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作者:社會雜家熏熏

輝藍細尾鹩(liáo)莺Malurus splendens是澳洲特有的一種小型鳥類,是可愛的細尾鹩莺家族中的一員。細尾鹩莺全都體型嬌小,它們在過去曾被誤認作是鹪(jiāo)鹩科或是樹莺科。直到20世紀後期鳥類學家才搞明白,它們與北半球的鹪鹩、樹莺完全沒有關系,是起源于南半球的鳥類,但因長相相似就得名為鹩莺。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輝藍細尾鹩莺 | butupa / Wikimedia Commons

細尾鹩莺科的學名Maluridae源自古希臘語,意思是纖細精巧的尾巴,很好地捕捉到了細尾鹩莺的主要特征,它們都有着漂亮細長的尾巴,并時時豎起搖晃。

值得吐槽的是,許多澳洲鳥類的名稱都是由北半球鳥類的單字名稱組合而成,例如鵑鵙(jú)Cuckooshrike、燕鵙Woodswallow、鹑鸫(dōng)Quail-thrush等,十分拗口。最離譜的是Crested Shrike-tit,中文名稱是鵙雀鹟(wēng),直接由三個鳥名組合。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看完這段,你還認識鳥這個字嗎?

藍色的小明星

在家族中,與輝藍細尾鹩莺親緣關系最近的物種是華麗細尾鹩莺Malurus cyaneus,它們兩者都數量衆多,分布地域廣闊。因為它們都有着醒目的藍色羽毛,是以當地華人往往管它們叫“藍精靈”。2017年的基因研究顯示,輝藍細尾鹩莺和華麗細尾鹩莺的共同祖先是在7百萬年前同其它細尾鹩莺分化出來,而它們兩者又是在4百萬年前開始獨立演化。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華麗細尾鹩莺(左雄右雌)| benjamin444 / Wikimedia Commons

輝藍細尾鹩莺演化于澳洲的西南,而華麗細尾鹩莺演化于澳洲的東南。因為西南地區更幹燥的緣故,如今輝藍細尾鹩莺更能适應澳洲中部遼闊的幹旱地區,成為細尾鹩莺中分布地域最廣的成員。而華麗細尾鹩莺紮根于更為濕潤的澳洲東南部分,如今是澳洲人口最多的區域,為廣大居民所喜愛,成為了2021年民選投票中最受歡迎的土澳鳥類。

明明顔值更高,藍色更亮眼的輝藍細尾鹩莺,卻連前50都擠不進去!這不公平(粉絲的震怒)!但這與輝藍細尾鹩莺不适應城市地貌,以及其分布地區人口稀少離不開關系。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輝藍細尾鹩莺多分布在澳洲的幹旱荒漠地區 | Ron Knight / Wikimedia Commons

目前輝藍細尾鹩莺有4個亞種。M. s. splendens(指名亞種Banded Fairywren)分布于澳洲西南角,M. s. melanotus(黑背細尾鹩莺 Black-backed Fairywren)分布于澳洲中部,M. s. callainus(青綠細尾鹩莺 Turqupise Fairywren)則是在澳洲的東部内陸,M. s. emmottorum在昆州南部。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雌性的輝藍細尾鹩莺羽色要暗淡許多 | Wikimedia Commons

盡管這些亞種相貌沒有太大差别,但在過去都曾被當作獨立物種,因為它們分布的地域相距太遠,人們認為它們之間不可能存在繁殖交流。但随着對澳洲内陸的更多的探索,人們發現輝藍細尾鹩莺的分布之廣超出預期,在分布重疊的區域,亞種之間也會雜交,不存在生殖隔離,是以被歸為單一物種。

懂浪漫的小鳥

輝藍細尾鹩莺是種特别浪漫的鳥類,掌握着多種取悅異性的戀愛技巧。最經典的表現是雄鳥會給雌鳥獻上鮮花,這是細尾鹩莺屬小鳥的傳統藝能,它們會根據自身羽色選擇不同顔色的鮮花。例如華麗細尾鹩莺會用互補色的原理,用黃色花瓣把自己身上的藍色羽毛襯托得更加湛藍。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輝藍”絕非浪得虛名 | patrickkavanagh / Wikimedia Commons

輝藍細尾鹩莺則會選擇紫色的花瓣叼在嘴裡,傳遞到心儀的雌鳥嘴裡,用這種方式表達愛意。之是以選擇紫色花瓣,可能是用來與身上的藍羽相映襯。輝藍細尾鹩莺的藍色在人類眼中已經是藍得發紫了;而鳥類的眼睛是可以看見紫外線的,是以雄鳥的藍羽在它們眼中,是更加難以想象的極緻色彩。

有趣的是,輝藍細尾鹩莺并非僅在繁殖季節會送花,送花之後也并不會伴随着交配行為。送花對于它們來說是種聯絡發展感情的手段,一年各個季節都會送花。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非繁殖季節的輝藍細尾鹩莺雄鳥,會換成和雌鳥類似的羽色 | patrickkavanagh / Wikimedia Commons

除了送花之外,取悅雌鳥的方式還有唱歌和跳舞。雄鳥會跳一種被稱為“海馬舞”的可愛舞蹈,在空中上上下下地緩慢起伏,就像海馬的遊泳軌迹一樣,舞蹈時還會盡力地豎起頭頸部的羽毛,以展示自己的藍色。

輝藍細尾鹩莺的“情歌”,更是充滿刺激的“死亡遊戲”。有猛禽飛過,四周傳來警報的時候,雄鳥反而會冒險大展歌喉,因為這時雌鳥會停止一切行動,全神貫注地聆聽四周。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輝藍細尾鹩莺豎起頸部的羽毛 | Nevil Lazarus / Wikimedia Commons

複雜混亂的家庭生活

輝藍細尾鹩莺以小家庭的模式,好幾隻小鳥共同生活在自己的地盤裡。通常隻有年長的雄性會身披藍色羽毛,年輕的雄性和雌性都是淺棕色,年輕雄性被早期的博物學家錯認為雌性,判斷輝藍細尾鹩莺是一雄多雌制(polygyny)的。

後來發現其實輝藍細尾鹩莺是單配制(monogamy)的。通常由一隻年長的雄鳥和一隻年長的雌鳥作為家長,它們會長年厮守,共同承擔育雛的職責;而其它的年輕小鳥則是作為幫手,它們有些是家長的孩子,有些則是外來被收留的,在繁殖期幫助家長們照顧新出生的寶寶。這種模式被稱為合作繁殖(cooperative breeding),合作繁殖在北半球的鳥類中比較少見,但在澳洲的小鳥中卻非常普遍流行。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輝藍細尾鹩莺

幫手們願意照顧幼鳥,有時甚至是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幼鳥,似乎很無私慷慨。但也有鳥類學家認為,這是幫手小鳥為了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未來當家長發生意外後,自己就有機會成為新的家長繼承領地。

還有研究發現,幫手小鳥有時候會偷懶不好好幹活,偷懶時還會遭到家長的斥責,偷懶嚴重的甚至會被逐出家族。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群居的輝藍細尾鹩莺 | Fairywren project / Youtube

即使幫手們不偷懶,它們的貢獻也并不能增加幼鳥的存活率。它們的作用是減少家長的負擔,讓家長能更快地養好身體,開始下一次繁殖。有時輝藍細尾鹩莺在一窩雛鳥出巢沒幾周後,便能再次繁殖,一年繁殖出好幾窩雛鳥。

鳥類學家用基因技術發現,輝藍細尾鹩莺婚外交配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群落幾乎一半的後代都不是孩子父親親生的。原來不管雄鳥還是雌鳥,盡管它們隻有一個結伴終身的社會配偶,但卻會頻繁地“出軌”,往往是天沒亮的時候就跑到隔壁的領地去偷歡,有些甚至與自己家族中的幫手發生婚外交配。基于這種特殊又複雜的情況,鳥類學家把輝藍細尾鹩莺的“婚姻制度”稱為社會單配偶制,性行為混交制(Socially monogamous, sexually promiscuous)。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輝藍細尾鹩莺的雄鳥和雌鳥 | Alexandre Roux / Flickr

盡管它們的私生活有些混亂,輝藍細尾鹩莺的小家庭還是非常有愛的。它們在覓食的時候總是會一起出動互相照應,一旦真的有危險,就會躲藏到低矮灌木叢中。在小水坑洗澡時,也是井然有序,輪流負責放哨,確定家人的安全。閑着沒事時,輝藍細尾鹩莺會在一根水準的樹枝上,一家小鳥擠作一團互相梳毛,中途還會交換位置,彼此熟絡,十分可愛。

這種小藍鳥,一年四季都會給異性送花

擠作一團的輝藍細尾鹩莺 | Mark Eatwell / Youtub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