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打開自己的包袱,從裡邊取出李清照的詩集。蕭明華眼神有些惆怅,又有些堅定。

她輕輕念叨這幾句剛烈的詩,伴随着周圍獄友們陣陣低微的抽泣聲,想到許多人和事,她也情不自禁流下淚來。

次日清晨,天還未亮,連昨夜的皎月都還沒完全隐匿,黑暗的牢門便被打開了。幾名荷槍實彈的警衛走進來,一左一右押上蕭明華的肩膀。

最後的時刻終究還是到來,蕭明華在心中輕輕一歎。她努力讓自己避開與監獄難友們不舍目光的對視,别過頭冷眼看向前方,随警衛一同慢慢走了出去。

“軍事法庭”的審判是在一堆軍警戒備森嚴的圍繞中進行的,氣氛壓抑到幾乎要讓人喘不過氣來,但作為被審判者的蕭明華卻始終面色平靜。

在淡定聽完敵人“判處死刑”的無情宣告與最終決斷後,她從容不迫地拿起筆,寫下了自己的遺言和對親人朋友的最後囑托。

而後,押送着她奔赴刑場的汽車就緩緩發動。

1950年11月8日上午,天色陰沉如水。女革命英雄蕭明華在台灣馬場町遭難,被殺戮于國民黨憲兵黑洞洞的槍口下。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台灣馬場町刑場行刑

在臨死前的最後一刻,她高昂着頭顱望向天空,口中無所畏懼地高呼“共産黨萬歲!”随即以不瞑目的姿态,倒在了槍響後的血泊中。

時年僅28歲。

那麼,蕭明華究竟是誰?又為什麼會被國民黨押赴到刑場殺害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一、聰慧少女</h1>

1922年8月,蕭明華出生于浙江省嘉興縣。她的父親叫做蕭子山,曾是廣東省潮陽市的一位普通農民,上過幾年私塾。隻是後來由于生存困窘,不得已而來到了上海。

但20年代前後的上海也不好過,在列強資本主義經濟沖擊下,失業也很嚴重。于是在朋友幫助下,蕭子山又無奈轉到了浙江嘉興,在這裡他經過一番辛勤打拼,開辦起了一家手工工場。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舊上海

即便有生意有收入,但一家人過得并不算富裕。原因是家裡一共有足足7口人。除卻父母外,在家中,蕭明華還有3位兄長,1位姐姐,而她是年齡最小的一個。

隻是她年紀雖小。卻最為聰慧懂事,被家裡人都視為掌上明珠,并喜愛地稱她為“華寶”。至于“明華”的名字,還是上了初小後老師按當地習俗給她取的。

生于這樣的商人家庭,蕭明華也自然受到了不差的教育,早早地就被父親送進了國小裡面。隻不過她才上國小沒過多久,就因軍閥混戰和之後的日本人入侵等種種紛亂而被迫中斷。面對戰亂,父親蕭子山帶着他們一家人四處輾轉遷徙。

十數年的颠沛漂泊,十數年的居無定所。1939年8月,蕭明華才終于随家人一起在抗戰大後方的重慶定居了下來4年後,學習刻苦努力的她以優異成績考入了位于四川省江津縣的白沙女子師範學院。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白沙女子師範學院

此後,未滿20歲的蕭明華就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有文學天才,又很用功,無疑義地将來一定會是中國最具前途的女作家。”這是著名的革命女作家謝冰瑩在蕭明華從白沙女子師範學校畢業時給她的評價。

當時的白沙女子師範學校,在整個大後方都很有名氣。由于受戰争的影響,那會兒有許許多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學者和進步青年彙聚于此,不少就在白沙女子師範學校裡讀書任教。

尤其是蕭明華所就讀的國文系,更是精英荟萃。僅著名大文豪魯迅先生的摯友,就有許壽裳、台靜農、李霁野,還有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等。

在這些文豪、學問大家的影響下,蕭明華閱讀了他們的文章過後,也便萌生了自己也寫文章發表的想法。于是,她以小翼、紀平、凡人等為筆名,先後在《北辰》、《黃河》等刊物上都發表了不少文章。

事實證明,她具有極高的文學天賦和造詣。初出茅廬的她,文章一發表便廣受好評,還以文會友,順利結識了大她許多歲的著名革命女作家謝冰瑩。

這位兩度參軍又兩度從文、寫下諸如《從軍日記》、《一個女兵的自傳》等名篇目的傳奇女性,對蕭明華文字裡的靈動十分欣賞,對她的評價也極高。

除了稱贊其富有文學才華潛質外,也贊揚蕭明華“是一個最富同情心的孩子,喜歡綠的顔色,這象征着她是愛好和平的”。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謝冰瑩

謝冰瑩并沒有看錯,蕭明華的确愛好和平,且在之後的不久,便為這理想中的和平美好而付諸了實際行動,甚至于放棄了本可擁有遠大前途的文學創作之路——她最終投身于中國的革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二、走向革命</h1>

那是1946年晚秋,紅葉落滿了北方大地,冬天的腳步已漸漸逼臨。迎着一片抗戰勝利的歡呼聲,25歲的蕭明華在老師台靜農的推薦下,來到了北平師範學院。

在這所期望已久的學校裡,她遇到了以前重慶就認識的朱芳春教授。對方是從北平師院畢業的,現也在學校的教育系裡任教,與蕭明華的哥哥蕭明柱乃是莫逆之交。

“他鄉遇故知”,二人不可謂不高興。

不過欣喜之餘,明面上是教師、暗中還兼有中共地下黨員身份的朱芳春,又送給了蕭明華不少進步書籍刊物,諸如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鄧初民的《社會發展史》等。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毛澤東寫作《新民主主義論》

他告訴蕭明華,這些書籍都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如果她感興趣,一定要認真地讀完。

作為前輩,朱芳春并又告誡說,書本上的知識再好,但也隻是死的,要真正讀懂它,還必須與實際聯系起來。對于當下的社會局勢,時刻都要多看多思多想。

朱芳春的循循教導,啟迪了蕭明華内心的進步思想,讓她學問得到進一步充實之餘,革命信念之火也開始愈燃愈烈。終于,這把火迎來了第一次爆發時刻——“反饑餓、反内戰、反迫害”的抗暴運動。

這場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一直從1946年的年末延續到次年的5月,起因是當年12月24日的夜晚,一名叫做沈崇的女大學生在去看電影途中,突遭兩名美軍士兵強暴。

此事被爆出後,群情激憤,可美方拒不道歉,國民政府亦多有包庇。

抗日戰争已經勝利,然而在中國的土地上,外國人犯罪依然能夠逍遙法外!照此情形,四萬萬中國人何時才能站立起來?

帝國主義的無理行徑與政府的不作為,讓社會各界人士在失望的同時更憤懑不已。尤其是情緒最為激昂、革命熱情最為高亢的大學生。

他們紛紛走上街,高高揮舞橫幅和旗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活動行。強烈抗議美軍的暴行,要求美軍撤出中國,表達了對國統區社會沖突日益尖銳的極度不滿。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反饑餓反内戰反迫害遊行

然而,學生的訴求終是沒有被美帝國主義和國民政府正視,這些隻會壓迫人民的家夥,非但不予以積極正面的回應,反而派出了大批軍警,妄圖以鎮壓的方式來對付學生們的抗議行為。

富有愛國熱情的蕭明華自然也參與到了示威遊行的隊伍中,隻是從一開始的憤懑不已再到無奈沮喪,在與同學們的并肩作戰中,她認清了國民政府腐朽堕落的本質。

這樣軟弱無能的執政者,憑什麼能夠為中國帶來和平美好的未來呢?

心緒無比失落下,知道自己前輩老師朱芳春教授就是中共黨員的她,随即在1947年9月,主動向對方申請要加入中國共産黨,為中國革命盡自己的一份力。

鑒于其思想的堅定和行為表現的優異,朱芳春在請示上級黨組織過後,對蕭明華的請求予以了同意。

那天傍晚,在朱芳春自己的小屋裡,兩人相對而坐。朱芳春皺着眉頭,莊重告訴蕭明華:

“我知道你的想法,黨組織也同意讓你加入。但是作為師長,我還是必須要負責任地對你說,情報工作是很危險的,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甚至一不小心就可能喪命。一時的熱情代表不了什麼,它更需要有堅定的意志。我想你在做出最後決定之前,再回去好好考慮幾天吧。”

朱芳春的話音剛落,蕭明華就猛地一下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眼神堅定地說道:

“還要考慮什麼?您說的這一切我早就已經想清楚了。請朱老師轉告黨組織,我願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黨,獻給人民的革命事業。如果一個人能為人民的革命事業而死,那就無愧于父母和人民的養育之恩!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朱芳春靜靜地望着她,注視着她的眼睛。良久,才微微歎了一口氣,眉頭舒展,而後輕輕一笑,點點頭說道:“好的,你的決心,我明白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三、奔赴台灣</h1>

解放戰争進展的順利程度出人意料,到1948年,國民黨大軍就已經紛紛丢棄陣地,往南方不斷敗退。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解放戰争

正像是革命勝利行将不遠一樣,這年蕭明華也畢業在即。她接到了昔日恩師,此時正在台灣大學擔任國文系主任的台靜農教授的邀請,希望對國語注音、語音應用有極深造詣的她能夠前往台灣任教。

蕭明華接到對方的信後,思考了很久。

她想到,全國的解放就在眼前,但也隻是就大陸而言,孤懸海外的台灣則是一個尚待開辟新戰場。自己身為一名黨員、一名情報人員,眼下不正是自己為革命事業做貢獻的絕好機會嗎?

于是,她果斷地向朱芳春提出,想借此時機到台灣去開展情報工作。朱芳春是個有遠見的人,是以對于如此大膽的設想,表示了認同,并立即就向上級進行了彙報。

黨組織很快準許了這個請求。

于是,1948年6月中旬,已經做好要前往台灣的蕭明華放棄了畢業典禮,專程傳回了一趟老家,去看望自己年邁的雙親。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蕭明華

對着兩鬓斑白的母親,蕭明華牽着她的手,深情又愧疚的說道:

“您和爸爸為我們子女吃了那麼多的苦,我這個做女兒的,還沒有好好報答你們,不會怪我吧?”

對于蕭明華的歉疚,母親隻是輕撫着她的頭,溫和答道:

“有你這樣懂事的孩子,我這個做娘的哪會怪罪呢?心滿意足還來不及呢!”

而後,她告别自己的恩師、家人、朋友,藏起自己對故人故土的無限眷戀,乘着滿載乘客的渡輪,蕭明華跨越漫漫海峽,隻身去往了寶島台灣。

在台灣站穩腳跟後,因留居北平的朱芳春組織學生運動,觸怒了鎮守北平的國民黨将領傅作義。

為躲避通緝,朱春芳也在組織的安排下化名“于非”,來到了台灣同蕭明華會合。師生二人為掩人耳目,扮作一對假夫妻,開始了在潛伏中并肩作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四、六傳機要</h1>

1949年的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不到三個月,解放軍強渡長江占領南京。大陸的形勢越好,台灣的形勢就越緊張,國民黨已有意将台灣作為敗退的最後基地,因而加強了對人員清查和言論管控程度。

局面是以一時間變得嚴峻起來,蕭明華和化名“于非”的朱芳春為了更好地工作,便更加隐蔽自己的行動。

但這一時期的情報異常之多。蕭明華主要負責聯絡,并承擔情報資料的報關與整理和密寫任務,除此之外白天還要上課,是以時常忙到深夜。這讓她本就瘦弱的她身體愈加單薄。

但蕭明華來不及調養自己的身體,因為她得到了一條來自上級極其重要的訓示:

人民解放軍即将解放沿海諸島,為配合解放軍的軍事行動,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擷取國民黨有關台灣和大陸沿海島嶼的軍事情報!

蕭明華看着傳來的電令,眉頭緊鎖,記住内容之後便将之燒掉。然後,她立即采取了行動,發動了自己所有的人脈和力量,結果很快就獲得了有關台灣和當時尚未解放的大陸沿海軍事情報數百份。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台灣兵要地志圖》,這乃是1945年日本投降時,崗村甯次親自交給蔣介石的禮物。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蔣介石

此絕密地圖繪制精巧,完全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尺。在地圖上,台灣各地形地貌及日軍曾經修築的軍事據點及防禦作戰工事都清晰可見。

蕭明華深知這樣一副地圖對我軍的重要作用,于是在曆經艱難險阻從台灣國民黨當局嚴密的防衛中獲得了它後,便開始着手進行複制。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在暗中行進着。1950年新年伊始,《台灣兵要地志圖》連同相關資料已被蕭明華他們給整理好,并經過一番巧妙僞裝放進了航空箱裡。

可是,得到是一回事,能否送出去又是一回事。台灣現在對于任何人員物品的進出都管控嚴密,想要将情報送出,其中的風險必不會低。

那麼,怎樣才能将情報安全傳遞出去呢?蕭明華和朱芳春都有些犯難。

關鍵時刻,蕭明華從朋友處聽說有一位老媽媽即将要到上海去探親。經過反複研究後,她遂決定以親戚身份,護送這位老媽媽回大陸去。

他們經舟山搭乘販運私鹽的帆船,路上經過好幾次驚險的搜查,一路飄蕩,順着大海起伏的波浪,幾度輾轉終于來到了上海,最後将情報順利送達,上交給了組織。

當時華東地區的情報負責人得到他們的情報後,一時喜不自禁,激動地盛贊二人說:

“你們的情報太重要了!做得極為出色,我們要立即給前線指揮部送去!”

雖然再次回到了大陸,但蕭明華他們還有重任在身,無法在上海久留,隻匆匆歇息了兩天便要分别,臨行前負責人又叮囑道:

“你們的工作很不容易,在台灣一定要多注意隐蔽和安全,讓其他同志們也多注意安全,與組織加強聯系,祝你們再立新功!”

就這樣,從1949年12月一直到1950年的1月,在這短短兩個月時間裡,蕭明華他們排除萬難,不懼危險,連續6次送出大量的絕密情報,為解放軍針對沿海諸島的解放行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五、堅貞不屈</h1>

随着大陸各地解放步伐的加快,1949年5月19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釋出戒嚴令。同年6月,蔣介石敗退到台灣,為了繼續在台灣的統治,全島的“戒嚴”進一步加強,全島都陷入了人人自危的白色恐怖時代。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這一時期,台灣當局四處搜捕可疑的大陸情報人員。是以,從大陸來,又多次暗中傳遞情報出去的朱芳春與蕭明華也被國民黨特務盯上,成為了懷疑的對象。

1950年的2月4日,蕭明華迎來了自己的27歲生日。她邀請了自己的三哥蕭明柱到自己家中過生日。

蕭明柱當時也是中共潛伏在台灣的地下情報人員之一,與蕭明華既是兄妹也是戰友。

難得相聚,一家人其樂融融,歡談暢飲。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卻突然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這種時候,什麼人會來敲門呢?朱芳春抛頭露面的次數較多,暴露的可能性相對較大。為了安全和穩妥起見,心裡有數的蕭明華立即讓其從後門離開,并立即做出周密細緻的安排:

“沒有我的親筆通知,不要回來。不要忘了後門外邊的那根晾衣杆。”

這是他們之間交換情報的約定,晾衣杆上如果曬着東西,就表示家裡安全,反之,則千萬不要進入。

看着朱芳春悄聲離去的背影,收拾好心情的蕭明華又繼續剛才的談笑,仿佛什麼事也沒發生過。

敲門聲還在繼續,蕭明華起身,去開了門。

“你好,我們是于非老師的學生,來是想請他去做演講的。”一打開房門,兩名陌生的男子就以此為借口,急匆匆說道,并毫不客氣走進了房間。

“原來是這樣啊。”沒有流露出分毫破綻,蕭明華臨危不亂,鎮定自若地微笑招待這兩位“客人”進了屋。

“二位請坐。不過教授不在家,到台灣大學去拜訪一位老師去了,實在不好意思。”

陌生人似乎并不相信蕭明華所謂話,眼睛在房間裡東張西望地看來看去,像是在搜尋着什麼。可一陣搜尋過後,發現于非确實不在,隻好悻悻告辭離去。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突然地“搜查”顯然是不對勁的,生日聚會當然沒法再進行下去。蕭明華告誡哥哥:千萬要小心。将其送走之後,自己立刻開始想辦法同朱芳春取得聯系。

蕭明華意識到:國民黨當局顯然已經掌握他們不少的資訊。于是有戰友勸蕭明華也趕緊隐蔽下來,避一避風頭。可她卻搖了搖頭,說道:

“現在情況還不明朗,我如果輕舉妄動,很可能立馬便會暴露。”

于是,她不動聲色,像往常一樣正常生活和上課。兩天後,她在師範學院内繼續向學生講授先前沒講完的《正氣歌》,在課堂上,她贊頌了文天祥甯死不屈的精神,心内也暗暗決定,一定要像文天祥一樣。

是的,此時的她已經隐隐感到了危險在逼近,她如此想,似乎是在為自己加油,也好像是在為自己而自豪。

果然,她的預感沒有錯。當天夜裡11時,一群由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派來的士兵圍住了蕭明華的宿舍,将她逮捕。

知道自己已經逃無可逃的她表現得很是鎮定,沒有一絲反抗。隻是,在離家前,她向那些人要求帶一件衣服。于是,她從容不迫地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從後窗取下了那件搭在晾衣杆上的舊旗袍,最後一次向戰友傳遞情報:

這裡危險,别來!

而後,蕭明華被國民黨關進了黑暗的監獄裡。

在獄中,她将生死置之度外,唯一關心的就是同志戰友們的安危。她借有人探監的機會,将一隻還剩7顆魚肝油丸的藥瓶托人帶出監獄。随後又要求在獄外的哥哥,按這種牌子的魚肝油再送幾瓶給她。

此舉看似無關痛癢,實則其傳遞出的資訊就是要化名“于非”的朱芳春迅速撤離。原來,蕭明華與蕭明柱在家裡均講嘉興方言,在嘉興話裡,“七”與“去”極為相似,“魚”與“于”又是同音。

如此一讀,“七科魚肝油丸”合起來意思就是——“于去”。

同志們領悟到了她的深意,一時間感動得情難自已,個個都眼眶泛紅流下淚來。

為了不辜負蕭明華的一番好意,他們抓緊時間秘密地安排了“于非”的撤退行動。而脫線後的“于非”将蕭明華入獄前所收集到了種種絕密情報都順利傳送給了黨組織,得到了解放軍前線指揮部的高度評價。

然而,遺憾的是,蕭明華再也無法回去了。在獄中,她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殘忍折磨與嚴刑拷打,但無論敵人使盡何種手段,也隻能從其嘴裡聽到這樣铿锵有力、擲地有聲的話:

“我是一個擁護共産黨、擁護革命、支援共産黨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革命者,何罪之有?”

就這樣,在暗無天日的獄中被關押278天後,1950年11月8日,放下一切牽挂和眷戀的革命志士蕭明華慷慨就義,倒在了國民黨劊子手的屠刀之下。

倒在血泊中她,雙目圓睜,面向西方。她深情遙望的方向,正是她的故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六、魂兮歸來</h1>

時光悠悠,32年的歲月轉眼間過去,中國步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兩岸互通後,斷絕了幾十年的交流再次開啟。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1982年秋的9月11日,首都機場内的人群熙熙攘攘,伴随着顯示屏上出現的“到達”字樣,一位老人從飛機上下來,與接機的另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緊緊相擁。

這位從自台灣而來的老人就是蕭明柱,他從背包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隻楠木盒子,用顫巍巍的雙手緊緊攥着,還未說話眼淚便已落下:

“大哥,我沒能照顧好明華妹妹!”

是的,盒子裡裝的就是蕭明華烈士的骨灰,盒子上寫着她就義的時間:殁于1950年11月8日卯時。

之後,蕭明柱與中央調查部的相關從業人員為蕭明華舉行了追認其為烈士的儀式然後将蕭明華烈士的骨灰安葬進了北京八寶山的烈士陵園。

蕭明華的墓碑上沒有任何關于她的生平與事迹介紹,僅有的碑文就是正面的“蕭明華烈士之墓”與背面朱芳春親筆所提的3個大字——“歸來兮”!

蕭明華:1948年潛伏台灣,被捕時在敵人眼皮子下,成功将信号發出一、聰慧少女二、走向革命三、奔赴台灣四、六傳機要五、堅貞不屈六、魂兮歸來參考資料

蕭明華烈士墓

結語:

我們應當知道,如今我們的生活有多幸福,當年的烈士們就有多困苦。但是他們不怕困苦,為的就是我們今天能夠幸福!是以,不管時間過去多久,烈士的英雄事迹我們都不能夠忘記,我們惟願:英靈安穩,保佑中華能夠繁榮昌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參考資料</h1>

裘偉廷.純真高尚 白璧無瑕——就義于台灣的革命烈士蕭明華[J].台聲,2020,(08):86-91.

張蔚.蕭明華:不為人知的“北師大江姐”[J].名人傳記(上半月),2015,(04):70-74.

廖春梅.蕭明華:“中國最有前途女作家”的隐蔽人生[J].檔案記憶,2016,(07):42-44.

姚華飛.潛伏台灣的女英雄蕭明華[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4,(09):72-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