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路上的老威航區政府大門出發,讓我們沿着時間軸線,穿越一次。

哈哈,我在這個院子裡工作了兩年(借調給整個黨)。
十裡長的街道(現稱江川路)建于78天,兩旁排列着13座現代建築。
當街道兩邊種上黃楊樹時,夏天的毛毛蟲從上面掉下來,不小心摔在脖子上,那鑽心疼啊知道。
後來開始種樟樹,現在綠樹成蔭,成就了"中國樟樹一條街"。
江川路靠滬滬交界處這裡鞋帽店現在是老廟金店。西邊的隔壁是黎明照片庫。
勞工的新村莊看起來不錯,但内部裝飾以俄羅斯風格。實木地闆,壁爐。
酒店于1959年國慶節開業。七樓有一個觀景台,黨和國家上司人出席了觀景台。
老正興餐廳,從城裡搬了出來。菜肴絕對實惠,美味可口。小時候,有的學生拿了一個溫水瓶買冰水。我家很窮,喝井水,自來水一直還不錯。
那時,大約幾個學生,可以在百貨公司呆一整天。
百貨公司隔壁是新華書店,國家藥房,清真酒店,照片庫,美容理發店。《魔術師曆險記》的背景設定在一家理發店。
當我結婚時,糖 - 白兔奶糖是由這家明亮的食品店購買的。小時候,我買了陳的皮條客,在這裡折磨橄榄。
我記得它曾經是一家女裝店,改革開放後開的快樂送貨店。
宜航區的龍舟廟會設在快樂家電店對面的蘭平路。
Xana酷炫派對設在一個小廣場上,在快樂的電器前。
蘭坪路,也被稱為12号公路,是一起規劃的,後來建成。
20世紀90年代的空中蘭坪路
百步商場是改革開放後易航酒店南側開店的結果,第一批個體商戶誕生于此。
這套街雕在百彙商城西側的小花園裡,依舊不為人知?已經很久了。
奕航劇院的夜景也充滿了光明。現在它的一部分是一個兒童遊樂城市。
兒童節必須在當年6月1日去的小公園。我記得在公園東北角的水池邊有一座大型青蛙雕塑,仿佛是鐵制的。
在1号公路兩側,汽輪機新村、汽汽新村,以及東風新村、高華新村,聚集了10萬多居民。
汽輪機廠、電機廠均有10000人工廠。
高空渦輪機工廠
電機廠對面是瑞麗路(10号路)。原來這是一家受歡迎的餐廳,裡面的年糕、鍋餡絕對美味。哦,湯面很好吃。
10号公路的最北端是城市五号。周圍有農田、菜園。
電氣學院,前身為上海電氣制造學校,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受災最嚴重的地區。
金剛四家鍋爐廠之一位于華甯路(2号路)旁,由劍川路而來。20世紀60年代初,這裡建造了一個帶有紅旗的新村莊。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在紅旗新村的五家工廠的聯合幼稚園上學。
随着小型三線工廠的搬遷,紅旗新村在20世紀80年代初擴建,此時建造了第二和第四個社群。
随着紅旗新村的擴建,西伯利亞之行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新的碧江路已經建成,為中國小增加了幼稚園和蔬菜農場。
碧江路工俱樂部設施齊全。宴會廳、溜冰場、茶室等。立體電影在那一年相當先進。那一年,經常組織學生打包電影,藝術表演。
這浴場位于碧江路南段,當時屬于市民。原址是街頭經營的香青幼稚園。
空中汽輪機新村、電機新村
沿第一條路向西,穿過華陰路、勞動一工一工學校、航空技術學校、混凝土制品廠,再往是昆陽路重型機械廠。
現在我們回去看看江川東路的億航中學。1990年代的這個老校門是不是有點樸實?
剛剛建成的公園
義航公園的土地是解放初期的墓地。當我年輕的時候,成年人不允許我們在那裡玩。
随着宜杭區和上海縣的退出,老航的經濟文化中心搬到了邵莊,那些勞工在20世紀50年代新村的設施裝置老化,相信經過政府老公的住房改造,老外觀一定會變成新的面貌。
(圖檔來自《易航區書》,部分來自網際網路)