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作者:故事長沙

文|枬子

編輯|馬桶

接上篇,南一門的旁邊是強民龜羊狗肉店,這個店的原址是董同興刀剪店的鋪面。

“董同興”刀剪店,由生産剃刀的手工匠董元春于康熙(1662-1722)年間創立,開業不久就收購撈刀河剪刀坯,加工精制出售。經幾代人的渲染,到乾隆年間,“董同興”已與杭州“張小泉”、北京“王麻子”齊名,一并譽為中國三大名剪。

1937年滬穗産品湧湘,蘇杭剪刀款式新穎,物美價廉,加之董家子孫改從他業,後繼無人,又逢店址拆讓興修馬路,近兩百年曆史的名店就此停業關閉。1956年,“董同興”公私合營,其技工先後歸入撈刀河刀剪廠。

“強民”是一家神秘的店鋪,據說是民國時期幾個好吃的老饕合股開的,前身叫“愛愛”餐館,名字好韻味,先是在蔡锷路上,不知道何時搬到黃興路來的。這餐館做的是普通長沙人看來有些怪異的食材,如龜、羊、狗、蛇肉,及羊雜、狗雜、動物鞭類等。

我是愛狗人士,不吃狗肉,他家的龜羊湯倒是喝過,很好喝,鮮味濃郁,卻沒有羊肉湯的膻味,裡面估計加了當歸、枸杞等中藥材。隻是價格有點貴,八十年代中期,小小一碗湯就要五塊錢。

還有件有趣的事,有次從“強民”經過,看見招牌上寫着“冬令供應狗蛋”,我想狗明明是哺乳動物,生小狗崽子,哪裡會生蛋?後來問了個愛吃狗肉的朋友才知道,所謂“狗蛋”,并非狗生出來的蛋。而是清炖狗肉煨雞蛋,據說狗腦殼炖蛋最是美味。

強民龜羊狗肉店後來更名為“強民小吃”,更為現在的年輕人熟知。

“強民”的旁邊是長郡中學的大門,當時還叫二中,九十年代後才把大門開到南邊現在的位置。

“南一門”和“強民”之間還有間交電公司門市部,五金交電是八十年代的熱門産品,售賣單車、手表、縫紉機、洗衣機、收音機、無線電元件等。馬路對面有一家五金商店,黃興中路靠五一廣場處,還有家更大的五金交電大樓。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回到東側,“國風”的北側是小古道巷,與不遠處大古道巷之間約150米的距離内,主要的機關是省财政廳,還有一家藥店,忘了叫什麼名字。财政廳是九十年代才遷往新址的。以前以骨科聞名的的南區醫院也在大、小古道巷之間的這段路上,七十年代遷往書院路西湖路口。

大古道巷因是昔日善化縣府衙門出入道路而得名,曆史悠久。清乾隆十二年(1747)的《長沙府志•長沙府城圖》即标有此巷。本街北側古有洗藥庵及洗藥井,傳說為唐朝醫藥學家孫思邈洗藥用。1938 年文夕大火中,庵被焚毀。

大古道巷口往北有新華書店和郵局,那時長沙隻有三家國營新華書店,五一路的新華書店規模最大,另一家是王家巷的長沙縣新華書店。

值得一提的是,黃興南路這家新華書店原址曾是有名的商務印書館,從國小的《新華字典》到中學的《現代漢語詞典》,每個人都熟知這家中國出版業中曆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

商務印書館1897年創辦于上海,标志着中國現代出版業的開始;1907年,在上海建成印刷總廠和編譯所新址;1909年将編譯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參考書籍的圖書館定名為涵芬樓,後改名為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東方圖書館号稱“東亞第一”圖書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總務處、編譯所、印刷總廠和東方圖書館等被日軍焚毀,一夜之間突然消失,價值連城的善本孤本圖書從此絕迹人寰,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難。

有學者認為,商務印書館被炸,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劇之一。

日軍之是以要炸毀商務印書館,日本海軍大将,時任上海派遣軍司令鹽澤幸一講的很明白:“燒毀閘北幾條街,一年半年就可恢複。隻有把商務印書館這個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機關焚毀了,它則永遠不能恢複。”

商務印書館成立的第二年,即1898年,就在長沙設分理處,館址原設紅牌樓牛角巷,後遷此地,自建西式三層門面兩處;抗日戰争前夕,商務印館在長沙建設印刷廠;抗戰爆發後,總管理處也遷到長沙,後因“長沙會戰”又移至重慶,抗戰勝利後遷回上海;五十年代遷往北京。

這裡還有一家服裝商場,以前是四服裝廠的門市部。大古道巷是有名的箱包一條街,後來把小古道巷也發展了進來。

這一段最有名的是“徐長興”和“稻香村”,吃烤鴨,北有“全聚德”南有“徐長興”。徐長興烤鴨店原建于南京,上世紀初的清光緒年間遷來長沙,由徐佩齋經營,以“吊爐烤鴨”、“一鴨四吃”遐迩聞名。烤鴨,從選料、宰殺加工制作到吃法,都有自己的獨創。“一鴨四吃”的吃法也很獨特,一吃薄餅包烤鴨皮,二吃鴨肉小炒,三吃鴨油蒸蛋,四吃菜心鴨骨湯。

另一家“稻香村”,相傳是1773年,乾隆下江南時,在蘇州品嘗到稻香村蜜糕後,“贊譽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井禦賜匾額,上寫“稻香村”三個大字。至今,蘇州“稻香村”的商标還沿用乾隆禦筆“稻香村”三字。太平天國時期,稻香村的夥計、店員為謀生計逃亡到比較穩定的城市,稻香村品牌從此在全國開枝散葉。各地稻香村南食店如同雨後春筍,紛紛依靠稻香村的金字招牌自立門戶,并标榜自己是真正、獨一的。但由于當時的資訊閉塞,沒有品牌意識作為支援,對于商标保護更沒有意識,大家都是頂着“稻香村”光環維持生計而已。前兩年規模最大的兩家即蘇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還打過官司,争執誰才是真正的“稻香村”商标擁有人。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民國時期長沙“稻香村”

長沙的“稻香村”具體源于哪一家也搞不清楚,系浙江鎮海人朱友良于1915年開設。經營頗具特色,以“清、精、鮮”著稱,即清潔衛生,精工細作,産品鮮嫩。當時在長沙市區最為突出。

1956 年,稻香村公私合營,改為九如新食品店;1966年,改名為大立新食品店;1983 年恢複原名,店堂進行翻修,仍保持傳統經營特色。

再往北是織機街口的中華理發店,也是長沙理發業的名店之一,不過沒有離此不遠解放路上的南京理發店名氣大。

街口上還有80年代建立的本地糕點廠振興齋,因口味獨特、經營得法而一度成為湘式糕點的代表。

新華書店的對面還有一家古舊書店,門面不大。再過去巷口上有家眼鏡店,也是家老店,好像是長沙眼鏡廠的門市部,我的第一副眼鏡就是在這裡配的。眼鏡店旁邊的冷飲店倒是記得很清楚,叫“紅星冷飲店”,與更有名的“紅梅冷飲店”一字之差,不過味道是一樣的好,而且價格便宜,夏天還通宵營業,不過七十年代還隻要一角錢一杯的酸梅湯到,八十年代中期漲價到了五角錢,杯子還小了許多。

這邊的小巷名為樊西巷,八十年代後期曾是鞋業一條街。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過了樊西巷最有名的是“德園”,“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德園的包子真好呷”,三大名店中,“徐長興”和“德園”都在黃興南路上,“楊裕興”總店離得也不遠,在解放路上。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德園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為唐盛德在八角亭附近開的一家夫妻店,取《左傳》中“有德則樂,樂則能久”之意,名之“德園”。民國初年,幾位失業官廚集資入夥,盤下幾經易手卻無建樹的德園,遷店于樊西巷口,因菜肴制作總有海味鮮貨等上乘餘料留下,為免浪費,故将其剁碎,拌入包點餡芯,誰知這競使他們的包點風味異人,倍受垂青。從此,德園包子大振名聲,遂有“出籠熱噴噴,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菇爽鮮嫩”的民謠之贊。

德園以玫瑰白糖、香菇鮮肉、冰糖鹽菜、瑤柱鮮肉、金鈎鮮肉、水晶、麻茸、叉燒肉為餡心的包子,稱“八大名包”,享譽全市。長沙“文夕”大火後,原班部分師傅重新集資,再度建店,取名德園茶廳。

1986年後,德園茶廳調整店堂,擴大了營業面積。

再說對面,織機街口上是大信綢布店,名氣沒有“介昌”大,也是家老店。再過來有李合盛牛肉館。李合盛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益陽桃江回民李國安來長沙經營,代代傳繼,至今有百餘年的曆史。是長沙頗負盛名的一家回民餐館,以清煨牛肉最著名,鎮店之寶是牛中三傑——燴牛腦髓、發絲牛百葉、紅燒牛蹄筋。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恒康醬園也在這一帶,長沙有五大醬園,其中兩家在黃興南路上,分别是德茂隆醬園和恒康醬園。玉和醬園也在不遠的坡子街裡面,另兩家是協昌裕醬園和吳恒泰醬園。

恒康醬園北側是棟老建築,民國時期是交通銀行,建國後并入新成立的建設銀行,是以八十年代這裡一直是建設銀行,房子很氣派,樓高四層,高高的麻石台階,圍牆上裝着鑄鐵欄杆。

再過去就到蘇家巷口了,這裡有寸陰金鐘表店。“寸陰金鐘表店公司”由曹瑞明創立于1916年。曆史沒有不遠的“享德利”悠久,但名頭同樣響亮。不僅銷售、修理鐘表,還能制造。公司廣告稱:“鐘表為文明國所最要之沖,從前中國不獨,絕少制造。”

在沒有寸陰金之前,長沙大戶人家貴重鐘表需要修理,都要托人帶到或寄到外埠。曹氏勇于求實創新,通過公司努力,成績昭著,自己生産魚尾、日光亭式坐鐘,受到市民稱贊并為實業家們折服。

除出售鐘表外,還經營眼鏡配鏡、配架,以及“花素流行的各式金銀鋼鎳等質的鈎鍊。”許多鐘表配件來自外國名廠,機械精良,鐘表式樣奇特精巧,還經營日晷、航海羅盤等,“凡貴重鐘表,普通鐘表、打字機、洋琴、風琴、八音琴、學校繪圖器及各類儀器、照相機、縫紉機、留聲機、風雨表,凡須修理或添配及電鍍,以及承造天文鐘及樓圖四面大鐘均可刻日成功……”這在當時“均為社會所觀售”,其中僅“承造天文鐘”一項,足見其技術精良,聲譽俱進。

西側從德園往北,靠近道門口了,所謂道門口是因為其在糧道街的口子上,這條巷子就叫糧道街,是清朝糧道衙門所在地。道門口,是當時長沙最大的水産品市場。這裡除了道門口肉店,還有幾家賣魚和臘味、水産、海産的店。當時的運輸儲存能力不行,是以海鮮是沒有的,海産店賣的除了海帶就是其他幹貨。像墨魚幹、鱿魚幹之類。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生意最好的是道門口臘味店,專門制作與售賣臘肉、臘魚、臘雞等臘制品。湖南人之作腌制食品,久負盛名,而以臘肉制作為最。道門口臘味店采用傳統方法熏制腌作,鮮香嫩脆,其味無窮。

臘味店北側是家回民食品店,再過去就到坡子街口了,口子上有棟樓是茶葉公司,這棟樓在民國時期是有名的李文玉金号。是清光緒年間江西人李文玉所開的金号,曾是長沙金号首戶。坡子街口及對面的蘇家巷口至育嬰街口這一段,以前叫紅牌樓,因明代此處有座吉王府的紅漆大牌坊而得名。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民國時期的紅牌樓

對面蘇家巷口北側是愛群茶樓,也是家老牌茶館,包子也做得不錯。這家街上有四家店賣包子,名氣最大的是德園,但我吃得最多的卻是前期的慶新樓和後期的銀苑。長沙老口子喝茶都有固定場所,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工廠當勞工,工廠中的房間裡的幾位師傅休息日都是舍近求遠,從窯嶺跑來愛群喝茶。

愛群再往北即到育嬰街口,這裡有間四怡堂藥店,1936年由李氏四兄弟創辦,初名李四怡堂。庫存充足,藥品講究品質,品種齊全,甚得顧客信任,很快成為長沙中藥零售業大戶。新中國成立以後,李四怡堂改為公私合營,仍用“四怡堂”招牌,但去其“李”字。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這條路上的老藥店很多,除了上文介紹的幾家,像長沙創辦最早且一直儲存至今的名老字号之一九芝堂也曾在坡子街口,清康熙初年,由蘇州人勞徵開設,人稱“勞九芝堂”。堂名取自勞徵所繪“天香書屋圖,植雙桂,桂生九芝”之意。後來遷至新興路(即今黃興南路南段)上。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坡子街口

育嬰街口南還有長沙江東糧貿大廈,後來開放一樓的門面租給不少小商戶。

西面值得一提的還有道門口和坡子街之間有條名為“牛角巷”的小巷子。裡面有家叫“石三勝”的餐館,七十年代很是有名。後來就不知所蹤了。

坡子街往北有人民鞋帽商店,五十年代建立,是九十年代以前長沙最大的鞋帽專營商店。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人民鞋帽商店過來就是“吳大茂”了,其前身系吳大茂針号。主要經營鋼針,後兼營線、扣,享有“老牌鋼針,貨真價實”之譽。清嘉慶年間,江西人劉大茂來長沙,在育嬰街開設制針作坊,劉無子,帶了個徒弟叫吳為祥;道光二十四年(1844),劉死,吳繼承産業,改牌号為吳大茂針号,并遷址紅牌樓現址,前店後廠式經營,主要品種有做棉衣用的行針、做油鞋和木屐用的渡針、做帽子用的釘針、紮魚用的紮針和無孔的繃針等,後來開始做衣針。

光緒二十九年(1903),洋貨大量輸入,手工磨針失去市場,吳作坊被迫停止,專營進口鋼針,并抽資在街對面增設吳大茂蘇廣洋貨店,專營小商品,尤以各種燈具用品齊全著稱;民國時期,該洋貨店曾兩度經營百貨,均因經營不善而關閉,唯針店依然存在,繼續保持原有特色;1938年“文夕大火”,吳大茂被焚,損失慘重;次年籌集資金,搭棚營業;1944年日軍侵犯長沙,針店停業,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吳大茂針号才複業。

長沙解放後,吳大茂仍然經營針、線、扣、夾等,到1956年公私合營時,吳氏已家傳五代;合營後,該店劃歸長沙市百貨公司管理;1964年,吳大茂針号更名為大衆針扣店;1966 年,改名為長沙針扣店;1985年2月,該店在原址建立三層樓房,改名長沙小商品商場,分上下兩層營業。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吳大茂的對面育嬰街口,曾有一家瓷器店和寄賣商行,再往北是老字号的亨得利鐘表店,前身是清光緒11年(1885)張桂陽創辦的“張桂記”鐘表修理店,初設店于北邊點的東牌樓;1905年,張桂陽去世,其徒弟孫潤泉承辦,改名為“日新恒”;民國初年,鐘表行業漸趨發展,“日新恒”鐘表修理店規模也逐漸擴大,1920年與上海亨得利鐘表總行聯号,購置司門口此段房宅開業,更名為“長沙亨得利鐘表店”這個洋氣的名字;建國後公私合營兼營眼鏡,名為“亨得利鐘表眼鏡店”。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亨得利”北邊即靠解放路口的口子上,是有名的婦女用品商店,男人都不願意進這家店,我細時候跟娘老子去過幾次,印象中除了花布子比較多外,也沒什麼特殊的。更沒見過那些神秘、性感的女性用品。長沙人都習慣叫它“婦女商店”,跟“兒童商店”叫法一樣,省去“用品”二字,聽上去有點奇怪。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對面“吳大茂”旁邊是一家金器店,這一段有五六家金器店,都不記得名字了,應該也有老店。再往北即是長沙警察局老樓了,這個院子清代是臬台衙門。臬台就是專管司法的按察使,“臬”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法度”,是以按察使又叫“臬台”。民國時期這裡就是長沙警察局,旁邊的老街名為臬後街,即是因臬台衙門而得名的。這一段名為司門口,也是因臬司、藩司離此不遠而得名(解放路西口正對着臬後街,而解放路東口正對湖南原藩台衙門所在的藩正街)。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這張老照片也是日本人島崎役治所拍,即民國時警察局門前的布告欄。晚清時,留洋歸國的黃遵憲出任湖南按察使,1898年7月,黃遵憲建立中國最早的警察機構“湖南保衛局”,将近代警政從西方引入中國。

長沙是中國最早建立警察制度的城市。現在湖南警察學院内,還豎着黃遵憲的塑像,紀念這位中國最早建立警察制度的曆史人物。民國時期,清代的臬台衙門成了“省會警察總局”。

臬後街口還有工商銀行的司門口辦事處,以及改革開放後長沙第一家個體百貨店中華百貨店。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上圖是九十年代初期的司門口工商銀行,這棟樓不記得是警察局還是工商銀行的産業(攝影:羅斯旦,圖源:《長沙老街》)。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臬後街口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老黃興南路到司門口這裡止,也是今天的黃興路步行街終點,本文中提及的絕大多數商店、機關均在修建步行街時被拆除。司門口再往北至五一廣場即是黃興中路了,下一篇再來細說。

注:本文中照片除注明外均來自《老照片中的長沙》一書。

未完待續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老黃興路的變遷(2):從徐長興的鴨,到強民的龜羊狗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