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作者:故事长沙

文|枬子

编辑|马桶

接上篇,南一门的旁边是强民龟羊狗肉店,这个店的原址是董同兴刀剪店的铺面。

“董同兴”刀剪店,由生产剃刀的手工匠董元春于康熙(1662-1722)年间创立,开业不久就收购捞刀河剪刀坯,加工精制出售。经几代人的渲染,到乾隆年间,“董同兴”已与杭州“张小泉”、北京“王麻子”齐名,一并誉为中国三大名剪。

1937年沪穗产品涌湘,苏杭剪刀款式新颖,物美价廉,加之董家子孙改从他业,后继无人,又逢店址拆让兴修马路,近两百年历史的名店就此停业关闭。1956年,“董同兴”公私合营,其技工先后归入捞刀河刀剪厂。

“强民”是一家神秘的店铺,据说是民国时期几个好吃的老饕合股开的,前身叫“爱爱”餐馆,名字好韵味,先是在蔡锷路上,不知道何时搬到黄兴路来的。这餐馆做的是普通长沙人看来有些怪异的食材,如龟、羊、狗、蛇肉,及羊杂、狗杂、动物鞭类等。

我是爱狗人士,不吃狗肉,他家的龟羊汤倒是喝过,很好喝,鲜味浓郁,却没有羊肉汤的膻味,里面估计加了当归、枸杞等中药材。只是价格有点贵,八十年代中期,小小一碗汤就要五块钱。

还有件有趣的事,有次从“强民”经过,看见招牌上写着“冬令供应狗蛋”,我想狗明明是哺乳动物,生小狗崽子,哪里会生蛋?后来问了个爱吃狗肉的朋友才知道,所谓“狗蛋”,并非狗生出来的蛋。而是清炖狗肉煨鸡蛋,据说狗脑壳炖蛋最是美味。

强民龟羊狗肉店后来更名为“强民小吃”,更为现在的年轻人熟知。

“强民”的旁边是长郡中学的大门,当时还叫二中,九十年代后才把大门开到南边现在的位置。

“南一门”和“强民”之间还有间交电公司门市部,五金交电是八十年代的热门产品,售卖单车、手表、缝纫机、洗衣机、收音机、无线电元件等。马路对面有一家五金商店,黄兴中路靠五一广场处,还有家更大的五金交电大楼。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回到东侧,“国风”的北侧是小古道巷,与不远处大古道巷之间约150米的距离内,主要的单位是省财政厅,还有一家药店,忘了叫什么名字。财政厅是九十年代才迁往新址的。以前以骨科闻名的的南区医院也在大、小古道巷之间的这段路上,七十年代迁往书院路西湖路口。

大古道巷因是昔日善化县府衙门出入道路而得名,历史悠久。清乾隆十二年(1747)的《长沙府志•长沙府城图》即标有此巷。本街北侧古有洗药庵及洗药井,传说为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洗药用。1938 年文夕大火中,庵被焚毁。

大古道巷口往北有新华书店和邮局,那时长沙只有三家国营新华书店,五一路的新华书店规模最大,另一家是王家巷的长沙县新华书店。

值得一提的是,黄兴南路这家新华书店原址曾是有名的商务印书馆,从小学的《新华字典》到中学的《现代汉语词典》,每个人都熟知这家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办于上海,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1907年,在上海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东方图书馆号称“东亚第一”图书馆,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总务处、编译所、印刷总厂和东方图书馆等被日军焚毁,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图书从此绝迹人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

有学者认为,商务印书馆被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之一。

日军之所以要炸毁商务印书馆,日本海军大将,时任上海派遣军司令盐泽幸一讲的很明白:“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

商务印书馆成立的第二年,即1898年,就在长沙设分理处,馆址原设红牌楼牛角巷,后迁此地,自建西式三层门面两处;抗日战争前夕,商务印馆在长沙建设印刷厂;抗战爆发后,总管理处也迁到长沙,后因“长沙会战”又移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五十年代迁往北京。

这里还有一家服装商场,以前是四服装厂的门市部。大古道巷是有名的箱包一条街,后来把小古道巷也发展了进来。

这一段最有名的是“徐长兴”和“稻香村”,吃烤鸭,北有“全聚德”南有“徐长兴”。徐长兴烤鸭店原建于南京,上世纪初的清光绪年间迁来长沙,由徐佩斋经营,以“吊炉烤鸭”、“一鸭四吃”遐迩闻名。烤鸭,从选料、宰杀加工制作到吃法,都有自己的独创。“一鸭四吃”的吃法也很独特,一吃薄饼包烤鸭皮,二吃鸭肉小炒,三吃鸭油蒸蛋,四吃菜心鸭骨汤。

另一家“稻香村”,相传是1773年,乾隆下江南时,在苏州品尝到稻香村蜜糕后,“赞誉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井御赐匾额,上写“稻香村”三个大字。至今,苏州“稻香村”的商标还沿用乾隆御笔“稻香村”三字。太平天国时期,稻香村的伙计、店员为谋生计逃亡到比较稳定的城市,稻香村品牌从此在全国开枝散叶。各地稻香村南食店如同雨后春笋,纷纷依靠稻香村的金字招牌自立门户,并标榜自己是真正、独一的。但由于当时的信息闭塞,没有品牌意识作为支持,对于商标保护更没有意识,大家都是顶着“稻香村”光环维持生计而已。前两年规模最大的两家即苏州“稻香村”和北京“稻香村”还打过官司,争执谁才是真正的“稻香村”商标拥有人。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民国时期长沙“稻香村”

长沙的“稻香村”具体源于哪一家也搞不清楚,系浙江镇海人朱友良于1915年开设。经营颇具特色,以“清、精、鲜”著称,即清洁卫生,精工细作,产品鲜嫩。当时在长沙市区最为突出。

1956 年,稻香村公私合营,改为九如新食品店;1966年,改名为大立新食品店;1983 年恢复原名,店堂进行翻修,仍保持传统经营特色。

再往北是织机街口的中华理发店,也是长沙理发业的名店之一,不过没有离此不远解放路上的南京理发店名气大。

街口上还有80年代创建的本地糕点厂振兴斋,因口味独特、经营得法而一度成为湘式糕点的代表。

新华书店的对面还有一家古旧书店,门面不大。再过去巷口上有家眼镜店,也是家老店,好像是长沙眼镜厂的门市部,我的第一副眼镜就是在这里配的。眼镜店旁边的冷饮店倒是记得很清楚,叫“红星冷饮店”,与更有名的“红梅冷饮店”一字之差,不过味道是一样的好,而且价格便宜,夏天还通宵营业,不过七十年代还只要一角钱一杯的酸梅汤到,八十年代中期涨价到了五角钱,杯子还小了许多。

这边的小巷名为樊西巷,八十年代后期曾是鞋业一条街。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过了樊西巷最有名的是“德园”,“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三大名店中,“徐长兴”和“德园”都在黄兴南路上,“杨裕兴”总店离得也不远,在解放路上。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德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唐盛德在八角亭附近开的一家夫妻店,取《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之意,名之“德园”。民国初年,几位失业官厨集资入伙,盘下几经易手却无建树的德园,迁店于樊西巷口,因菜肴制作总有海味鲜货等上乘余料留下,为免浪费,故将其剁碎,拌入包点馅芯,谁知这竞使他们的包点风味异人,倍受垂青。从此,德园包子大振名声,遂有“出笼热喷喷,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菇爽鲜嫩”的民谣之赞。

德园以玫瑰白糖、香菇鲜肉、冰糖盐菜、瑶柱鲜肉、金钩鲜肉、水晶、麻茸、叉烧肉为馅心的包子,称“八大名包”,享誉全市。长沙“文夕”大火后,原班部分师傅重新集资,再度建店,取名德园茶厅。

1986年后,德园茶厅调整店堂,扩大了营业面积。

再说对面,织机街口上是大信绸布店,名气没有“介昌”大,也是家老店。再过来有李合盛牛肉馆。李合盛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益阳桃江回民李国安来长沙经营,代代传继,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是长沙颇负盛名的一家回民餐馆,以清煨牛肉最著名,镇店之宝是牛中三杰——烩牛脑髓、发丝牛百叶、红烧牛蹄筋。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恒康酱园也在这一带,长沙有五大酱园,其中两家在黄兴南路上,分别是德茂隆酱园和恒康酱园。玉和酱园也在不远的坡子街里面,另两家是协昌裕酱园和吴恒泰酱园。

恒康酱园北侧是栋老建筑,民国时期是交通银行,建国后并入新成立的建设银行,所以八十年代这里一直是建设银行,房子很气派,楼高四层,高高的麻石台阶,围墙上装着铸铁栏杆。

再过去就到苏家巷口了,这里有寸阴金钟表店。“寸阴金钟表店公司”由曹瑞明创立于1916年。历史没有不远的“享德利”悠久,但名头同样响亮。不仅销售、修理钟表,还能制造。公司广告称:“钟表为文明国所最要之冲,从前中国不独,绝少制造。”

在没有寸阴金之前,长沙大户人家贵重钟表需要修理,都要托人带到或寄到外埠。曹氏勇于求实创新,通过公司努力,成绩昭著,自己生产鱼尾、日光亭式坐钟,受到市民称赞并为实业家们折服。

除出售钟表外,还经营眼镜配镜、配架,以及“花素流行的各式金银钢镍等质的钩链。”许多钟表配件来自外国名厂,机械精良,钟表式样奇特精巧,还经营日晷、航海罗盘等,“凡贵重钟表,普通钟表、打字机、洋琴、风琴、八音琴、学校绘图器及各类仪器、照相机、缝纫机、留声机、风雨表,凡须修理或添配及电镀,以及承造天文钟及楼图四面大钟均可刻日成功……”这在当时“均为社会所观售”,其中仅“承造天文钟”一项,足见其技术精良,声誉俱进。

西侧从德园往北,靠近道门口了,所谓道门口是因为其在粮道街的口子上,这条巷子就叫粮道街,是清朝粮道衙门所在地。道门口,是当时长沙最大的水产品市场。这里除了道门口肉店,还有几家卖鱼和腊味、水产、海产的店。当时的运输储存能力不行,所以海鲜是没有的,海产店卖的除了海带就是其他干货。像墨鱼干、鱿鱼干之类。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生意最好的是道门口腊味店,专门制作与售卖腊肉、腊鱼、腊鸡等腊制品。湖南人之作腌制食品,久负盛名,而以腊肉制作为最。道门口腊味店采用传统方法熏制腌作,鲜香嫩脆,其味无穷。

腊味店北侧是家回民食品店,再过去就到坡子街口了,口子上有栋楼是茶叶公司,这栋楼在民国时期是有名的李文玉金号。是清光绪年间江西人李文玉所开的金号,曾是长沙金号首户。坡子街口及对面的苏家巷口至育婴街口这一段,以前叫红牌楼,因明代此处有座吉王府的红漆大牌坊而得名。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民国时期的红牌楼

对面苏家巷口北侧是爱群茶楼,也是家老牌茶馆,包子也做得不错。这家街上有四家店卖包子,名气最大的是德园,但我吃得最多的却是前期的庆新楼和后期的银苑。长沙老口子喝茶都有固定场所,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工厂当工人,车间里的几位师傅休息日都是舍近求远,从窑岭跑来爱群喝茶。

爱群再往北即到育婴街口,这里有间四怡堂药店,1936年由李氏四兄弟创办,初名李四怡堂。库存充足,药品讲究质量,品种齐全,甚得顾客信任,很快成为长沙中药零售业大户。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四怡堂改为公私合营,仍用“四怡堂”招牌,但去其“李”字。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这条路上的老药店很多,除了上文介绍的几家,像长沙创办最早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名老字号之一九芝堂也曾在坡子街口,清康熙初年,由苏州人劳徵开设,人称“劳九芝堂”。堂名取自劳徵所绘“天香书屋图,植双桂,桂生九芝”之意。后来迁至新兴路(即今黄兴南路南段)上。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坡子街口

育婴街口南还有长沙江东粮贸大厦,后来开放一楼的门面租给不少小商户。

西面值得一提的还有道门口和坡子街之间有条名为“牛角巷”的小巷子。里面有家叫“石三胜”的餐馆,七十年代很是有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坡子街往北有人民鞋帽商店,五十年代创建,是九十年代以前长沙最大的鞋帽专营商店。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人民鞋帽商店过来就是“吴大茂”了,其前身系吴大茂针号。主要经营钢针,后兼营线、扣,享有“老牌钢针,货真价实”之誉。清嘉庆年间,江西人刘大茂来长沙,在育婴街开设制针作坊,刘无子,带了个徒弟叫吴为祥;道光二十四年(1844),刘死,吴继承产业,改牌号为吴大茂针号,并迁址红牌楼现址,前店后厂式经营,主要品种有做棉衣用的行针、做油鞋和木屐用的渡针、做帽子用的钉针、扎鱼用的扎针和无孔的绷针等,后来开始做衣针。

光绪二十九年(1903),洋货大量输入,手工磨针失去市场,吴作坊被迫停止,专营进口钢针,并抽资在街对面增设吴大茂苏广洋货店,专营小商品,尤以各种灯具用品齐全著称;民国时期,该洋货店曾两度经营百货,均因经营不善而关闭,唯针店依然存在,继续保持原有特色;1938年“文夕大火”,吴大茂被焚,损失惨重;次年筹集资金,搭棚营业;1944年日军侵犯长沙,针店停业,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吴大茂针号才复业。

长沙解放后,吴大茂仍然经营针、线、扣、夹等,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吴氏已家传五代;合营后,该店划归长沙市百货公司管理;1964年,吴大茂针号更名为大众针扣店;1966 年,改名为长沙针扣店;1985年2月,该店在原址新建三层楼房,改名长沙小商品商场,分上下两层营业。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吴大茂的对面育婴街口,曾有一家瓷器店和寄卖商行,再往北是老字号的亨得利钟表店,前身是清光绪11年(1885)张桂阳创办的“张桂记”钟表修理店,初设店于北边点的东牌楼;1905年,张桂阳去世,其徒弟孙润泉承办,改名为“日新恒”;民国初年,钟表行业渐趋发展,“日新恒”钟表修理店规模也逐渐扩大,1920年与上海亨得利钟表总行联号,购置司门口此段房宅开业,更名为“长沙亨得利钟表店”这个洋气的名字;建国后公私合营兼营眼镜,名为“亨得利钟表眼镜店”。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亨得利”北边即靠解放路口的口子上,是有名的妇女用品商店,男人都不愿意进这家店,我细时候跟娘老子去过几次,印象中除了花布子比较多外,也没什么特殊的。更没见过那些神秘、性感的女性用品。长沙人都习惯叫它“妇女商店”,跟“儿童商店”叫法一样,省去“用品”二字,听上去有点奇怪。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对面“吴大茂”旁边是一家金器店,这一段有五六家金器店,都不记得名字了,应该也有老店。再往北即是长沙公安局老楼了,这个院子清代是臬台衙门。臬台就是专管司法的按察使,“臬”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法度”,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民国时期这里就是长沙警察局,旁边的老街名为臬后街,即是因臬台衙门而得名的。这一段名为司门口,也是因臬司、藩司离此不远而得名(解放路西口正对着臬后街,而解放路东口正对湖南原藩台衙门所在的藩正街)。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这张老照片也是日本人岛崎役治所拍,即民国时警察局门前的布告栏。晚清时,留洋归国的黄遵宪出任湖南按察使,1898年7月,黄遵宪创建中国最早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将近代警政从西方引入中国。

长沙是中国最早建立警察制度的城市。现在湖南警察学院内,还竖着黄遵宪的塑像,纪念这位中国最早创建警察制度的历史人物。民国时期,清代的臬台衙门成了“省会警察总局”。

臬后街口还有工商银行的司门口办事处,以及改革开放后长沙第一家个体百货店中华百货店。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上图是九十年代初期的司门口工商银行,这栋楼不记得是公安局还是工商银行的产业(摄影:罗斯旦,图源:《长沙老街》)。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臬后街口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老黄兴南路到司门口这里止,也是今天的黄兴路步行街终点,本文中提及的绝大多数商店、单位均在修建步行街时被拆除。司门口再往北至五一广场即是黄兴中路了,下一篇再来细说。

注:本文中照片除注明外均来自《老照片中的长沙》一书。

未完待续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老黄兴路的变迁(2):从徐长兴的鸭,到强民的龟羊狗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