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太平洋上,台灣又在搞什麼小動作

作者:觀察者網

溫/觀察家.com專欄作家袁晔

讓我們來看看新聞。

據《環球時報》3月13日報道,台灣"外交部副國務卿"許世堅12日上午宣布,蔡英文預計将于3月21日至28日通路南太平洋"朋友"帕勞、諾魯和馬紹爾群島。至于這次旅行是否會穿越美國,許志永說他"仍在聯系"。

南太平洋上,台灣又在搞什麼小動作
南太平洋上,台灣又在搞什麼小動作

圖檔來源:百度地圖

台灣媒體指出,蔡英文此行沒有前往南太平洋另一個"國與國"的基裡巴斯。台灣外交部解釋說,蔡英文将于3月29日出席台灣"春節",同時也是斐濟太平洋大學校長的基裡巴斯總統需要主持畢業典禮,這不能同時舉行。台灣《中國時報》12日回顧說,蔡英文去年4月通路了非洲的"國與國"史瓦濟蘭,但沒有安排通路非洲另一個"國與國"的布基納法索。"外長"吳偉聲稱,布基納法索總統"有重要的國際出訪,不友善接待",布基納法索去年5月底宣布與台灣"嚴正外交關系",并與大陸建立外交關系。

就連台灣的深綠媒體評論欄目也嘲笑蔡英文總統所謂的"海上民主之旅",說"'友誼'真的少了一個"。是的,最近有傳言說台灣當局即将遭遇"大洋洲外交關系危機",南太平洋六個"友"即将"棄台登陸"的說法也屬實。但我們也需要看到南太平洋令人不安的事态發展。

(1)台灣和美國在南太平洋頻繁遷徙

蔡英文宣布的時機很有趣。3月11日,蔡英文剛剛召開"國家安全會議",提出對抗"一國兩制台灣計劃"的指導平台,12日早早宣布将"拜訪朋友"并進行反擊。藍營"立法委員會"曾明宗認為,這極有可能是因為"國與國"不穩定的警告,是以在這一段的骨眼通路中,希望鞏固"國家友誼"。時代力量"立法委員會"徐永明表示,如果出現"國與國"的不穩定或危機,除了報告之外,還應該尋找突破的機會,過去像桃園市市長鄭文燦、基隆市市長林右昌的"城市外交",有很好的回聲,不要太被動的辯護。

美國的舉動是真正的警惕和密切關注,而不是島上的小咆哮。2月1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帕勞舉行的密克羅尼西亞國家元首峰會上公開支援台灣,對有關國家支援台灣的決定表示"尊重和支援"。

南太平洋上,台灣又在搞什麼小動作

圖檔來源:美國駐斐濟大使館

密克羅尼西亞峰會于2月20日在帕勞最大城市科羅爾舉行,19日,美國駐斐濟、諾魯、東加、基裡巴斯和吐瓦魯大使館(滑稽地說,斐濟隻有一個地點)向峰會發表了蓬佩奧的書面緻辭。該消息稱,台灣是"一個成功的民主故事,一個可以依賴的夥伴,以及世界上一股向善的力量","正如副總統彭斯所說,美國一直認為台灣擁抱民主是值得國際社會支援的典範。我們尊重並支援那些決定繼續支援台灣的人。

美國之音強調,蓬佩奧引用的彭斯的言論在其他公開露面中沒有看到,可以證明是彭斯的最新言論。"這是美國政府向南太平洋國家重申與台灣保持'外交關系'的價值的意圖,"美國之音援引華盛頓幾位外交官的話說。

一些台灣媒體聽到了彈劾,認為蓬佩奧的言論既是對這個打算"放棄台灣登陸"的南太平洋島國的警告,也是其他國家與台灣關系的進一步進步。特别是台灣媒體認為,"密克羅尼西亞國家元首峰會"在公開喊叫之際,指點不言而喻。

一些南太平洋島國确實聞到了風的味道。21日峰會結束時,帕勞、諾魯、基裡巴斯、馬紹爾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國家元首在論壇年會期間簽署了一份聯合公報,"強烈鼓勵"太平洋島嶼論壇"平等承認台灣和中國",并支援台灣"與中國平等對待"。

南太平洋上,台灣又在搞什麼小動作

圖檔來源:第19屆密克羅尼西亞國家元首峰會公報

太平洋島嶼論壇是一個有太平洋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是南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多邊領域之一。台灣和中國大陸都不是論壇的正式成員,台灣是該組織唯一的"發展夥伴",而大陸則被認為是論壇的衆多"對話夥伴"之一。聯合公報還建議,從2019年開始,與"發展夥伴"和"對話夥伴"的會議應在同一地點舉行,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分開舉行。

南太平洋上,台灣又在搞什麼小動作

第48屆太平洋島嶼論壇上司人會議

如果五國方案獲得通過,無疑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挑釁,是對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客觀事實的直接挑戰。特别是五國之一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不是台灣的盟友,而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根據1989年8月兩國簽署的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去年11月,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彼得·克裡斯蒂安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期間會見了中國上司人。

目前,除了台灣媒體上蹿下跳,其他各方都沒有就這一消息發表明确表态,可想而知,在台下正在進行密集的溝通和斡旋。但有一點值得一提:2019年太平洋島國論壇将于8月在台灣"國與國"國家之國吐瓦魯舉行,這顯然增加了一些勢力制造麻煩的可能性。

(b) 中國在南太平洋的現狀和挑戰

南太平洋島嶼的一些政治力量發出的雜音确實說明了"嗡嗡作響,幾聲凄美,幾聲啜泣"的含義。然而,有充分的理由珍視這些小國,它們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南太平洋是台灣最後的"友誼堡壘"。台灣目前隻剩下17個"邦",其中六個在南太平洋,分别是帕勞、基裡巴斯、所羅門群島、吐瓦魯、諾魯和馬紹爾群島。南太平洋國家有權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機構中投票,控制着廣闊而資源豐富的水域,位于太平洋東西向和南北交通的交彙處,地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因為如此,南台島國也是新時代中國完美外交戰略的重要對象,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南線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14個南太平洋島國中有8個已與中國建交。2018年11月在巴巴新幾內亞舉行的第26屆亞太經合組織上司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提出,在互相尊重、深化合作和人文關系的"三個堅持"基礎上,繼續加強戰略互信,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幫助島國加強經貿聯系和互聯互通,更好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序。

中國在南太平洋的影響力正在增長。澳洲智庫去年釋出的一份報告發現,2011年至2017年間,中國向南太平洋地區提供了13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和贈款,超過紐西蘭,成為該地區僅次于澳洲的第二大捐助國(66億美元)。中國建立影響力的方法不僅僅是資金:12月21日,它向斐濟贈送了一艘水文測量船,中國國防部的一個小組參加了移交儀式。

南太平洋上,台灣又在搞什麼小動作

外交部:中國協助斐濟水文測量船交接儀式舉行

人們的心去向何方,如水。2月16日,在蓬佩奧發表涉台言論的三天前,太平洋島嶼論壇秘書長、"太平洋地區最資深外交官之一"、巴新外交官梅格·泰勒(Meg Taylor)表示,現在是時候讨論與北京"集體"接觸,為大陸争取市場準入、技術、融資和基礎設施。她說:"探索中國通過我們的藍色太平洋擴大海上絲綢之路的機會,可以為建立區域基礎設施和管道提供機會,進而刺激亞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之間的新貿易市場。"

據《每日電訊報》分析,泰勒的言論表明,六位"台灣朋友"正在尋求與中國大陸發展"更牢固的新關系"。澳洲的ABC新聞還報道說,中國曾試圖說服太平洋島國上司人在密克羅尼西亞峰會之前将台灣排除在太平洋島嶼論壇之外。這一消息可能會吓到台灣當局,外交部長吳玉蓮說"外交關系穩定","應該保持"。在蓬佩奧和密克羅尼西亞接連發聲響後,蔡英文政府和綠營的反應不那麼熱情,蔡英文的基裡巴斯之行讓他們更加擔心。

但還是那句話:敵人來自廣闊。一旦"西風落在長安之下,飛來飛去",我們就無法想到與南太平洋島國的外交,畢竟一些政治力量剛剛發出雜音,而且相當刺耳。毫無疑問,二月份的《五國聯合公報》比中國在上屆九月太平洋島嶼論壇上代表個别國家的無理困難更為嚴重。

台灣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不容小觑。為了保住這座"友誼的堡壘",台灣可以說是以犧牲工作為代價,打出了真正的金銀。《衛報》援引維基解密消息人士的話說,台灣每月向諾魯進階官員支付5000美元的津貼,以換取與台灣保持"外交關系"。台灣當局還大力宣傳"台灣原住民和朋友屬于南島語言文化圈","如此努力地稱呼兄弟",令人大開眼界。

南太平洋上,台灣又在搞什麼小動作

蔡英文與諾魯總統屠呦呦/中央通訊社共進盛宴

"金元外交"和"血親關系"确實起到了作用。台灣當局與"國與國"國家之間的"高層互訪"頻發,蔡英文即将對帕勞、諾魯、馬紹爾群島的通路已經對台灣進行了半年多的通路。2018年7月,馬紹爾群島女總統希爾達·希尼通路台灣。11月,帕勞總統湯米·雷門紹通路台灣。今年1月,諾魯總統瓦卡男爵在媒體面前唱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陳水扁2005年通路馬紹爾群島時,還随時任馬來西亞總統登上了台灣海軍的"拉法耶"級巡洋艦,炫耀着軍事實力。在聯合國大會、世界衛生大會等場合,這些國家也經常發表聲稱支援台灣。

加強研究,迎接挑戰迫在眉睫

兩岸問題從來都不是中國和台灣的事,南太平洋的遊戲也不是。南太平洋的兩岸權力鬥争,其實是中美這場博弈的一個組成部分,中美才是這片茫茫海洋中真正的棋手。

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南太平洋地區國家對中國的警惕、防範和遏制已不再是新聞,相關行動不勝枚舉。近年來,日本、印度等國也擴大了在該地區的存在,法國和德國不願意單獨來這裡插隊。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在南太平洋活動了一個多世紀,與區域島國有着密切的聯系,它們具有強烈的政治、文化和社會認同感,在經濟和安全方面嚴重依賴後者。顯然,中國很難赢得這些國家之間的友誼。

一些南太平洋島國采取平衡大國的戰略,在幾個大國之間徘徊和搖擺,這是很常見的。在南太平洋地區,為了獲得利益而在政治上打"台灣牌"并不罕見,并且發生了一場醜陋的戲劇和鬧劇。在台灣的六個"國與國關系"中,有三個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然後與台灣"建立了外交關系":諾魯于1980年與台灣"建立外交關系",2002年與中國"斷絕外交關系",但2005年馬紹爾群島于1990年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并于1998年轉移到台灣,基裡巴斯于1980年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2003年11月與台灣建立外交關系。外媒稱,基裡巴斯的舉動導緻中國失去了它同意建造的衛星監測站,導緻神舟載人航天計劃中斷。

随着南太平洋地區逐漸成為大國博弈的新焦點,"山地"更多的南太平洋小國自然會有更多的外交籌碼,不少點也不會更有"搖樹"的勇氣。雖然一場或多場鬧劇可能不足以讓人害怕,但鬧劇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糾纏必須敲響警鐘。如果掉以輕心,這些勢力可能會在統一指揮下,在台海乃至整個西南太平洋地區關聯、聯合起來,給我們制造麻煩。

本文為 Observer.com 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