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地産小王子》主筆 憶蓮
01
上周五,丁橋天街開業了。
那天早上,微信群、朋友圈裡,滿屏丁橋天街人山人海的消息。
來到商場附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大家都不用上班嗎?
商場旁邊有一個臨時電瓶車停車場,已經停的滿滿當當,基本上隻留出了兩條小道供客人通過。就連商場附近的一些路邊,也都塞滿了電瓶車。
我去探訪時,已是下午2點左右。沒曾想,四、五、六樓的餐飲店内,還是坐着不少人。可以想見,他們中有人已經排了多長時間隊了。
商場内,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有人手上拎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有人排隊買糕點,有人打卡拍照忙不停。
總體量約21萬㎡的天街,引進的品牌相對親民,比如蝴蝶裡、老鴨集、爐魚、綠茶、弄堂裡、湊湊等,都是大家比較常見的。
該有的也都有,業态覆寫了服飾、珠寶、超市、餐飲、影院、KTV、童玩空間等,首開引進了約270餘個品牌,開業率和招商率都達到了100%。其中,40%是首進區域。
丁橋、長睦、華豐一帶,小區衆多,人口密集,但偏偏太缺大型商業綜合體了,出現一個天街,自然喜大普奔。
哪怕抛開剛開業的優惠活動,我相信天街的人氣也低不到哪裡去。
02
和人氣相比,丁橋的房價就有點慘了,總是和“窪地”、“剛需聚集”、“房價萬年坑”等詞彙分不開。
天街的開業,雖然讓房東們額手稱慶,卻也沒能忘乎是以。
手邊買房資料顯示,丁橋挂牌941套房源,近30天内,漲價40套,而跌價高達137套。其中,漲價多為1萬、2萬、5萬,更像是刷刷存在感。
相反,正趕上大市場下行,帶看量、成交量少了很多。中介告訴我,丁橋這個月能成交40-50單已經不錯了,放在以前,起碼有100多單。
誠心想賣房的房東們,還能讓一點價格。“原來的房子能談5-6萬,現在能談10萬左右。”
好在,丁橋這幾年投資客很少,急售房源有,但并不多,因而價格比較穩定。
“像老丁橋鎮一帶,上東領地最近成交了一套245萬,沒出政策前賣250萬以上。天街附近的幾個小區,價格變化不大。”
說起丁橋房價,真是聞者落淚,聽者傷心。
要不是今年上半年行情太好拉了一波,丁橋的房價整體還和2018年上半年差不多。
當時,丁橋核心區不少小區已經賣到3萬/㎡以上,龍湖名景台、武林九裡一帶已經有房源3.5萬/㎡成交,好樓層根本買不到。
然而現在,普遍二手房價也隻有3.5-3.8萬/㎡。個别位置好點、品質好點的小區,比如名景台、天陽晴朗漲幅會多一點,但高層能4萬/㎡以上成交也極少。
和市面上大多數闆塊相比,丁橋這點漲幅,簡直是毛毛雨。
03
丁橋的人氣明明這麼旺,怎麼房價就上不去呢?
這就要從丁橋最早期的定位開始說起了。
2003年,杭州市推進城市化程序,确定了在丁橋建設大型居住區的構想。從杭州經濟适用房政策實行以來,丁橋就是該政策落實的最大闆塊載體,打造了丁橋景園、丁橋家苑、大唐苑、農港苑、陽光逸城等。
說起來也是生不逢時,由于開發較早,規劃較為落後,各類配套能級都不高。
丁橋大唐城、丁蘭廣場、新城廣場等,黃色的立面,低矮的建築,看上去就像是鄉鎮商場,沒有一點高大上氣質。
成片的安置房和經濟适用房、低端的配套,占據了丁橋大片土地。
最初的規劃,造就了現在的無奈。早早就發展成熟的丁橋,仿佛缺失了講故事的能力,有米無湯。
而這兩年,杭州發展又太快了,大多闆塊煥然一新。
論起點,勾莊比丁橋還低,早年甚至是荒草叢生的城郊結合部。
但早在2018年底,城北萬象城就塵埃落定,現在還有勾莊路站綜合體、勾莊車輛段綜合體,又有4号線和10号線雙地鐵加持。就規劃來看,已經頗有點“杭州徐家彙”的意思了。
廠房林立的蕭山市北也成了曆史。随着廠房紛紛遷出,大片空地造起了高端改善商品房,地鐵2号線、地鐵6号線通車,市北一躍成為奧體“後花園”。
反觀丁橋,過去就連好的商場、地鐵都沒有,多多少少和主城區有點違和和斷聯。
發展跟不上節奏,丁橋隻能逐漸淪為主城區邊緣的剛需闆塊。而越是剛需的闆塊,買家承價能力越不強,房價漲幅自然就越有限。
04
是的,丁橋房價的漲幅,也許比不上杭州大多數闆塊。但丁橋縱使有千般不好,還是有很多人愛着它。
房價漲幅,從來不是檢驗幸福感的唯一标準。
丁橋有一種魔力,可以緩解都市人的焦慮。若你想要追求輕松、淡泊的生活,丁橋必然是一個好的選項。
遠離市區,沒有這麼多的車輛,沒有這麼多的喧嚣。看着山山水水,被大都市被壓垮的神經,能得到一絲放松。
大大小小的公園随處可見,居住在這裡,會特别喜歡飯後散步。大手拉小手,這樣的日子很溫暖。
工作回家累了,小區樓下就能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面,簡簡單單,也有滋有味。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不被“一鍋端”地都市化,保留一些田園風,也不失為一種富有。
按照最新消息,地鐵3号線一期(東段)也會在今年12月開通營運。等了5年,終于來了。線路起于星橋路站,止于潮王路站,設站13座。
再過兩個半月,地鐵、大型商業綜合體、學區、公園就全有了,生活簡直不要太便利啊。
更何況,在杭州剛需族飽受高房價壓力的背景下,丁橋的房價是一股清流,給了多少人留在杭州安家的機會。
8.5新政之後,潮水褪去,不少闆塊中簽率大幅上漲。而你會發現,丁橋的人氣依然不虛。
沐春明月首開124套,均價31500元/㎡,有1161組家庭入圍,無房戶社保要求40個月,普通家庭要求87個月。11月再加推一次,項目便要以光速售罄了。
每一個闆塊在崛起之前,都有人吐槽落後。但多年一個輪回,丁橋“真愛粉們”堅信,天街+地鐵+桃花湖公園就是丁橋崛起的契機。
與此同時,在售的三個新房,沐春明月、花芸春境、悅安嘉府,也為丁橋商品房拔高了一個檔次。
接下來,丁橋的人口和消費力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強。
駱駝走得慢,但終能走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