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在一百多年前,李大钊攜筆從戎,以文報國,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産主義者。他鼓勵中國青年以“青春之我”建立“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堅信中國的青春即将到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火炬在他的手中點燃,照亮中國的前路。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大廳裡,擺放着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它是中國共産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钊就義的絞刑架。在它鐵鏽斑斑的底座上,似乎還殘留着鮮血的印記。
李大钊之孫 李建生:他的遺體,發現就說是脖子上有三道血印子,就說明他一共被勒了三次才完成這個殺人的過程。
哪怕付出生命也要追尋真理,這是李大钊畢生的信仰。1917年,28歲的李大钊聽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他感到要解決中國問題必須選擇馬克思主義。李大钊首先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最早把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引入中國。緊接着,他又在《新青年》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此後,共産主義的星星之火開始在整個中國燎原。
李大钊之孫 李建生:從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我爺爺)發表關于傳播馬克思主義、歌頌十月革命的論文演講、雜文等一共140篇,平均每6天就發表一篇,說明他高密度去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追求真理、探索這個民族解放之路的同學,都會自覺去聽大钊先生講這些馬克思主義課程。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幾個月後,北京共産黨小組正式成立。當時,李大钊從自己每個月的收入中拿出80銀元,作為小組的活動經費。
李大钊之孫 李建生:他到了夏天就穿一件布的長衫。冬天就是一個長的棉袍,對當時一個大學教授來說,(個人生活)非常簡樸。
當時,李大钊每個月收入240銀元,但是他的夫人趙紉蘭卻常常為生計發愁。原因是李大钊常傾家纾難,接濟貧寒學生。後來,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不得不讓會計每個月直接把一部分生活費交給趙紉蘭,以防李家斷炊。
李大钊之孫 李建生:當時北京的物價水準,他(李大钊)三個月的工資就可以買一套很好的房子。但是他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一個房産也沒有,他一共搬了7次家,換了8個地方,都是租房子。他(李大钊)犧牲之後,最後家中隻剩下一塊錢生活費。
在李大钊上司下,北京早期黨組織發展至16名黨員。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李大钊雖因故未能參會,但他為籌建中國共産黨做出的巨大貢獻,成為公認的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李大钊上司的北方群衆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被反動軍閥視為“心腹大患”。黨組織和戰友們都勸他離開,但他認為北京還有不少重要工作要做,要留下來繼續戰鬥。1927年4月,大批軍警包圍了蘇聯使館,李大钊連同60多人一同被捕。
李大钊之孫 李建生:當時國共上司正在辦公的這些從業人員都被逮捕了,包括我的奶奶,還有我兩個姑姑,逮捕之後就把他們關在京師警察廳。當時奉系軍閥想盡辦法,威逼利誘,各種手段都用上了,我爺爺也沒有屈服。
李大钊在獄中度過的22天,被施以多種酷刑,百般折磨。電椅、老虎凳、用竹簽插手指,甚至竟殘忍地被拔去了指甲。他卻铮铮鐵骨,一片丹心。李大钊其實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曾在《犧牲》一文中寫道:“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李大钊之孫 李建生:在《犧牲》這個短文裡,他把犧牲看成一件壯烈、莊嚴的事情,面對生死,他一點都不畏懼。
1927年4月,軍閥下令:絞殺李大钊和其餘多位革命者。臨刑前,李大钊一襲長袍,态度從容,第一個步上絞刑台。作了此生最後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說,“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産主義,共産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随後,慷慨赴義。
李大钊之孫 李建生:為中國發展、民族解放之事業矢志努力,這就是他的目标,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總台央視記者 于茜 董良言)
(編輯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