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1949年3月的一天,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上司人坐在從西柏坡駛來的火車上,伴随着颠簸看着遠處隐約可見的北京古城牆,情緒十分高漲。

火車到站後,紅光滿面、健步如飛的毛澤東走下火車,對身邊的周恩來幽默地說道:“恩來,今天可是‘進京趕考’的日子,精神不好怎麼行啊?”

周恩來聽到主席這話,“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應和着說道:“那就祝我們考試都及格,不要被退回來!”

“哈哈,我們是堅決不當李自成的,一定能考個好成績!”毛澤東笑着說道。

說着笑着,葉劍英就帶着迎接隊伍過來了,毛澤東看着北京城中熟悉的風景,一下子回憶起了30年前自己在北大度過的那段“北漂”時光。

“三十年了!當年我為了尋找救國真理來到了北平,吃了不少的苦頭,後來遇到了一個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也正是在他的影響和教導下,我才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回憶起了往事,感慨萬分地說道。

“李大钊同志是我真正的老師,如果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

可惜的是,李大钊同志早已犧牲,沒能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但是毛澤東一直都沒有忘記李大钊,更沒有忘記30年前和李大钊同志共同經曆的那段峥嵘歲月!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圖|李大钊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3">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h1>

1918年冬,古老繁華的北京城中大雪紛飛,茫茫白雪掩映之下,是無數有志青年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

毛澤東、羅章龍、李維漢等準備赴法勤工儉學的年輕人,不遠千裡來到了北京城,找到一個叫“三眼井”的地方落腳,這裡住着很多貧困的“北漂”青年。當時,毛澤東和七個人擠在一個房間裡,晚上8個人就擠在一個土炕上睡覺,一個人緊挨着一個人,毛澤東想要翻個身都得和大家說一聲,然後大家一起翻身。

在這樣的居住環境下,毛澤東的睡眠時間自然也縮減了不少,他每天都起得很早,然後去北京的公園裡散步,青年毛澤東既感受到了北平那刺骨的風雪,卻也看到了蘊含着生機和希望的早春,厚厚的堅冰覆寫在北海之上,岸邊的梅花卻在風雪中怒放,這樣美麗奇異的景象讓迷茫之中的毛澤東多了幾分希望。

剛到北京的那幾天,毛澤東和同鄉的小夥伴都在街邊攤子上吃飯,一天下來的飲食費十分高昂,而且不合口味。羅章龍建議大家不如自己買來米面自己做飯吃,這樣子可以省下不少錢,毛澤東非常同意羅章龍的建議,連忙組織大家去街上買米買面。

當時交通沒有今天這樣發達,大米在北京可是稀罕的“奢侈品”,這對于吃慣了大米的南方人來說無疑是種煎熬。毛澤東在街上溜達了一上午,最終也隻買了一袋炒米和一捆蔥花,回來後大家将面炒熟,然後做成面糊,加上蔥花、食鹽調味,這就算是做好了一頓飯。

可是,這樣的飯菜對于嗜辣如命的湖南人來說簡直是毫無滋味。這些“北漂”青年出去幹一天活,回來就喝一碗這樣的面糊,即便是鐵打的人也扛不住。

鄰居的一位滿族婦人經常躲在家中的窗戶後面觀察毛澤東等人,有什麼事情就派自己的孩子來傳話,當她看到這幾個年輕人天天在家喝面糊十分心疼,便趁着街上沒人的時候偷偷跑到毛澤東等人的院子裡,教幾個年輕人蒸饅頭。

在當時,三眼井還有個送水老頭叫老侯,經常來給毛澤東等人送水,一來二去大家就熟悉起來了。老侯是山東人,很擅長做面食,得知毛澤東等人的困難後,他就從自己家裡搬來炊具,每天給毛澤東等人做飯吃,老侯不要工錢,隻希望大家能分他幾個饅頭吃就行。

就這樣,毛澤東和大家每天就靠吃饅頭、鹹菜度日,白天就去北京大學的圖書館閱覽室中閱讀學習,晚上就傳回三眼井的小院子裡圍爐共話。

這樣的貧困生活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一直到毛澤東遇到自己的“貴人”李大钊。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當時的北京大學,是全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傳播中心,陳獨秀、李大钊、胡适等名流皆是新文化運動的領頭人,他們都在北京大學工作,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也非常支援新文化運動,主張百家争鳴、勇敢革新,為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毛澤東來到北京的時候,李大钊出任了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除了圖書館的日常工作外,李大钊就在學生中宣傳新文化運動,認真研究馬列主義,當時北大的一大批愛國青年都圍繞在李大钊周圍,李大钊是以也成為了北京先進青年的思想領袖。

在北大圖書館,毛澤東第一次見到了李大钊。

那一天,北京的雪下得很大,毛澤東在圖書館閱覽室中閱讀取暖,當他抱着一堆書路過紅樓東南角的一個辦公室的時候,辦公室中一個穿着舊長袍、舊布鞋、圓臉黑胡,帶着圓框眼鏡的先生朝着毛澤東看了過來,兩人目光相接,毛澤東的心情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先生卻帶着慈祥的笑朝着毛澤東點了點頭。

後來,毛澤東才知道這位戴着圓框眼鏡的先生,就是鼎鼎大名的新文化運動領袖李大钊。

當時毛澤東一直沒有一個正式的工作,身上的盤纏也快花完了,眼看就要青黃不接了,毛澤東無奈之下找到了恩師楊昌濟先生,請他幫自己找一個工作。

楊昌濟就把毛澤東介紹給了李大钊和蔡元培,李大钊和毛澤東之間的緣分就這樣開始了。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圖|楊昌濟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8">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h1>

1918年9月,在楊昌濟的介紹下、蔡元培的推薦下,李大钊給毛澤東安排了一份臨時差事,主要就是負責在北大圖書館第二閱覽室管理中外文報紙,每個月8塊大洋。

很多人說毛澤東當時出任的是北大圖書館助理員一職,然而當時的北大并沒有助理員這個職位,除了圖書館主任李大钊外,底下還有助教、事務員、書記和雜務人員。

助教就是負責幫助學生閱讀,主要是從曆屆的畢業生中挑選,事務員的工作難度較大,主要由資深的北大從業人員擔任,雜務人員就是打字員、裝訂匠還有打掃衛生的人員,書記的工作内容比較廣泛,大多數情況下是由增聘的新手擔任,是以說毛澤東還是很适合這個職位的。

曾經的北大代理校長蔣夢麟也曾在回憶中說,當時李大钊來到校長室,鄭重地對他說:“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

蔣夢麟思索了一下,反問道:“為什麼不讓他像以前一樣辦合作社呢?”

李大钊着急地擺擺手,回答:“行不通,那個早就破産了。”

蔣夢麟想到李大钊是圖書館主任,便問:“那你能不能在圖書館給他安排一個職位呢?”

李大钊點點頭,說這個可行,蔣夢麟接着說道:“去當圖書館書記吧!”

随後,他拿起紙筆,給李大钊寫了一張條子,上面就寫着:“派毛澤東為圖書館書記!”

後來毛澤東的同學蕭子升也曾回憶起了這件事,當時毛澤東的經濟狀況很窘迫,他寫信給蔡元培校長,希望蔡元培可以給他安排一個打掃教室的工作,蔡元培收到信件後,立馬提筆給李大钊寫了一封書函,請求李大钊給毛澤東安排工作,職位就是“圖書館書記”。

是以說,毛澤東當時在北大出任的很有可能就是“圖書館書記”一職,月薪8元,這個工資在當時的北京其實很低,同時期的魯迅,一個月可以拿到四百多塊大洋的工資。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圖|青年毛澤東

由于工作原因,毛澤東每天都要和北大的學生打交道,其中就包括後來的新文化運動領袖羅家倫、傅斯年等人,毛澤東對這些人很感興趣,希望可以和他們做朋友,但是來自南方,又操着一口濃重湖南口音的毛澤東,并沒有引起傅斯年等人的注意。

毛澤東還曾去拜訪過從美國回來的“洋博士”胡适,胡适雖然隻比毛澤東大兩歲,但已經挂上了“教授”的頭銜,還吃過洋面包,喝過洋墨水,對身為圖書館書記的毛澤東自然是愛答不理,後來毛澤東在北京組成了新民學會,在蔡元培的邀請下,胡适才勉為其難參加了一次座談。

他們不知道,他們所輕視的“圖書館書記”就是湖南赫赫有名的“二十八畫生”。早在來到北京之前,毛澤東就已經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多篇文章,其中的一篇《體育之研究》一經發表就在廣大青年群體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圖|《新青年》

毛澤東的筆名“二十八畫生”也逐漸被世人熟知,這篇文章是陳獨秀從衆多來稿中精心挑選的,雖然文筆不夠老練,但是其中的觀點和見解十分發人深省,再加上《新青年》很少釋出體育話題的文章,陳獨秀便選擇了釋出毛澤東的這篇稿子。

《體育之研究》是目前可考的毛澤東公開發表最早的文章,這個時期的毛澤東深受民主改良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影響,但是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是明确無疑的。

可是,來到卧虎藏龍的北京後,像“二十八畫生”這樣年少有為的人才不在少數,當時的北大更是全國人才、名流彙集之地,毛澤東瞬間就顯得有點黯然失色了。在這種心理落差之下,毛澤東選擇不忘初心、虛心求教,不論吃了多少閉門羹,還是積極奔走在求學之路上。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對待毛澤東,楊昌濟和李大钊對待毛澤東十分真心,兩人都給毛澤東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這個時期的毛澤東本來有出國留學的想法,但是李大钊在北京大學的空谷足音,深深地吸引了青年毛澤東,也正是因為李大钊的影響,毛澤東才打消了出國留學的想法。回憶起當時的心境,毛澤東說道:“我當時對自己的國家都不夠了解,我應該多花些時間去了解自己的國家。”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49">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h1>

李大钊不僅是毛澤東的“頂頭上司”,還是毛澤東的“人生導師”,兩人第一次交談,李大钊就對這個身材欣長,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年輕人産生了很大的興趣,毛澤東是韶山農民出身,但是一言一行中卻充滿了民族情懷,對當下時局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年紀雖輕,但是知識儲備十分豐厚,尤其是在古文方面的造詣,就連李大钊都自歎不如。

李大钊比毛澤東年長幾歲,但是已經成為了人人尊敬的“守常先生”,但是他對毛澤東卻表現出了一種極大的熱情,不僅對毛澤東的問題有問必答,還經常主動找到毛澤東聊天談話,兩人經常一起閱讀馬列書籍,交流彼此的見解和感想。

毛澤東第一次來北京,一共待了大約半年時間,其中和李大钊相處的時間有三四個月,但是在三四個月的時間裡,毛澤東整個人都産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在思想領域,毛澤東從那個迷茫的愛國青年轉變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回憶起和李大钊一起研究馬列主義的歲月,毛澤東感慨萬分地說道:“沒有馬克思主義,哪來的共産黨呢?李大钊先生就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他發表的文章、書籍都是!”

除了毛澤東外,李大钊還影響了一大批先進青年,讓他們成為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其中就包括大批的無政府主義青年,這些人受梁啟超、康有為思想的影響,觀看了一些無政府主義的小冊子,非常贊同無政府主義的主張。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圖|愛國青年探索救國之道

但是自李大钊之後,一些思想敏銳的進步青年就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和小冊子,蘇聯布爾什維克革命也正式走進了中國人民的心裡。

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任職期間,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生計問題,還擁有了在校内自由旁聽和參加學校活動的機會,這樣的學習機會對于農民出身的毛澤東來說十分難得。

毛澤東參加的第一個學術團體,是校長蔡元培和新聞記者邵飄萍共同組織的“新聞學研究會”,這個協會最開始是為了培養新聞人才,彌補國内在新聞界的教育空缺所建立的。

毛澤東在新聞學研究會中不僅學到了專業的新聞寫作知識,還與邵飄萍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邵飄萍稱得上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最頂尖的記者,但是他對出身一般的毛澤東卻十分關照,還經常在生活上接濟毛澤東。

後來毛澤東一手創辦的《湘江評論》,其所利用的新聞知識大多都是從邵飄萍這裡學來的。自參加革命以來,毛澤東就一直保持着寫稿的習慣和愛好,1947年黨中央撤離延安的時候,新華社發表了毛澤東親自撰寫的新聞稿,其鋒利的用詞、磅礴的氣勢、行雲流水般的寫作結構,都令人驚歎!

可見邵飄萍所傳授的新聞知識,對毛澤東有很大的幫助,毛澤東也一直十分感謝邵飄萍,在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采訪的時候,毛澤東還曾感慨萬分地說道:“邵飄萍是一個充滿熱情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我算是邵飄萍的學生!”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圖|邵飄萍

1919年4月,母親文七妹病重,毛澤東知道後匆忙趕回湖南,沒多久,五四運動爆發了,毛澤東在湖南成立了學生聯合會,積極響應這場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學生們逐漸将目标轉移到了湖南軍閥張敬堯身上,12月,毛澤東帶領“驅張運動”請願團的學生再一次來到了北京,剛到北京,他就去看望了李大钊先生。

對于毛澤東的到來,李大钊自然十分高興,他興高采烈地向毛澤東訴說了自己準備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情況,還和毛澤東談起了青年學生去國外勤工儉學的事情。

幾天後,李大钊又介紹毛澤東加入了少年中國學會,在這裡毛澤東接觸到了很多和他一樣年紀的愛國青年,也從中看到了那個時代青年剛剛覺醒所産生的思想分化。

這一次,毛澤東又在北京待了半年,他結識了陳公博、邵飄萍、譚平山等走在時代前沿的社會名流,并且在李大钊先生的影響下,轉變為一個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者。

從當初那個漫無目的、不知前途的“北漂青年”,毛澤東成為了一個堅定的無産階級戰鬥者,從這個時期開始,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便從未動搖過!

李大钊雖然沒有教過毛澤東一節課,但卻被毛澤東奉為自己“真正的老師”,李大钊在馬克思主義道路上對毛澤東的引領作用十分重要,徹底改變了毛澤東的一生,也改變了中國的前程。

1949年3月,北平和平解放後,毛澤東懷着無比喜悅的心情乘坐火車來到了北京,為“進京”做準備,葉劍英的迎接隊伍到來後,毛澤東快步走下了火車,走上前去緊緊握住了葉劍英的手。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圖|毛澤東

看着近在眼前的北京古城,毛澤東内心感慨萬分,一下子就回憶起了30年前自己來到北平與李大钊、楊昌濟、陳獨秀等人走過的那些風雨歲月。

毛澤東感慨萬分地說道:“從我第一次到北京,已經過去30年了,那時為了尋求救國真理而四處奔波,幸而遇到了李大钊同志。李大钊同志是我真正的老師,如果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在李大钊的幫助和教導下,毛澤東才能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钊先生為了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無私的犧牲,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61">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h1>

1920年初春,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離開了北京,奔波在了基層一線,積極發動農民運動,整個夏天,毛澤東都在“實踐馬克思主義”!

1923年,毛澤東和李大钊都來到廣州參加了中國共産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本次會議上,中共中央就國民黨問題展開了讨論,會上兩人都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毛澤東還被選為中央局5名成員之一,會議結束後,毛澤東和李大钊共同署名寫下了一封緻孫中山的信,這封信是目前唯一發現的李大钊和毛澤東共同署名的一封信。

北平解放後,毛澤東回憶往事: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一、為尋求救國之道而“北漂”二、毛澤東沒飯吃怎麼辦三、沒有李大钊,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四、南北呼應,互相影響

圖|孫中山和李大钊(右一)

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李大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這也是第一次有共産黨人參加到國民黨機關的上司工作中,從此以後,李大钊和毛澤東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奔走在中國革命一線,彼此呼應。離開廣州的時候,毛澤東和李大钊都約定好了下次再見,然而,風華正茂的兩人都未曾想到此次分别,竟然會成為永别!

因為革命工作的需要,李大钊和毛澤東很久都未能再見面,但兩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書信往來,尤其是在馬克思主義上,兩人達到了空前的一緻,他們一南一北,遙相呼應,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惜的是,李大钊同志過早為革命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的離去讓毛澤東十分悲傷。自李大钊離開後,毛澤東一直都難以忘懷兩個人并肩作戰的峥嵘歲月。

每當談起中國共産黨的曆史,毛澤東都會想到李大钊,并且多次将李大钊稱為自己“真正的老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