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军官当中,有不少娶老婆,要看对方家世,以图攀上高枝,对自己仕途有利。比如陈诚的夫人谭祥就是国民党军政元老谭延闿的女儿,她与宋美龄年龄相差虽然不大,但却认宋美龄为干妈,宋美龄也将其视若己出。所以陈诚也成了蒋介石心腹中的心腹,仕途上当然是平步青云。抗日名将廖耀湘也娶了辛亥革命元老黄兴的侄女黄柏溶为妻,但廖耀湘却并非高攀,他的军事才华和能力连老岳父都赞叹不已,曾经写过10余首诗对其夸奖。这样的待遇,在历代风云人物当中恐怕是不多的。

缅甸战场上的廖耀湘
廖耀湘,1906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户普通人家,祖父以教私塾为业,父亲似乎没有读书的天赋,种田为生。廖耀湘小时候受祖父教诲,学习成绩不错,于1920年考入长沙私立岳云中学。1925年,黄埔军校名气正盛,热血青年大多比较向外,廖耀湘也不例外。他本来打算跟同伴一起去报考黄埔军校,但无奈家中实在是凑不出路费,只能暂时先到湖南陆军第三师第六旅教导总队当学兵。
1926年,北伐军攻打湖南时,廖耀湘不愿与革命队伍发生战斗而辞职回家。在北伐军攻占长沙以后,黄埔军校在长沙设立了第三分校,这时廖耀湘才如愿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在国民党论资排辈的文化当中,黄埔六期已属晚辈,家中又无背景实在是难以在军中有所发展。不过好在廖耀湘学习成绩好,毕业考试在第六期毕业生中名列前10。
抗战胜利后参加芷江受降仪式
当时中国正不断派人去国外学习军事,廖耀湘因为学习成绩好,被蒋介石钦点派往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后来又转入法国陆军大学机械化骑兵专业学习。圣西尔军校曾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由拿破仑始创于1803年。
当时黄兴的弟弟黄寿仁有一女儿名叫黄伯溶,非常喜欢艺术,而到法国留学。黄兴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弟弟黄寿仁虽未在朝为官,但也是当地的大士绅,否则在那个年代,普通人家哪有钱资助一个女孩子出国学艺术呢。通过朋友介绍,廖耀湘与黄柏溶在法国认识,同为湖南人,两人有更多的共同话语,久而久之自然走到了一起,并在法国结婚,还育有一子,名廖定一。
廖耀湘与史迪威
廖耀湘还在法国学习的时候,时任陆军大学校长的蒋百里曾被派往法国考察留学生,他对廖耀湘印象颇深,还特意写了一封推荐信给蒋介石,信中说:“
现既有黄埔军校学历,又有西洋学堂学历,旧学基础甚为深厚,新学又颇多沾溉,这样的经历、学历,在我军中可谓凤毛麟角……余建议对此等极有发展前途之青年军事干才,学成回国后委以重用
。”蒋介石在信后批示:“
廖耀湘为我推荐赴法学习之学生。该生系难得之军事干才,学成归国之后,应委以重任。
”这份材料被放到廖耀湘的档案里面转交给了军政部长何应钦。
廖耀湘从法国回来以后被分配到桂永清的教导总队任少校连长,这是一支试验性部队,中级军官大多为留学生,待遇比一般中央军还好。淞沪会战爆发以后,廖耀湘升任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随后又参加南京保卫战。战后他写了一份《国军今后建军应有之改进》给蒋介石,再次受到蒋的重视。1938年3月,国军组建第一支机械化部队200师,廖耀湘被任命为该师少将参谋主任。
可见廖耀湘在仕途上的升迁,主要是靠蒋百里的推荐以及自身的实力,和自己夫人的家族并无太多关系。
那么未曾蒙面的岳父黄寿仁对这个女婿观感如何呢?黄仁寿曾作过十余首诗称赞自己的乘龙快婿,从内容推测来看,这些诗应当是集中创作于抗战胜利后的某个时期,对廖耀湘的抗日军事生涯进行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岳父对女婿满意和自豪。限于篇幅原因,本文仅摘录其中几首与大家一起欣赏。
其一
巴黎海外初归国,一出风尘便不同。
大地鼓颦声正急,九年飞跃五云中。
这首诗是说廖耀湘在法国留学的经历,因为学习成绩好,一回国就受到了重用,自然是“一出风尘便不同”。廖耀湘回国之后恰逢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鼓颦声正急”即战鼓声越来越急促,形容战争越来越激烈。廖耀湘从回国到抗战胜利,9连之间由一个小小连长升任为国军五大王牌之一的新六军军长,可谓“飞跃”。
获颁美国自由勋章
其二
生就金刚不坏身,云龙铁马作精神。
千艰万险都尝过,益信将军是福人。
这首诗是说廖耀湘在战场上曾遇到过各种艰险,但都能化险为夷,是一个福人。在南京保卫战中,廖耀湘被困南京城,最后被一位老农所救。廖认其为干爹,在他家住了两个多月,后来找到部队兵战,才由官兵护送脱险。当时留学法国的好几位学生都被困城中,桂永清一度以为他们躲进了法国大使馆,还特意致电询问,但始终没有消息。正在大家都在担心的时候,廖耀湘脱险回归。
新六军开入南京参加受降仪式
其三
昆仑关上早鹰扬,不让平蛮狄武襄。
元夕张灯除夕火,古今战史并辉煌
这首诗是歌颂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中的辉煌战绩。当时廖耀湘已任新22师副师长,在反攻昆仑关战役中师长邱清泉亲自驾驶战车,开足马力冲向日军阵地,但在途中不慎翻车受伤,职务由廖耀湘代理,并最终在1940年元宵节之夜攻克昆仑关。而在北宋皇佑年间,盘踞越南的广源蛮侬智高叛乱,占据南宁,北宋名将狄青(谥武襄)也正是于元宵节当天在南宁击溃叛军。廖耀湘也最终由代理师长转正,并获得了宝鼎勋章。
其四
征缅军从绝域过,居然振旅到恒河。
一朝回马真无敌,羽檄交驰捷报多。
这首诗是说廖耀湘新22师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的事迹。第一次远征缅甸以惨败告终,远征军翻越绝境野人山,数万人在途中牺牲,最终来到印度列多整训。后改名为中国驻印军,并于1943年底向缅甸发起反攻。经过整训配备美式武器的中国军队所向披靡,在缅甸战场攻无不克。“羽檄”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文书,诗中形容的是捷报频传。
廖耀湘病逝后,后人将其骨灰迁至美国,与夫人合葬
从以上几首诗中可以看出来,老岳父黄寿仁对廖耀湘是非常满意的,由于战争原因,廖耀湘与夫人聚少离多。虽然无法常在家中照顾家庭,但军人的职责便是在战场上杀敌为国,保卫千千万万的家庭,这便是舍小家为大家。在这一点上,黄寿仁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有没有精通诗作的朋友,可以点评一下这几首诗写得如何?
还原历史细节,唤醒历史温度。每天更新有温度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
@温度历史
以免错过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