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黃花崗起義總指揮,卻沒有趕上起義,幾天後悲憤而死

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七十二名革命志士為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在這次起義中,很多人都知道主要指揮者是黃興,但實際上,這次起義的總指揮另有其人,就是趙聲。

他是黃花崗起義總指揮,卻沒有趕上起義,幾天後悲憤而死

趙聲是江蘇鎮江人,從小就是神童,能文能武,義薄雲天,長大後,一腔熱血的趙聲加入了同盟會,成為孫中山、黃興的得力助手。

1911年4月,孫中山決定在廣州向清廷發起決戰,為了確定起義成功,他們在槟榔嶼研究起義問題,并專門成立了統籌部,部長是黃興,副部長就是趙聲。

他們最初的設想是,在廣州與清廷決戰,勝利後組織力量從南往北打,直接打到北京,徹底推翻清朝的統治。

起義前夕,統籌部決定成立廣州起義指揮部,趙聲被推舉為起義總指揮,黃興為副總指揮。

他是黃花崗起義總指揮,卻沒有趕上起義,幾天後悲憤而死

部署完畢之後,孫中山起程趕赴歐洲籌款,黃興先期進入廣州準備。可是,這個時候卻發生了意外。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革命黨人溫生才刺殺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沒有成功,結果,廣州全城開始戒嚴,起義時間隻好從原來的4月13日調整到了26日。

後來,黃興鑒于形勢危急,又将起義時間推遲一天,并給正在香港準備的趙聲發報,可是,趙聲想回來時,已經沒有船了。等他終于趕到廣州的時候,起義已經失敗了。

趙聲悲憤至極,自己作為起義總指揮,卻沒有趕上起義,72個革命精英就這樣犧牲了,他非常自責,一病不起,不久後就離世了,時間是1911年5月18日,年僅30歲。

趙聲在去世前,召集在港的革命者,用盡最後的力氣對他們說:“犧牲同志的仇,我是報不了了,要靠你們了,繼續革命!”

他是黃花崗起義總指揮,卻沒有趕上起義,幾天後悲憤而死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徹底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中國迎來了新的時代。

這個時候,趙聲已經長眠在地下幾個月了。但是,他也是這次起義的重要參與者,因為,正是他當年寫的一首歌,激勵了無數革命志士。

時間回到1903年,趙聲在日本留學時,結識了黃興等人。當時,他發誓将推翻封建黑暗清王朝作為一生的事業,于是就把自己的憤怒與誓言寫成了一首《保國歌》,很快,這篇聲讨清王朝的檄文,便開始在國内流傳。

讓這首歌流傳起來的關鍵人物,是大名鼎鼎的章士钊,當他發現這首歌後,立即籌資200銀元,找了一個秘密印刷廠,印了30萬份,由革命黨人曹工丞随身攜帶,沿着長江步行了兩個多月,一路走,一路撒,很多熱血青年撿到傳單後,紛紛找到革命黨人,要求參加革命。

他是黃花崗起義總指揮,卻沒有趕上起義,幾天後悲憤而死

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覺得應該寫一篇檄文,公開向清廷宣戰。可是,幾篇檄文寫下來後,孫中山都感覺不太滿意,這時候,他突然想起了趙聲的這篇《保國歌》,就立即給《民立報》負責人發電,要求刊登這篇檄文。

1911年10月5日,《民立報》全文刊登了這篇戰鬥檄文,一時間,《民立報》洛陽紙貴,人人争先閱讀。

是以說,趙聲雖然已經走了,但是,他的這篇戰鬥檄文,卻最大限度地激發了革命者,間接地幫助了辛亥革命取得最後的勝利。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黃興沒有忘記趙聲,追授他為上将軍,并将他的靈柩葬在他的家鄉,江蘇鎮江南郊的竹林寺旁。

直到今天,鎮江仍然有很多紀念趙聲的場所,比如伯先公園(趙聲号伯先),鎮江新區主幹道也被命名為“趙聲路”。

曆史客棧作者:荒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