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廖耀湘娶辛亥革命元老黃興的侄女,并非高攀,嶽父寫十餘首詩誇他

在國民黨軍官當中,有不少娶老婆,要看對方家世,以圖攀上高枝,對自己仕途有利。比如陳誠的夫人譚祥就是國民黨軍政元老譚延闿的女兒,她與宋美齡年齡相差雖然不大,但卻認宋美齡為幹媽,宋美齡也将其視若己出。是以陳誠也成了蔣介石心腹中的心腹,仕途上當然是平步青雲。抗日名将廖耀湘也娶了辛亥革命元老黃興的侄女黃柏溶為妻,但廖耀湘卻并非高攀,他的軍事才華和能力連老嶽父都贊歎不已,曾經寫過10餘首詩對其誇獎。這樣的待遇,在曆代風雲人物當中恐怕是不多的。

廖耀湘娶辛亥革命元老黃興的侄女,并非高攀,嶽父寫十餘首詩誇他

緬甸戰場上的廖耀湘

廖耀湘,1906年出生于湖南邵陽一戶普通人家,祖父以教私塾為業,父親似乎沒有讀書的天賦,種田為生。廖耀湘小時候受祖父教誨,學習成績不錯,于1920年考入長沙私立嶽雲中學。1925年,黃埔軍校名氣正盛,熱血青年大多比較向外,廖耀湘也不例外。他本來打算跟同伴一起去報考黃埔軍校,但無奈家中實在是湊不出路費,隻能暫時先到湖南陸軍第三師第六旅教導總隊當學兵。

1926年,北伐軍攻打湖南時,廖耀湘不願與革命隊伍發生戰鬥而辭職回家。在北伐軍攻占長沙以後,黃埔軍校在長沙設立了第三分校,這時廖耀湘才如願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騎兵科。在國民黨論資排輩的文化當中,黃埔六期已屬晚輩,家中又無背景實在是難以在軍中有所發展。不過好在廖耀湘學習成績好,畢業考試在第六期畢業生中名列前10。

廖耀湘娶辛亥革命元老黃興的侄女,并非高攀,嶽父寫十餘首詩誇他

抗戰勝利後參加芷江受降儀式

當時中國正不斷派人去國外學習軍事,廖耀湘因為學習成績好,被蔣介石欽點派往法國聖西爾軍校學習,後來又轉入法國陸軍大學機械化騎兵專業學習。聖西爾軍校曾與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美國西點軍校以及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并稱世界“四大軍校”,由拿破侖始創于1803年。

當時黃興的弟弟黃壽仁有一女兒名叫黃伯溶,非常喜歡藝術,而到法國留學。黃興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弟弟黃壽仁雖未在朝為官,但也是當地的大士紳,否則在那個年代,普通人家哪有錢資助一個女孩子出國學藝術呢。通過朋友介紹,廖耀湘與黃柏溶在法國認識,同為湖南人,兩人有更多的共同話語,久而久之自然走到了一起,并在法國結婚,還育有一子,名廖定一。

廖耀湘娶辛亥革命元老黃興的侄女,并非高攀,嶽父寫十餘首詩誇他

廖耀湘與史迪威

廖耀湘還在法國學習的時候,時任陸軍大學校長的蔣百裡曾被派往法國考察留學生,他對廖耀湘印象頗深,還特意寫了一封推薦信給蔣介石,信中說:“

現既有黃埔軍校學曆,又有西洋學堂學曆,舊學基礎甚為深厚,新學又頗多沾溉,這樣的經曆、學曆,在我軍中可謂鳳毛麟角……餘建議對此等極有發展前途之青年軍事幹才,學成回國後委以重用

。”蔣介石在信後批示:“

廖耀湘為我推薦赴法學習之學生。該生系難得之軍事幹才,學成歸國之後,應委以重任。

”這份材料被放到廖耀湘的檔案裡面轉交給了軍政部長何應欽。

廖耀湘從法國回來以後被配置設定到桂永清的教導總隊任少校連長,這是一支試驗性部隊,中級軍官大多為留學生,待遇比一般中央軍還好。淞滬會戰爆發以後,廖耀湘升任第二旅中校參謀主任。随後又參加南京保衛戰。戰後他寫了一份《國軍今後建軍應有之改進》給蔣介石,再次受到蔣的重視。1938年3月,國軍組建第一支機械化部隊200師,廖耀湘被任命為該師少将參謀主任。

可見廖耀湘在仕途上的升遷,主要是靠蔣百裡的推薦以及自身的實力,和自己夫人的家族并無太多關系。

廖耀湘娶辛亥革命元老黃興的侄女,并非高攀,嶽父寫十餘首詩誇他

那麼未曾蒙面的嶽父黃壽仁對這個女婿觀感如何呢?黃仁壽曾作過十餘首詩稱贊自己的乘龍快婿,從内容推測來看,這些詩應當是集中創作于抗戰勝利後的某個時期,對廖耀湘的抗日軍事生涯進行描述,字裡行間透露出嶽父對女婿滿意和自豪。限于篇幅原因,本文僅摘錄其中幾首與大家一起欣賞。

其一

巴黎海外初歸國,一出風塵便不同。

大地鼓颦聲正急,九年飛躍五雲中。

這首詩是說廖耀湘在法國留學的經曆,因為學習成績好,一回國就受到了重用,自然是“一出風塵便不同”。廖耀湘回國之後恰逢盧溝橋事變,日軍開始了全面侵華戰争,“鼓颦聲正急”即戰鼓聲越來越急促,形容戰争越來越激烈。廖耀湘從回國到抗戰勝利,9連之間由一個小小連長升任為國軍五大王牌之一的新六軍軍長,可謂“飛躍”。

廖耀湘娶辛亥革命元老黃興的侄女,并非高攀,嶽父寫十餘首詩誇他

獲頒美國自由勳章

其二

生就金剛不壞身,雲龍鐵馬作精神。

千艱萬險都嘗過,益信将軍是福人。

這首詩是說廖耀湘在戰場上曾遇到過各種艱險,但都能化險為夷,是一個福人。在南京保衛戰中,廖耀湘被困南京城,最後被一位老農所救。廖認其為幹爹,在他家住了兩個多月,後來找到部隊兵戰,才由官兵護送脫險。當時留學法國的好幾位學生都被困城中,桂永清一度以為他們躲進了法國大使館,還特意緻電詢問,但始終沒有消息。正在大家都在擔心的時候,廖耀湘脫險回歸。

廖耀湘娶辛亥革命元老黃興的侄女,并非高攀,嶽父寫十餘首詩誇他

新六軍開入南京參加受降儀式

其三

昆侖關上早鷹揚,不讓平蠻狄武襄。

元夕張燈除夕火,古今戰史并輝煌

這首詩是歌頌第五軍在昆侖關戰役中的輝煌戰績。當時廖耀湘已任新22師副師長,在反攻昆侖關戰役中師長邱清泉親自駕駛戰車,開足馬力沖向日軍陣地,但在途中不慎翻車受傷,職務由廖耀湘代理,并最終在1940年元宵節之夜攻克昆侖關。而在北宋皇佑年間,盤踞越南的廣源蠻侬智高叛亂,占據南甯,北宋名将狄青(谥武襄)也正是于元宵節當天在南甯擊潰叛軍。廖耀湘也最終由代理師長轉正,并獲得了寶鼎勳章。

其四

征緬軍從絕域過,居然振旅到恒河。

一朝回馬真無敵,羽檄交馳捷報多。

這首詩是說廖耀湘新22師被編入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的事迹。第一次遠征緬甸以慘敗告終,遠征軍翻越絕境野人山,數萬人在途中犧牲,最終來到印度列多整訓。後改名為中國駐印軍,并于1943年底向緬甸發起反攻。經過整訓配備美式武器的中國軍隊所向披靡,在緬甸戰場攻無不克。“羽檄”是古代的一種軍事文書,詩中形容的是捷報頻傳。

廖耀湘娶辛亥革命元老黃興的侄女,并非高攀,嶽父寫十餘首詩誇他

廖耀湘病逝後,後人将其骨灰遷至美國,與夫人合葬

從以上幾首詩中可以看出來,老嶽父黃壽仁對廖耀湘是非常滿意的,由于戰争原因,廖耀湘與夫人聚少離多。雖然無法常在家中照顧家庭,但軍人的職責便是在戰場上殺敵為國,保衛千千萬萬的家庭,這便是舍小家為大家。在這一點上,黃壽仁也給予了充分的了解。

有沒有精通詩作的朋友,可以點評一下這幾首詩寫得如何?

還原曆史細節,喚醒曆史溫度。每天更新有溫度的曆史故事,歡迎大家關注

@溫度曆史

以免錯過精彩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