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1)國民黨中将-張君嵩之死

作者:六齋堂

張君嵩是民國時的廣東合浦人(今屬廣西),出自黃埔一期的十九路軍将官。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中,他任十九路軍翁照垣旅446團團長,在上海閘北通庵路指揮全團打出了武裝反抗日軍的第一槍。

1933年十九路軍在福建失敗瓦解後,張君嵩是該軍唯一一個被選送至陸軍大學深造的軍官,張後為戴笠賞識,曾在戴的情報機關工作。

(01)國民黨中将-張君嵩之死

站立者(左)為張君嵩,前排左四為前十九路軍軍長區壽年

1936年陳濟棠下台,廣東歸順中樞,張君嵩調回粵工作,曾兼任稅警總團團長,與稅警總團的創始人宋子文發生淵源關系。抗戰後,張君嵩任暫二軍暫八師師長,參加過粵北會戰、長沙會戰、衡陽會戰等。

抗戰勝利後,張君嵩出任中訓團軍官總隊長(中将銜),後調回廣東出任第十清剿區司令。1947年9月,張君嵩兼任粵桂南剿總指揮部代總指揮,僅僅幾個月後,張在湛江遂溪點驗第十保安團時,被該團團長陳一林設局伏擊,身中數彈而亡。

陳一林是廣東梅州蕉嶺人,抗戰期間在第四戰區工作時,曾被張發奎選送去陸軍大學學習,後任戰區的情報科科長。1946年,廣東的正規軍鄧龍光部和餘漢謀部均北調參加内戰,張發奎擴充了負責地方綏靖的保安團部隊,陳一林由行營上校科長調任保安十團團長,負責湛江、茂名一帶的清剿任務。

從軍以來主要做參謀類工作的陳一林非常珍惜這個帶兵機會,他上任後一絲不苟的加緊訓練,落實編制,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陳一林将《西線無戰事》的作者馬克說過的一句話“戰争抵抗死亡”,了解為要在槍林彈雨中排除滅亡,隻有拼命厮殺,方可從中打開生路。是以在對茂名、湛江交界的遊擊區進行掃蕩時,他身體力行,下手時毫不手軟,給以邊區遊擊隊以沉重的打擊。他親口承認對占領區實行過燒、劫、殺三光政策,還曾傳出保安十團擊斃過一位遊擊隊的司令員。

陳一林也因“赫赫戰功”,赢得了廣州行營的“傳令嘉獎”。正規軍北調後,保安團團長在廣東可是個要職,陳一林回廣州開會時,可以住當時最豪華的愛群酒店套房。

正當陳團長沉浸在仕途憧憬時,他的背景老闆、廣州行營主任(時已改為廣州行yuan的名稱,不過系統老認為是錯别字,隻好沿用原廣州行營的名稱)張發奎(廣東軍政一把手)被免職了。1947年下半年,國民黨在内戰中已曾每況愈下之勢,蔣介石為提前經營廣東,免去了一向恪守盡職但非嫡系的張發奎(張調任沒有實權的軍委會戰略顧問),安排不久前因“黃金風潮”而免職的大舅子宋子文接任該要職,同時由宋兼任廣東省主席。

(01)國民黨中将-張君嵩之死

宋子文

在講究山頭派系的民國,這個消息讓陳一林覺得很沮喪,他是搞情報出身的,戰争年代軍官因派系鬥争成為犧牲品的故事,他過去聽得太多了。

此時,國軍在北方戰場頻頻失利,許多失意政客、落魄軍人,跑到僧多粥少的廣州,特别是有些潰敗回來的粵軍袍澤,向陳一林傾訴兵前線敗如山倒的形勢,更讓他覺得膽戰心驚。

在這種躁動不安的情緒下,一向先知先覺的陳團長不得不思考起自己的前途。他趁在廣州出差時,找了原四戰區的好友李漢沖和陳郁萍一同聊這個問題,大家一緻認為,“大王”(很多下屬對張發奎的稱呼)不在,他們想去台灣也沒人指路。去香港和海外,腰包又不夠鼓,拖着一家老小,也寸步難移,而且大家幾十年來隻學了打仗殺人這套本事,出去外面也不知道能靠什麼謀生。

(01)國民黨中将-張君嵩之死

任廣州行營主任時的張發奎(左二為時廣東省主席羅卓英)

在形勢急轉直下的環境,三人認為沒有“大王”罩着,彼此猶如波浪中的浮萍,要掙脫這種命運,唯有緊緊抓着現有的實力,見機行事,走一條新路。

簡單一點說,張發奎被免去廣州行轅主任後,他這幾個機敏的部下根據當時内戰的環境,已有投誠起義的心思。

有了這個想法後,陳一林決定先去拜訪張發奎,聽下他對時局的看法,同時摸下老上司那邊還有沒什麼門路。

一個甯靜的夜晚,陳一林單獨到沙面張發奎公館拜訪,門口的衛士還認得他,将其領進房門見着了“大王”。

(01)國民黨中将-張君嵩之死

廣州沙面的民國建築

(01)國民黨中将-張君嵩之死

廣州沙面的民國建築

(未完待續,竟然看到這裡了,如果覺得不錯,随手點個贊鼓勵吧。您的支援,是作者下筆的動力。)

張發奎傳 正版書籍精選好書 ¥48.75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