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張君劢沉浮的研究心得

作者:充滿元氣的功夫熊貓

張君劢是現代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少年神童,天賦異禀,年紀輕輕便考中了秀才,後來去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學,辛亥革命後兩度赴德研習哲學,具有濃厚的西學素養。他早年追随梁任公,民國時期投身政黨活動,30年代組建國家社會黨而一躍成為黨魁。戰後代表國民黨政府起草《中華民國憲法》,被時人譽為“民國憲法之父”。他崇尚英國議會政治與德國哲學,一生徘徊于學術與政治之間。

他一生熱心政治,參與國事,卻總是誇誇其談,無的放矢;渴望建功立業,但設計的種種方案,均以失敗而告終。但縱觀現代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無人能出其右。他的政治生命非常漫長,其學術造詣和影響至今仍十分深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造成的慘劇,使得他從夢中醒來,開始對科學萬能産生懷疑,他的思想軌迹逐漸由早期激進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到改造人生觀唯科學主義支配的僞命題 ,他也由此切入問題的實質,試圖回答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他認為,人類正是在解決精神與物質之間的沖突中,通過探索和努力,才形成了人類自身的文明。

張君劢從政建功的欲望十分強烈,然而,在現實政治的漩渦中,他終究沒有跨越鴻溝,充其量也就是個“政治教育家”和“政治評論員”罷了。他辦過政治大學,有意把政治大學辦成“民主政治的試驗所”,可是,沒過幾年,他就因涉嫌“進步黨”,政治大學也被國民黨所接收;他還與人合辦過雜志報欄,發表過許多文章,闡述唯心史觀,批評國民黨的一黨專政,批評蘇俄革命和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武裝革命。

他的這些言論行為,為他以後的政治活動奠定了基本的路徑:既不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為伍,又與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産黨不相為謀,企圖以“第三條道路”自居,超然于黨派紛争之外。

他在宣言裡強調中國應該建立政黨政治:“中國今後當釆酌英美現制之精神,有各黨派之合作,予政府以大權。”他提出來的這些設想,多少有些天真幼稚的成分夾在裡面,純粹是一廂情願罷了。

他曾經做過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那就是死皮賴臉将國共兩黨硬拉入他構想的政黨政治的架構之中,結果不言自喻,沒有成功付諸實踐。

我們常說書生誤國,明明自己的專業技能十分有限,卻還要逞大尾巴狼,在國家政治上面總是泛泛空論,無的放矢,這種“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常常使他作為一介書生而煩惱不已,并伴随着他終生漂泊海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