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哪門子“冰酒”?違法添加三氯蔗糖,還産自吐魯番

近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釋出的中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資訊中,一批商标為“火城”的冰紅葡萄酒被通報不合格。公告顯示,該批次不合格産品由“吐魯番市絲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含“三氯蔗糖”成分。

這是哪門子“冰酒”?違法添加三氯蔗糖,還産自吐魯番
這是哪門子“冰酒”?違法添加三氯蔗糖,還産自吐魯番

在2011年釋出的《GB/T 25504-2010冰葡萄酒》國家标準中,明文規定了“在生産過程中不允許外加糖源”的内容。違反了國标定義的産品還能稱為冰紅葡萄酒嗎?“頂風作案”的不合格的産品揭開了冰葡萄酒亂象的蓋子。

01

同用絲路IP,産品品質不齊

此次通報發出後,引發了葡萄酒行業人士的關注。一方面,“冰酒”是當下國内高端葡萄酒的潛力産品之一,發展前景廣闊;另一方面,這個“火城”品牌背後的企業名為“吐魯番市絲路酒業”,與“新疆絲路酒莊”有着相似的名稱,但是産品品質卻存在天壤之别。

此“絲路”非彼“絲路”。

天眼查APP顯示,“吐魯番市絲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位址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大河沿鎮供銷社,注冊資本為50萬人民币,經營範圍為葡萄酒的制造、銷售,在新聞輿情界面存在兩條“抽檢不合格”相關資訊。

這是哪門子“冰酒”?違法添加三氯蔗糖,還産自吐魯番

而位于伊犁河谷地區的新疆絲路酒莊,注冊資本1800萬,早在2000年就注冊了“絲路酒莊”這一商标,經曆了20年的潛心發展,已經作為新疆的一張名片而被消費者熟知。近年來,絲路酒莊獲得了近200個國内外獎項。

WBO注意到,在天眼查中輸入“絲路酒莊”,還存在十幾家成立于2011-2020年間的商行。“絲路”這一IP本取自絲綢之路冒險故事的勇于探索的寓意,但共用一個美好寓意之下,産品品質卻良莠不齊。

在某酒類招商網站中,“吐魯番市絲路有限責任公司”上架了二十餘款産品,其中包含多個名稱為“冰酒”的産品,在招商資訊中,LOGO模糊,并且沒有明确産品介紹。值得注意的是,名稱為“雪頂進階冰酒”的産品,産地标注為“吐魯番”。

02

炎熱産區産出的“冰酒”

衆所周知,新疆地處葡萄種植的黃金次元,全域面積廣闊,産區之間距離較遠,适宜生長的葡萄品種也存在差異。

量産冰酒,炎熱幹旱的吐魯番産區存在合種條件嗎?

公開資料顯示,加拿大酒商品質聯盟(VOA)的冰酒執行标準為業界普遍認可,規定采摘和壓榨溫度不能超過-8℃;此外,2003年開始執行的《中國葡萄釀酒技術規範》對冰葡萄酒也制定了相應的标準:将葡萄推遲采收,當氣溫低于-7℃,使葡萄在枝上保持一定時間,結冰,然後采收、壓榨,用此葡萄汁釀成的酒為冰葡萄酒。

嚴格意義上來講,要滿足低溫霜凍、冬季漫長、驟冷驟熱的氣候,中國具備釀造冰酒條件的産區極少。根據農業專家對冰酒葡萄的生态區劃,從1981-2010年的氣候資料得出,冰酒葡萄适宜區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南部,大興安嶺南段東麓和新疆伊犁地區為次适宜區,受制于采摘前的降雪條件,能生産冰酒的年份、産量均較少。

這是哪門子“冰酒”?違法添加三氯蔗糖,還産自吐魯番

由于伊犁河谷地區與吐魯番地區相隔近千公裡,針對“吐魯番産區能否産冰葡萄酒”這一問題,WBO采訪了吐魯番盆地某酒莊的銷售負責人張毅(化名),張毅證明了WBO的猜測:“吐魯番産區和伊犁河谷的産區氣候差異較大,吐魯番産區氣溫更高、日照時間更長,是以幹白、甜白多一些,目前沒有純正的冰酒”。

“能做冰酒的葡萄品類中,雷司令在吐魯番是有種的,也可能存在某些品牌趕風口嘗試制造冰酒。” 張毅向WBO表示,“但基于區域消費習慣,吐魯番産區白葡萄産量可以說非常少,量産冰酒基本不可能。”

03

劣币驅逐良币,行業的隐患

近年來,随着冰酒品類的不斷火熱,打着“冰酒”旗号的劣質酒紛紛出現在市場上,價格低廉、設計簡陋、宣傳誇張、打擦邊球,是這些産品的一貫标簽。真正“冰葡萄酒”由于自身的稀缺性,通常定價為普通葡萄酒的幾倍,也正是是以被劣質酒擠占生存空間。WBO認為,除了價格因素外,劣質酒的流通還有以下原因:

其一,消費者認知不足。作為一個較為新鮮的品類,目前我國冰葡萄酒尚處于起步階段。一位多年從事葡萄酒行業的酒莊負責人告訴WBO,目前國内除了少數廠家擁有冰酒生産的條件和技術外,類、仿冰酒在市面上較為常見,容易引起消費者注意。還有部分消費者将“冰酒”和“凍酒”的概念混淆。

其二,制度不規範,執行不到位。在制度方面,目前國标對冰葡萄酒隻下了“定義”,除了“在生産過程中不允許外加糖源”的規定外,沒有強制标準。據遼甯三合酒業有限公司的蔡龍鱗介紹,目前國内的冰葡萄酒“隻要符合冰酒的釀造條件,原則上都是可以的”。

在執行方面,從2009年起,相繼将張裕黃金冰谷冰酒、東甯冰酒設立為冰酒地理标志保護産品。至于其他“蹭熱度”型産品,例如“藍莓冰酒”,實際上都是“打擦邊球”、“玩文字遊戲”,并不屬于冰酒的範疇,但并未受到明确管治。

其三,僞造、貼牌成本低,不良商家存在僥幸心理。對于如何識别用糖、葡萄汁調配出來或者采用人工冷凍葡萄等不标準方法生産的葡萄酒,蔡龍鱗表示需要用到專業知識,“要識别劣質冰酒,需要通過理化測驗,或者專業人士通過口感風味來識别。”

作為朝陽行業,國産葡萄酒崛起之路漫長,面對紛繁複雜的市場,面對進口酒與劣質酒的“内外夾擊”,謹防劣币驅逐良币,才能得到長遠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