特烈率領2萬普軍屯兵尼斯堡堅城之下,準備對它長期圍困。

腓特烈的倔強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小的時候性格溫和,他對帶兵打仗沒有興趣,心裡全是音樂、藝術、文學,宮裡經常回響着悠揚的笛聲。

然而他父親認為男人就應該身披铠甲眷戀沙場,樂器被國王銷毀,腓特烈被迫學習他并不喜歡的戰術和數學。

腓特烈内心非常痛苦,他一面被迫妥協,一面暗暗準備反抗。

“吾到彼處,方能無憂”——德國無憂宮的主人腓特烈大帝

為了脫離父親的掌控,年輕的腓特烈在18歲那年,聯合了他的小夥伴,一個叫卡特的貴族青年,

準備一起逃到英國去。但這個一心想飛走的藝術青年不出意外地被抓了回來,而跟他一起出逃的卡特還被當着他的面砍了頭

。之後,腓特烈被暫停了王儲身份,關在一個城堡裡。

一年半後,腓特烈性情大變,表示願意放棄他之前的倔強,将精力投入到治國練兵上面去。

這個曾經心懷夢想的男孩似乎認識到了自己肩負着的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他有他的使命,

為了普魯士,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他到嚴苛無情的軍營裡曆練人生。

“吾到彼處,方能無憂”——德國無憂宮的主人腓特烈大帝

普魯士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王國,但是經過他的祖輩父輩韬光養晦,普魯士的軍事力量也不容小觑,腓特烈登機繼承王位,曾經童年的夢魇消散,歐洲大地上隻留下他強勢而霸氣的普魯士的簽名,腓特烈大帝猶如朝陽之光淩空噴薄。

雙方相遇穆爾維茨村

1741年4月,奧地利元帥奈貝格領兵2.2萬,從西裡西亞東面的摩拉維亞境内趕來救尼斯堡,并派出騎兵隊普魯士軍隊的補給線展開了襲擊。

從戰略上看,奧地利軍隊隻要能夠堅守住戰線,切斷普魯士軍隊的補給,被孤立在西裡西亞的普魯士軍就遭到極大的麻煩。為了打破奧軍的封鎖,腓特烈決意進攻。

4月10,普、奧兩軍在西裡西亞的穆爾維茨村相遇,

普魯士2.1萬訓練有素的士兵對戰奧地利1.9萬士兵

,其中還有許多是新兵未真正面對過戰場,但是奧軍有強大的突擊騎兵,并且有着一批作戰經驗豐富的指揮官。

“吾到彼處,方能無憂”——德國無憂宮的主人腓特烈大帝

普魯士軍隊雖然在先期發現了奧地利軍隊,但是卻沒能立刻展開攻擊,相反,奧地利軍隊還沒等到普軍全部展開便率先發起進攻,占領先機。

奧地利左翼騎兵在風雪的掩護下,突然出現在普魯士軍隊的面前,并将普魯士軍隊的隊形沖散。在這樣激烈的戰鬥中,奧地利與普魯士的兩位騎兵将軍全部陣亡。

這是腓特烈親自指揮的第一場戰役,戰場上的士兵身上鮮血淋漓,慘烈的戰鬥場面與兩翼的暫時挫敗,使腓特烈對戰場的形勢感到頭昏目眩,他将指揮權交給了實戰經驗豐富的斯維林元帥。

艱難的勝利

斯維林元帥擁有非常豐富的戰場實戰經驗,在他的指揮下,

普魯士步兵的良好素質在不利的形勢下發揮了關鍵作用,普魯士步兵列好陣型,面對具有突擊優勢的奧地利騎兵普軍的士兵們并未退卻,

而是堅持着守護己方陣地,奧地利騎兵和步兵一次又一次進攻都被普軍炮兵擊退。

傍晚時分,普軍在斯維林元帥的帶領下發起了反攻,奧地利軍隊此時的彈藥幾乎已經用盡,而且他們也無法突破普軍的陣地,

匆忙撤退之中,奧軍抛下重裝備退出了戰場,腓特烈終于獲得了第一場戰役的勝利,

隻不過這其中過程有些曲折。

“吾到彼處,方能無憂”——德國無憂宮的主人腓特烈大帝

在這次戰役中,

普魯士軍隊死傷6000餘人,在傷亡人數上多于奧地利軍隊,但是由于奧地利軍隊倉皇撤退,許多重型武器被普軍繳獲

。奧地利軍隊在這次戰鬥中雖然損傷較少,但是用于作戰的物資裝備幾乎損失殆盡,想要在短期間内将普魯士清除的想法隻能化為泡影。

愈戰愈勇的腓特烈

1742年初,奧地利軍隊沿着多瑙河向巴伐利亞發動進攻,并對波西米亞構成威脅,

腓特烈率軍3.5萬人進入摩拉維亞與奧地利的交界處,擺出了分分鐘要進攻的架勢,迫使奧地利軍隊撤軍回返。

在解除了波西米亞危機後,腓特烈揮師北上,在波西米亞霍圖西茨将3.2萬的奧地利大軍擊潰。

“吾到彼處,方能無憂”——德國無憂宮的主人腓特烈大帝

戰役開始時,普魯士的騎兵用快速的沖擊獲得主導權,但由于後續不繼,又被奧地利軍擊退,雙方陷入了僵持狀态

。就在這時,隐藏在戰場後的一緻普魯士軍隊突然出現,

突然出現的普軍令奧軍一時沒反應過來,突然加入戰場的普軍給了與奧地利軍隊一記重創,普軍獲勝。

這次戰鬥,普、奧兩軍的損失均在8000人以上,但是奧地利軍隊将近1.6萬人被俘虜,而且數十門火炮也紛紛落入普魯士軍手中,

這一次,是腓特烈完完全全依靠自己的指揮,赢得了第一場毫無争議的勝利。這場會戰使年輕的國王得到一個取勝的訣竅,就是在戰場上側面突擊比正面進攻更具有毀滅性和震撼力。

這場戰鬥雖然取勝了,但是普魯士軍隊損失也很大,腓特烈已經無力再進行戰争了,

霍圖西茨會戰後,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和西班牙等紛紛加入了對奧地利的作戰,而英國則跟奧地利結盟以打擊法國,

而普魯士這個點起戰争火焰的國家則不聲不響的置身事外。

結語:

作為歐洲曆史上的一代名将,腓特烈的首次戰役赢得有點驚險,但是他吸取經驗教訓,在第二次率軍出戰的時候,預先布置軍隊,在戰場形勢千鈞一發時指令潛伏的軍隊突襲,進而赢得戰役的勝利。

腓特烈的目的隻是吞并西裡西亞,在達到目的後,他并沒有加入法奧戰争之中。四面楚歌的奧地利急于将軍隊集中來抵抗法國和巴伐利亞,是以腓特烈與瑪利亞·特蕾莎女王達成了休戰協定

,根據協定,奧地利把西裡西亞割讓給普魯士,

腓特烈也達到了他與奧地利開戰前的目的,獲得了西裡西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