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緬懷袁老 永恒之光”①:一粒種子,改變中國與世界

溫/周軍

超級巨星隕落,紀念碑永存。

袁隆平,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南省委原副主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因多器官衰竭去世,享年91歲。

一顆種子,承載着人類對熱切希望的渴望;中國先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突然去世,人們哀悼。在這些痛苦的時刻,我們必須表示敬意和銘記。

20世紀60年代,袁老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開啟了種子的故事。雜交水稻給中國和世界更多的田地帶來了希望。從"南遊2号"到超級水稻,從湖南省長沙市東馬波嶺的雜交水稻研究"聖地",到廣袤地區雜交水稻的"試驗場",從在祖國廣袤土地上茁壯成長的雜交水稻,到世界許多國家的雜交水稻"生根開花"......一粒種子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雜交水稻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力量。從此,在糧食的故事中,袁隆平這個名字将永生,永生。以鳥瞰世界之眼,雜交水稻現已在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等國家種植。

科技創新碩果累累,最令人振奮的突破。很難忘記,每當沐産量出現新的突破時,鏡頭裡的"元老"都開心得像個孩子一樣的笑容。這個微笑,最簡單,最無辜,目标隻有一個,那就是讓人類不再饑餓。歲月不活,季節像溪流。去年年底,袁隆平團隊也為我們帶來了3000斤以上畝的新世界紀錄,在永攀科研高峰的旅程中,為我們帶來了更多激動人心的時刻。此時此刻,人們懷念你的笑容,未來的秋收,夏日的種子,我們隻懷念。

稻田裡的"守望者"對地球有信心。袁隆平和他的團隊把科技作為最有力的"武器",克服了許多困難,取得了世界糧食生産成果。從酷夢,到榉産量超過3000斤的雄心勃勃目标,到雜交水稻覆寫全球夢......"袁老的夢想在延續,你未竟的工作,由你的科研團隊,更像你一樣與家人、人民的願望得以延續。正是随着世代相傳的"前波""背波"的接力,使中國用7%的土地養活了地球上25%的人口。這一壯舉的突出,銘記着人們的心,激起了人們前進的決心,接力奮鬥的不竭力量。

帶着"農業報告國"的雄心壯志,不讓老百姓挨餓,把個人夢投向民族夢,并付諸實踐,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斷自我突破。這樣的人生,無愧于心,無愧于時代。"元老"經曆了三年的自然災害饑荒,饑餓的場面讓他更加堅定了"食國"的決心。從研究雜交水稻計算開始,近60年來,他在田間工作,有時間騎着機車往返試驗場,用第一手資料研究雜交水稻的生長資料和規律,用最生動的動作來解釋"地裡藏糧" "糧中科技"的深刻内涵。

如今,我國糧食已經實作了"十七連豐"、"食品袋"項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種自信,這種宏偉,源于千千萬像袁隆平一樣平凡的田野鬥争、戰士,來自"偉大民族"和奮鬥的比精神傳承和實踐的接力。

今天,"元老"離我們遠去,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卻會永遠長存,就像天地之間的紀念碑,激勵着我們追随前輩的腳步,繼續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