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生緣》原著:三個女人的悲劇,撕開男權社會最後一塊遮羞布01包庇男性,迫害女性02把女性當工具03把女性的幸福成為一種交易

《半生緣》原著:三個女人的悲劇,撕開男權社會最後一塊遮羞布01包庇男性,迫害女性02把女性當工具03把女性的幸福成為一種交易

作者:愈姑娘

《半生緣》原著的開篇有這麼一句話:

“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這句話看似形容的是世鈞和曼桢,其實适合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在人生最關鍵的那三五年,大家都走向了本不該屬于自己的路。

今天主要來寫寫裡面的三個女性:曼桢,曼璐和翠芝。

她們的結局都不算好,甚至可以說是悲劇。曼桢被祝鴻才糟蹋,生下孩子,又嫁給了祝鴻才,最後離婚了。

曼璐以為幫祝鴻才得到曼桢,自己就能被善待,結果祝鴻才死性不改,她的身體被活生生擊垮了,最終含恨病死。

翠芝的日子看似安穩,但和世鈞沒有感情,日子孤獨寂寞。她們的命運,看似是個人選擇結果,或者是家庭的壓力,但是從更大的角度來看,她們不過是舊社會的産物。

那個年代的道德倫理,對女性的壓迫,就像一座監牢,讓她們無法呼吸,沒有退路。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包庇男性,迫害女性</h1>

其實,曼桢算是整本書中覺悟最高的女性,她很獨立,有點像現代女性,認為事業比愛情更重要。

世鈞和她提出結婚的時候,她說:

“那要是有了小孩子呢?孩子一多,就不能出去做事了,就得你一個人負擔這兩份家的開銷。這種事情我看得多了,一個男人除了養家,丈人家裡也要靠着他,逼得他見錢就抓,什麼事都幹,那還有什麼前途。”

很難想象,如此要強的曼桢,最終會嫁給祝鴻才。

當時的社會輿論對女性是什麼樣的?可以從顧太太的口中窺見一二。

當顧太太得知曼桢被祝鴻才糟蹋後,她的态度是要讓曼桢嫁給祝鴻才,這是保全名聲的最好方法。

當曼璐告訴她,曼桢一直在鬧,她卻說:“哎呀,這孩子就是這樣不懂事,這種事怎麼能嚷嚷呢,自己也沒臉。”

《半生緣》原著:三個女人的悲劇,撕開男權社會最後一塊遮羞布01包庇男性,迫害女性02把女性當工具03把女性的幸福成為一種交易

對女性的受害者有罪論,就像洪水猛獸一般。

女性被傷害,沒人讨伐男性,反而認為女性髒了。最讓我氣憤的是,從頭到尾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指責祝鴻才做的惡事,他活得那麼潇灑,隻有曼桢像犯了錯的人一樣。

更可怕的是,女人失去了“貞操”,你就必須嫁給那個男人。

看看曼璐對曼桢的勸告:

“可是他一直很敬重你的,昨天要不是喝醉了,他再也不敢這樣。隻要你肯原諒他,他以後總要好好的補報你,反正他對你決不會變心的。”

一個女人被毀了,在外人看來,不過是男人喝醉犯下的小錯。曼桢會嫁給祝鴻才,除了憐憫孩子,整個輿論環境更像是幕後推手。

不管是顧太太和曼璐都在給曼桢傳遞三個資訊:

第一:祝鴻才不是故意的,是神智不清才犯下大錯。

第二:祝鴻才是真心的,對曼桢和别人不一樣。

第三:曼桢已經不幹淨了,除了嫁給祝鴻才,沒有人會要她了。

關于這些言論,曼桢從一開始反抗,到漠然,到接受。

在曼桢的内心深處,她也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了。逃出來後,她想求助沈世鈞,但她的心理活動是:

眼見得就可以看見他了,她倒反而覺得渺茫起來,對他這人感覺到不确定了。她記起他性格中的保守的一面。他即使對她完全諒解,還能夠像從前一樣愛她麼?

即使嫁給了祝鴻才,曼桢内心深處的傷害也沒能抵消半分。

“她和什麼人都不來往,恨不得把自己藏在一個黑洞裡。她自己總有一種不潔之感。”

曼桢的悲劇,是整個輿論環境的悲哀。更可怕的是,這種輿論把女性推向深淵,而女性又成了輿論的幫兇。

曼桢和顧太太,被封建思想壓迫,但是她們又将這種壓迫施加在同類身上,而且她們毫無知覺。

倘若曼桢生活在這個年代,她的命運或許會完全不同。雖然現在的輿論環境對女性仍然存在偏見,但不至于那麼愚昧。

像祝鴻才這樣的惡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曼桢也不必像個罪人一樣活着。

《半生緣》原著:三個女人的悲劇,撕開男權社會最後一塊遮羞布01包庇男性,迫害女性02把女性當工具03把女性的幸福成為一種交易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把女性當工具</h1>

曼璐的命運比曼桢更悲慘,她從頭到尾都沒有被當成一個人來尊重。結婚前,當了家裡的搖錢樹。

結婚後,當了祝鴻才的玩物。她短短的一生,都是在凄涼和不甘中度過的。她背負着“舞女”的罪名,被萬人唾棄。

沈世鈞的父親沈嘯桐和舅舅馮菊荪都曾和曼璐有交集,他們一邊享受這種燈紅酒綠,一邊又把曼璐踩到腳底下。

可以說,他們将舊社會男人的自私和惡毒發揮得淋漓盡緻。

馮菊荪說:

“有一次我聽見人說,李璐(曼璐在舞廳的名字)嫁了人又出來了,也不做舞女了,簡直就是個私娼。我就說,我倒要去看看,看她搭架子不搭。”

沈嘯桐聽到李璐的近況,也覺得很是開心,他歎息着說:“想不到這個人堕落得這樣快!”

《半生緣》原著:三個女人的悲劇,撕開男權社會最後一塊遮羞布01包庇男性,迫害女性02把女性當工具03把女性的幸福成為一種交易

他們談論曼璐的語氣和姿态都充滿了優越感,仿佛曼璐就像個廉價的貨品一般。

曼璐曾和曼桢說,要是自己當初像個烈女,一家人都活不成了。對她來說,類似的污言穢語,她早就聽過無數次了。

可是她能怎麼辦,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也隻能熬下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曼璐想要過上正常生活根本不可能。

男權思想的壓迫,把曼璐一步步推向深淵。

曼桢曾說:

“我覺得我姐姐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得她這樣的。要說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和妓女是誰更不道德。”

可悲的是,這樣的嫖客得了便宜還要給自己立貞潔牌坊。

祝鴻才何嘗不也是嫖客中的一種呢?他要占有曼璐這個人,但不願意和曼璐正式結婚,也不願意給予她妻子的待遇。

換句話說,祝鴻才根本沒有把曼璐當成人看,而是一個工具,開心的時候就拿來取樂,不開心了就丢到一邊。他曾經說曼璐是爛污貨,不要臉。

更可怕的是,面對祝鴻才的種種行為,顧太太對他沒有責怪,反而讓曼璐不要和他鬧,多諒解他,就算他要娶姨太太,也有個先來後到。

你看,在家庭裡,男人永遠沒有錯,忍讓的隻有女人。曼璐因為之前打過胎,讓她無法生育了,顧太太還認為這是曼璐的錯。

顧太太就是男權社會最大的幫兇,她的思想代表了那個時代絕大數人的思想。

舞女是肮髒的,丈夫不忠是女人的錯,無法生育更是女人的原罪。在這樣的思想壓迫下,曼璐無路可退。

她隻能在那段稀爛的婚姻裡,尋找價值感。她終究是沒能如願,丈夫的惡毒,病魔的頑固,徹底扼殺了這個生命。

《半生緣》原著:三個女人的悲劇,撕開男權社會最後一塊遮羞布01包庇男性,迫害女性02把女性當工具03把女性的幸福成為一種交易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把女性的幸福成為一種交易</h1>

翠芝該是三個女性中,看起來最幸運的一位。她沒有吃過貧困的苦,不需要為生活漂泊,一出生就衣食無憂。

可是,在這位千金小姐的背後,承載着太多的壓力。這種壓力來源于家族,更來源于整個社會。

石太太很操心翠芝的婚事,實際上不過是以愛之名的控制。翠芝和世鈞之間根本沒有愛情,可是家族不斷撮合。

為什麼?因為門當戶對,誰也不會有損失。這時候的翠芝不過是被當成為家族謀取利益的工具罷了。

她看上了叔惠,但是兩人差距太大,石太太一開始就給他判了死刑。後來翠芝和一鵬訂婚,但是翠芝放不下叔惠,便提出了退婚。

這一退婚,翠芝就變成了别人眼中的問題人物了。這不就像現在到了年齡沒出嫁的女性,總是面臨各種非議。

《半生緣》原著:三個女人的悲劇,撕開男權社會最後一塊遮羞布01包庇男性,迫害女性02把女性當工具03把女性的幸福成為一種交易

迫于輿論壓力,翠芝和世鈞再次重逢,選擇了将就。新婚當夜,翠芝崩潰了:

“世鈞,怎麼辦,你也不喜歡我。我想過多少回了,要不是從前已經鬧過一次——待會人家說,怎麼老是退婚,成什麼話?現在來不及了吧,你說是不是來不及了?”

這段婚姻,完全不是翠芝想要的,但是女性不結婚就是一種原罪。

對翠芝這樣的千金小姐來說,她承受不了這樣的輿論壓力,她隻能妥協,選擇一個自己不愛但是别人覺得般配的人。

可悲的是,幾十年過去,這種輿論環境依然沒變。

大齡未婚的女性,總是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标簽。真正能和輿論抗衡的少之又少,更多的都選擇了世俗認為正确的标準。

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個體的命運很渺小。但是大環境的價值取向,卻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每一個人的命運。

《半生緣》原著:三個女人的悲劇,撕開男權社會最後一塊遮羞布01包庇男性,迫害女性02把女性當工具03把女性的幸福成為一種交易

在《半生緣》這個時代,男權思想盛行,女性隻能成為犧牲品。曼桢,曼璐,翠芝,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她們的命運被整個輿論環境推動着。

她們本該有更燦爛的人生,可是蕩婦羞辱,受害者有罪論,都成為壓在她們身上的稻草。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人想要與之抗衡,終究是不可能的。

面對生活的洪流,我們都被推着往前走。潮水一波又一波,多少人的命運為之改變。現在我們主張女性力量,就是因為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太深了。這些封建思想的毒瘤不鏟除,女性的命運永遠不能掌握在自己手裡。

END.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

歡迎留言讨論。

愈姑娘:情感作者,專注新時代女性的成長和情感。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