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刨坑問史】清朝那會兒,德國武器是怎麼走進中國的

咱們都知道,清末乃至抗戰那會。咱們的步機槍多為毛瑟的7.92口徑,手槍也是毛瑟7.63口徑,甚至炮都是克虜伯的那批德國貨為主。而英美法日這些國家的武器不能說沒有,但遠比不上德國武器的影響範圍那麼廣,那咱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德國貨的,為什麼要用德國貨?故事從19世紀中期開始說起。

【刨坑問史】清朝那會兒,德國武器是怎麼走進中國的

對曆史有興趣的朋友應該知道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被拿破侖弄死之後零散成了一堆小公國,這種被打碎的德國很明顯不可能在歐洲或者地球上有啥地位。但随着普魯士王國開始收攏殘破的德意志諸國,尤其是憑借克虜伯炮和德萊賽後膛槍吊打了丹麥,奧地利,最後赢得普法戰争的勝利,成立了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之後。世界各國對于陸軍的崇拜也從法國轉到了德國。當時正值19世紀6-70年代,清朝政府和德國人的軍火貿易也就是從這會走上正軌的。

【刨坑問史】清朝那會兒,德國武器是怎麼走進中國的

當時第二次鴉片戰争剛結束,太平天國運動也正在消停。清政府當時被英國一頓揍之後腦子是門清的,自個太落後了。是以19世紀60年代正是個提倡“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時期,清朝知道自個和西方武器的差距,是以也主張大量采購新型武器。而憑借槍炮和現代化的軍事體系完成崛起的德意志正是最好的學習對象。

這個時候德國剛統一,有技術有軍火。但在貿易上因為輸在起跑線上,大量的份額都被英法吃了。但清朝這個市場足夠大,技術也足夠落後,絕對的最佳目标客戶。是以說供需關系特别鐵,一拍即合分分鐘。

【刨坑問史】清朝那會兒,德國武器是怎麼走進中國的

1861年,《中德通商條約》簽訂之後,兩國的技術和貿易,尤其是軍事方面的交流迅速增加。而德國貨的品質也讓清朝滿意,李鴻章曾經在奏折中說:“德國軍器甚精,臣等近年購用不少。”“至炮位一項,德英兩國新式最精,德國克虜伯後門鋼炮擊敗法軍,尤為馳名。”

到19世紀末的時候,不管是槍炮還是艦船,德國武器基本在中國就是個壟斷層面。當然,光是軍火還不夠,軍事化訓練以及軍工産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德國人。濟南器械局,四川機器局,湖北槍炮局,江南制造總局等的裝置和技術人員都來自德國。

【刨坑問史】清朝那會兒,德國武器是怎麼走進中國的

江南陸師學堂,湖北/浙江/山西/四川等武備學堂等也都聘請了德國教員任教,清廷也将優秀學員送至德國學習軍事理論和戰法戰技。

是以說,無論是裝置/裝備/軍事理論或者别的,從19世紀下半頁開始。德國貨以及槍炮的口徑基本都已經定型,生産資料也基本齊備,别國的軍工體系想擠進來就異常困難。而德國自然也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中國的錫/鎢等稀有金屬以及财力尚可。德國對華的軍工扶持也是出于市場經濟,而且他們賣的貨報價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