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秋雨中,不僅僅蘊含着詩意

本來想着,不溫不火地進入金川金秋,到市博物館旁邊的小樹林撿拾金黃的樹葉去,或者玫瑰谷和天鵝逗趣,到防護林地埂上薅些芨芨編個小籃子。

這些都是孩子在夏天就計劃好的,那天走出幼稚園學前班五光十色的門楹,穿一件咖啡色的、松松垮垮的外套,就把這些計劃透漏給了我。

國慶節是夏秋之交的界牌。孩子在節日自己換上了一件猩紅色的外套,戴上了一頂紅絨帽子,他一下子扮靓了我家的節日氣氛。

照例,按照他預想的“踏秋”計劃,我們來到市區北郊,一路在龍首湖波光蕩漾裡找尋湖底綠藻的秘密,在玫瑰谷半坡上親嗅野草的幽香,在醉人的防護林田埂上追逐,薔薇、月季、秋葵、野菊早已把幽香灑遍田野,各自化為花魂、春泥和某種精神。

林中一株株楊樹、槐樹、榆樹,在靜谧的流光中,給每一片葉子梳妝打扮,老綠在無聲無息中漸變為嫩紅,秋葉們懷着閨字待嫁的心,俯仰在天穹和曠野。我看着孩子在田野裡撒野地玩兒,頓覺在鬥轉星移一瞬,文質彬彬的金川小城市已換了人間。

節日的歡慶氣氛在節後的疫情通報後戛然而止。戶外的樹木仿佛停止了生長,一抹金黃中彌漫着不安。額濟納旗、七彩丹霞、天慶麗舍等這些名字像一根根針,紮進了皮肉。社群的志願者多起來了,教育局及時研判形勢,停止了學前班孩子返園。我在暮色中草拟好機關的疫情防控值班表,釋出了相關的緊急通知後,驅車向家的方向駛去。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誕生”以來,每個人的家“鑲了金邊”似的,更加獨立、私密和溫馨。我無心在街道徜徉,盯住機關和家園的直線距離。但腦海裡一直在萦繞今天在微信群、今日頭條、機關工作群見到的資訊,它們像射線一樣充斥着我的世界。

我仿佛望見悲涼的祁連山染上一派蕭索的秋色,谛視着九百裡河西走廊的人們迎戰疫情。我聽見廣袤無垠的戈壁上,遠行的大雁聲聲斷腸,衰草連天的山巒上這個秋天來得格外凄美。

我似乎聞見在孤城落日下,額濟納旗的九千多名旅居被困的遊客接過牧民兄弟溫熱的便當的味道,有邊鎮的牧民在微信群說“上司,我捐峰駱駝,讓遊客們吃上肉,請過來拉駱駝來!”,隔着螢幕,不禁讓人老淚縱橫。

在金城蘭州的家弟所居的社群被定為中風險區,兩個侄兒居家不能出門,給我打電話,“大伯,我要好好上學呢,不能到校的滋味不好受!”最小的侄子嘉豪在電話視訊中說“蘭州加油,金昌平安!大伯,我們不怕”。我被小輩們的義勇感動。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詩意盎然的時令。

不管是首尾三年來的新冠疫情,還是複雜狡猾的“德爾塔”病毒,讓我們收獲了什麼?彼此守望,責任和義勇!我朝家的方向走去。金昌市“三大醫院”均周密部署了“願檢盡檢”核酸檢測點,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和幽靈似的德爾塔賽跑。

秋風蕭蕭,我到中心醫院去做核算。他們工作的每一個步驟都科學有序規範嚴禁。手機挂号、專人發号、分區排隊、精細采樣、心理疏導。在小小視窗,我看見采樣的中心醫院心血管科的護理師馬金娟,已經連續工作13個小時的她,面帶疲倦但難掩昔日姣美的面容,秋風沖着臨時搭建的救災棚吹進來,我看見她的手似乎有些僵直,點選鍵盤時在微微顫抖,填寫資訊資料确一絲不苟。

一夜秋雨,清晨出門,落夜滿地。天幕微垂,晨霧遠遁,灰色的空氣中彌散着安詳和沉穩。小區門口的志願者天未明就到了崗位,在細雨霏霏中沒有人打傘,水汽凝結在口罩上,眼鏡片模模糊糊來不及擦拭,“請您出示健康碼和行程碼!”一遍遍問候,一聲聲囑托,無非就是守護我們家園每個人的生命健康!他們如果真是戰士,我真願意給他們一個标準的軍禮。

此時此刻,他們就是抗疫戰士!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在我們背後有許許多多的志願者迎風逆行,哪有什麼詩情畫意,那些平日素不相識的人們在風雨中為我們站崗放哨。這個秋天,我們無懼,勇敢地走向前,因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在每個人身後托舉着我們的未來,感受“金昌溫度”“金昌力量”我們傳頌着“金昌故事”,譜寫“金昌詩篇”。

作者簡介:張新元,字平沙。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學評論家學會會員,南方詩人學會理事。出版文集《金川随筆》《河西煙雲》,著作和作品分别獲得金昌市文聯“金星獎”、金昌市“十個五佳”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